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誰說上了年紀就得掉牙齒?!給我站出來!

不少人認為, 老年掉牙是自然現象, 不用特別擔心, 也不說明什麼問題。 殊不知, 在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 不僅人的壽命得到了顯著延長,

牙齒的壽命也被得到了科學家和醫生更深入的詮釋:人過中年的五十來歲, 掉牙並不正常!

話是這麼說,

但的確是很多中老年人掉牙現象明顯

要理解這一點, 首先要明白牙齒為什麼會脫落。 除了因為外傷、齲齒等原因無法保留外, 牙周病是30歲以後牙齒脫落的主要病因。 據悉, 我國35歲以上人群患牙周病的比例超過80%, 其中35歲至44歲的成年人群中, 牙齦探診出血的比例高達77.3%;中年人有深牙周袋牙周炎的比例為6%, 老年人則高達10%。

然而, 相當一部分人很少或從不看牙醫, 牙齒脫落也不予以重視, 最後在中年或老年的時候, 不得不選擇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修復牙齒。 牙周科醫生們經常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因牙齦出血或牙周膿腫、牙齦萎縮和牙周袋來就診, 但因為牙齒脫落來就診的卻很少。

0~0

牙周病由細菌引起

在日常生活中, 若不注意清潔口腔衛生, 依附在口內的細菌就會繁殖形成菌斑, 繼而定植於牙體表面形成牙石, 細菌還可經由軟組織進入牙周間隙,

在局部甚至更廣泛的範圍產生炎症。

炎症第一步表現為牙齦炎, 可能會有刷牙出血、牙齦紅腫等症狀;若不及時處理並針對性地進行口腔清潔, 接下來會在牙齒位於牙齦以下的部分產生齦下結石, 形成牙周炎。 牙周炎多為慢性, 會造成牙周袋、牙槽骨慢性吸收, 嚴重時可發展為牙槽膿腫甚至間隙感染, 並會擴散至其它間隙形成全身症狀, 這時甚至需要全身性的治療才能緩解。 而牙槽骨本好比固定大樹的土壤, 「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 若牙槽骨吸收到了一定程度, 牙齒自然開始鬆動, 最後脫落。

0~0

既然50歲掉牙並非正常情況, 那麼有沒有可能保持一口健康的牙齒到老呢?

WHO曾提出一個目標——在人類80歲仍保有20顆有健康生理功能的牙齒。

除了因年齡增長帶來的牙槽骨自然吸收, 這個目標完全可以通過日常的保健和維護達到。

早發現、早治療

牙周病的防治關鍵在於及時治療, 但是由於牙周病的症狀並非持續發作, 而是靜止期和加重期交替出現, 加上早期症狀並不十分明顯, 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視而延誤治療。 故從小小的牙齦出血開始, 我們就該重視並及時就醫。 同時, 牙齦萎縮導致的牙齒敏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 就醫後, 醫生一般會建議成年人一年進行1~2次的潔牙, 並定期複診;同時會教受患者正確的刷牙習慣和口腔衛生保健要領。

需要注意的是, 潔牙應該去正規的口腔醫院, 這樣才能保證使用器械的清潔, 避免交叉感染。

只要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

從平常開始重視, 在50歲、80歲甚至100歲時保有大部分具有有正常功能的牙齒, 這並非只是一個口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