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規範孩子網游 莫“一鍵禁玩”了事

近期,某遊戲網站推出了成長守護平臺2.0版本。 這個平臺除了可以讓家長隨時監控孩子遊戲狀況,提供“一鍵禁玩”功能外,還就“遊戲促成長”和“構建和諧健康親子關係”等內容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家長對孩子有監護義務,在網路時代,家長的一項重要責任就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尤其是避免孩子形成網癮,因網路遊戲而荒廢學業。 為了履行相關職責,家長要對孩子的遊戲狀況有知情權以及一定程度的控制權,孩子並不能以侵犯隱私為由拒絕家長的監控。

當然,孩子有合理遊戲的權利。

如果賦予家長所謂的“一鍵禁玩”功能,很可能產生對孩子的強制性權力——即使孩子是利用課餘時間,合理玩玩遊戲,都可能被家長粗暴地“一鍵禁玩”。 這顯然不利於孩子成長與親子關係構建,還有可能逼得孩子鋌而走險,盜用家長或其他成年人的身份資訊。 或許正因為如此,成長守護平臺1.0版本受到了不少未成年人的抵制,2.0升級版則更強調“親子互建”,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舊版本的糾偏。

實際上,遊戲平臺滿足家長對孩子合理的遊戲監控權,能夠減少因孩子在遊戲中揮霍金錢而引發的糾紛。 2014年,在美國,亞馬遜被指控未能盡力避免兒童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隨意通過移動設備購買移動應用中的付費遊戲專案,導致產生了8600多萬美元的未經授權費用。

近日,該事件以亞馬遜同意向家長退款收場。

在我國,雖然尚未有類似糾紛進入司法程式,但《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已發佈,該草案對家庭、學校、社會如何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有著諸多規定。 即便該草案仍處於審議階段,但遊戲平臺有必要用草案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要為杜絕未成年人形成網癮擔負起更大社會責任。

未成年人對遊戲守護平臺舊版本的不滿,反映了當前未成年人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及權利意識,他們渴望得到平等對待。 各遊戲平臺在配合家長實現遊戲監護權、履行自身職責的同時,也有必要保障孩子的合理遊戲權,不能簡單粗暴地賦予家長“一鍵禁玩”權了事。

首先,平臺應充分保障遊戲能夠實現有效的實名制。 離開了實名制,家長對孩子的監護、平臺對孩子的監管都將成為空談。 其次,對未成年人擁有的帳戶進行區別管理,規定每日最高時長,禁止上課時間、0點至8點線上,規定每日及帳號消費上限。 最後,建立有效的家長關聯認證與資訊披露制度。

目前,家長必須輸入孩子帳號、密碼和提供孩子身份證號碼才能實現關聯認證。 對多數家長而言,這顯然難以做到,有必要作出改變,讓家長只需上傳自己與孩子有效身份資訊及親子關係材料照片即通過關聯認證,並可以查詢孩子的遊戲時點和消費資訊。 只有用權利思維去思考,平衡家長和孩子的權利,平臺才能營造出家長、孩子和社會多贏的局面。

(舒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