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沒有轉向助力,X晗這種小女生可能連車都開不了

在開車過程中, 與車子間交流最頻繁的要數方向盤了, 咱們雙手和方向盤較勁的力度, 很大程度影響駕駛操控感, 甚至車子的性格都能在方向盤的回饋中體現出來。

最開始的時候, 汽車轉向是用機械式的轉向系統, 就和自行車一樣轉向全靠駕駛發力, 原始粗暴, 但自行車輕盈, 汽車可就不一樣了。 低速挪車時方向盤又沉又生硬, 如若前輪遇到坑窪, 還會有方向盤打手的危險。 所以早期的汽車方向盤都是大大的, 利用杠杆原理方便駕駛者更容易使得上勁, 這套轉向系統令車主開車健身兩不誤。

大汗淋漓地開車, 確實有失紳士風範, 故機械式液力轉向系統應運而生。 它在機械轉向系統上增添一套由液壓泵, 油管, 流量控制閥等零部件組成的液壓助力系統。 它是通過發動機提供動力(壓力)的, 但這套系統有兩個致命缺點。 1:無論是否需要轉向, 機械液力轉向系統裡面的油壓都要時刻保持, 故比較浪費動力, 就是比較耗油。 2:助力力度不可變化, 要想低速輕鬆, 那麼高速時候肯定發飆, 駕駛感覺差。

要想轉向系統不要那麼“死板”, 要學會依情況辦事, 那麼除了人腦操控, 就唯有靠電腦了。 既然用上電, 那麼就用電動機來代替發動機發力, 電子晶片去靈活控制助力的力度, 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電子液壓助力擁有機械液壓助力的大部分優點, 同時還降低了能耗, 反應也更加靈敏, 轉向助力大小也能根據轉角、車速等參數自行調節, 更加人性化。

但這套系統結構最為複雜, 所以成本和穩定性都是相對較差的。

隨著科技發展, 電子可靠性越來越高, 晶片也日益智慧, 完完全全靠電機助力的純電動助力系統出現了。 這套系統起碼省去了轉向油泵、軟管、液壓油、傳送帶等部件的重量和佔用空間,

又能做到細膩的助力變化, 在經濟上或使用上都是最好的選擇。 但在大SUV身上, 輪胎款重量大使得轉向需要更大的助力, 比起液力轉向, 它還是顯得不夠“有勁”, 且輪子到方向盤之間隔了一個電動機, 力量回饋不夠直接, 路感不真實。

在成本的控制下, 一些小型的低端商用車往往還在使用機械轉向系統和低級的機械液力系統,而高級的機械液力系統和電動液力系統就適合一些強烈追求駕駛操控感的車型,因為該車型往往動力澎湃,也不顧及油耗。普通的純電動助力適合家用小車,成本不高,開著輕鬆,維修成本也不高,畢竟電子元件只要普及了,製造成本都是低得驚人。因各種轉向系統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故都能存在于當今車市。

採用機械轉向無助力系統的五菱之光

機械液力助力轉向系統的馬自達6

電動液力助力轉向的上一代天籟

電動助力轉向的凱美瑞

一些小型的低端商用車往往還在使用機械轉向系統和低級的機械液力系統,而高級的機械液力系統和電動液力系統就適合一些強烈追求駕駛操控感的車型,因為該車型往往動力澎湃,也不顧及油耗。普通的純電動助力適合家用小車,成本不高,開著輕鬆,維修成本也不高,畢竟電子元件只要普及了,製造成本都是低得驚人。因各種轉向系統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故都能存在于當今車市。

採用機械轉向無助力系統的五菱之光

機械液力助力轉向系統的馬自達6

電動液力助力轉向的上一代天籟

電動助力轉向的凱美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