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戲說往事,體驗百味人生:晚清一代名臣——左宗棠

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漢族, 字季高。 湖南湘陰人。 晚清重臣, 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 洋務派首領。 著有《楚軍營制》, 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

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左宗棠

少年經歷:主為求學

左宗棠生性穎悟, 少負大志。 他不僅攻讀儒家經典, 更加對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為至寶, 對他後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起了很大的作用。

道光十二年(1832年), 他參加在省城長沙舉行的鄉試, 中第, 此後赴京會試, 均不及第。 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幹, 得到了當時許多名流顯宦的賞識和推崇。 名滿天下的林則徐對左宗棠也十分器重, 兩人曾在長沙徹夜長談, 林則徐認定將來“西定新疆”, 舍左君莫屬。

左宗棠

時勢造英雄, 初涉官場

咸豐二年(1852年), 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 左宗棠在郭嵩燾等人的勸勉下, 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 左宗棠“晝夜調軍食, 治文書”、“區畫守具”, 使太平軍圍攻長沙三個月不下, 撤圍北去。 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從此開始。

左宗棠出佐湘幕, 初露崢嶸, 時人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 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 一些高官顯貴在皇帝面前競相舉薦, 咸豐帝亦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咸豐六年(1856年), 左宗棠因接濟曾國藩部軍餉以奪取被太平軍所占武昌之功, 被任命為兵部郎中用。

戰功卓越, 一路升遷

咸豐十一年(1861年), 太平軍攻克杭州後, 左宗棠由曾國藩疏薦任浙江巡撫, 督辦軍務。

同治元年(1862年), 左宗棠組成中法混合軍, 稱“常捷軍”, 並擴充中英混合軍, 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 升閩浙總督。

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 左宗棠攻陷杭州, 控制浙江全境。 封一等恪靖伯。 旋奉命率軍入江西、福建追擊太平軍李世賢、汪海洋部, 至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 左宗棠攻滅李世賢等於廣東嘉應州(今梅州)。

故居

平定回亂, 收復新疆

同治元年(1862年), 在陝西的回民、寧夏爆發了大面積的回民暴動。 同治八年(1869年), 左宗棠派劉松山進攻寧夏的金積堡, 馬化龍父子投降後被殺。 同治十年(1871年), 左宗棠進駐甘肅, 當地回軍領袖馬占鼇投降, 被左宗棠編入清軍。

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柯爾克孜族部落頭目司迪克,聯絡回族封建主金相印,混亂中奪取了喀什噶爾,並稱王。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左宗棠率師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同時在蘭州建立“蘭州製造局”(亦稱“甘肅製造局”),為西征軍修造槍炮。

光緒元年(1875年),朝廷爭議出兵收復新疆,為“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以防日本為主,主張放棄塞防,左宗棠則是塞防派,防英、俄滲透。後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下詔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節制三軍,出塞平叛新疆。

僅用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攻克了被外寇侵佔的南疆八城,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

中法戰爭

光緒十年(1884年)六月,左宗棠入京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軍孤拔于八月在馬尾海戰全殲駐紮福建馬尾的南洋水師,戰局對中國不利。六月,左宗棠奉旨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閩海軍務,挽救戰局。光緒十一年(1885年)正月,黑旗軍和恪靖定邊軍先在鎮南關得勝,奪取了諒山。而此時朝鮮的甲申政變使得中國更欲快速從越南抽身。於是中法談判簽訂條約,戰事平息。

左宗棠對當時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駡名”。

李鴻章惱怒之餘,決定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左宗棠上書朝廷為屬下鳴冤叫屈,並稱病求退。

病故他鄉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日(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歲。朝廷追贈太傅,諡號“文襄”。入祀京師的昭忠祠、賢良祠。

被左宗棠編入清軍。

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柯爾克孜族部落頭目司迪克,聯絡回族封建主金相印,混亂中奪取了喀什噶爾,並稱王。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左宗棠率師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同時在蘭州建立“蘭州製造局”(亦稱“甘肅製造局”),為西征軍修造槍炮。

光緒元年(1875年),朝廷爭議出兵收復新疆,為“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以防日本為主,主張放棄塞防,左宗棠則是塞防派,防英、俄滲透。後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下詔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節制三軍,出塞平叛新疆。

僅用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攻克了被外寇侵佔的南疆八城,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

中法戰爭

光緒十年(1884年)六月,左宗棠入京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軍孤拔于八月在馬尾海戰全殲駐紮福建馬尾的南洋水師,戰局對中國不利。六月,左宗棠奉旨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閩海軍務,挽救戰局。光緒十一年(1885年)正月,黑旗軍和恪靖定邊軍先在鎮南關得勝,奪取了諒山。而此時朝鮮的甲申政變使得中國更欲快速從越南抽身。於是中法談判簽訂條約,戰事平息。

左宗棠對當時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駡名”。

李鴻章惱怒之餘,決定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左宗棠上書朝廷為屬下鳴冤叫屈,並稱病求退。

病故他鄉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日(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歲。朝廷追贈太傅,諡號“文襄”。入祀京師的昭忠祠、賢良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