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十大清官,包拯海瑞以外還有這些人被稱作清官!

于成龍(清朝名臣)

于成龍, 字北溟, 號於山, 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 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

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 百姓安居樂業, 全力耕作土地。 先後任四川合州知州。 後遷任湖廣黃岡的知州, 歷任代理武昌知府, 福建按察使, 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農曆四月十八日, 于成龍終於走到了人生的最後關頭, 終年六十八歲。 于成龍的官階雖越升越高, 但生活卻更加艱苦了。 為扼止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 他帶頭實踐“為民上者, 務須躬先儉僕”。 去直隸, 他“屑糠雜米為粥, 與同僕共吃”, 在江南是“日食粗糲一盂, 粥糜一匙, 侑以青菜, 終年不知肉味。

湯斌(清朝政治家、理學家)

湯斌, 字孔伯, 號荊峴, 晚號潛庵。 河南睢州(今河南睢縣)人, 清朝政治家、理學家暨書法家, 官至工部尚書, 卒諡文正。 湯斌為官一生, 身上僅有俸銀八兩, 其友徐乾學“賻以二十金, 乃能成殯”。 “豆腐湯”的由來湯斌從進入仕途之日起, 一直克己省身, 依靠俸銀作為全家生活的來源。 湯斌在陝西潼關道和江西嶺北道任職時, 幾乎不沾葷腥, 每日三餐都以豆腐湯為菜, 生活非常簡樸,

在當地口碑很好, 嶺北道的駐地贛州曾有人送給他“三湯道台”的稱號, 讚揚他為官清廉。

海瑞

海瑞, 字汝賢, 號剛峰, 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 明朝著名清官。 海瑞一生, 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海瑞先後任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禦史等職,

他打擊豪強, 疏浚河道, 修築水利工程, 力主嚴懲貪官污吏, 禁止循私受賄, 並推行一條鞭法, 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 遂有“海青天”之譽。

況鐘

況鐘, 字伯律, 號龍崗, 又號如愚, 漢族, 江西靖安縣龍岡洲(今江西省靖安縣高湖鎮崖口村)人。 宣德五年出任蘇州知府, 正統六年(1441), 況鐘在蘇州任期十年已滿, 當地官民二萬多人向上級請求留任, 最終任職長達十三年。 況鐘不僅剛正廉潔, 而且孜孜愛民。 前後各屆蘇州知府都不能與他相比。 他在任期間, 先後為人民辦了許多好事。 貪官污吏動不動對百姓處以酷刑, 他先後酌情予以減免者近一千四百餘人。 同時, 他協同巡撫周忱, 悉心籌畫, 為百姓奏免賦稅糧七十余萬石。

他興利除弊, 不遺餘力, 鋤豪強, 扶良善, 是明代著名的清官。 因此, 百姓對他奉之若神。 十年浩劫時, 他的墳墓被挖掘, 結果發現墓內除隨身幾件衣服和一根發簪外, 一無所有, 足以證明況鐘的清白儉樸。

包拯

包拯, 字希仁, 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 北宋名臣。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曆權知開封府、權禦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徵。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狄仁傑

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甯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朝復辟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狄仁傑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職,都心系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徐有功

徐有功,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師(今偃師市緱氏鎮)人。歷經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爾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唐中宗李顯登位後加贈他為越州都督(一品)頭銜,並特下制書表彰:“節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實一代之賢良”和“卓然守法、雖死不移。無屈撓之心,有忠烈之議。”

黃霸

黃霸,字次公,漢族,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漢大臣,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先後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揚州刺史、潁川太守等地方官職。漢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封建成侯,總攬朝綱社稷。黃霸去世,諡號定侯。黃霸善於治理郡縣,為官清廉、外寬內明,文治有方,政績突出,後世常將黃霸與龔遂作為“循吏”的代表,並稱為“龔黃”。

趙廣漢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涿郡蠡吾縣(今河北博野縣)人,一代名臣。中國最早的舉報箱,是西漢趙廣漢發明的。漢宣帝時,趙廣漢出任穎川太守。他嫉惡如仇,以強有力的手腕治理地方治安,處置豪門權貴,深受百姓愛戴。而趙廣漢最終遭朝廷腰斬處死的結局,更為其不平凡的經歷增添了一層迷離的色彩。

西門豹

西門豹),戰國時期魏國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一帶)人。魏文侯時任鄴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勳。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理鄴地。西門豹到鄴地後,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由於西門豹治鄴有方,深受人民愛戴,後人修祠建廟,以為祭祀。西門豹祠堂,今俗稱西門豹廟。歷史上曾稱為西門豹祠、西門大夫廟、鄴二大夫祠等。

北宋名臣。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曆權知開封府、權禦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徵。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狄仁傑

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甯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朝復辟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狄仁傑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職,都心系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徐有功

徐有功,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師(今偃師市緱氏鎮)人。歷經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爾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唐中宗李顯登位後加贈他為越州都督(一品)頭銜,並特下制書表彰:“節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實一代之賢良”和“卓然守法、雖死不移。無屈撓之心,有忠烈之議。”

黃霸

黃霸,字次公,漢族,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漢大臣,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先後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揚州刺史、潁川太守等地方官職。漢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封建成侯,總攬朝綱社稷。黃霸去世,諡號定侯。黃霸善於治理郡縣,為官清廉、外寬內明,文治有方,政績突出,後世常將黃霸與龔遂作為“循吏”的代表,並稱為“龔黃”。

趙廣漢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涿郡蠡吾縣(今河北博野縣)人,一代名臣。中國最早的舉報箱,是西漢趙廣漢發明的。漢宣帝時,趙廣漢出任穎川太守。他嫉惡如仇,以強有力的手腕治理地方治安,處置豪門權貴,深受百姓愛戴。而趙廣漢最終遭朝廷腰斬處死的結局,更為其不平凡的經歷增添了一層迷離的色彩。

西門豹

西門豹),戰國時期魏國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一帶)人。魏文侯時任鄴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勳。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理鄴地。西門豹到鄴地後,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由於西門豹治鄴有方,深受人民愛戴,後人修祠建廟,以為祭祀。西門豹祠堂,今俗稱西門豹廟。歷史上曾稱為西門豹祠、西門大夫廟、鄴二大夫祠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