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設立九個軍事重鎮,用來抵禦蒙古殘餘勢力,哪個最重要?

九邊, 又稱九鎮、明朝九邊, 是中國明朝弘治年間在北部邊境沿長城防線陸續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

1368年明朝建國, 其後百餘年間, 退居漠北的蒙元殘餘勢力伺機南下, 成為明代的嚴重邊患。 明朝統治者不得不在東起鴨綠江, 西抵嘉峪關, 綿亙萬里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也稱山西鎮或三關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也稱陝西鎮)、甘肅鎮九個邊防重鎮, 史稱“九邊重鎮”。

遼東鎮

總兵初駐廣甯(今遼寧北鎮市), 隆慶後冬季駐東甯衛(今遼寧遼陽市)。 管轄的長城東起丹東市寬甸縣虎山南麓的鴨綠江畔, 西至山海關北錐子山, 全長970餘公里。

宣府鎮

總兵駐宣府衛(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縣)。 管轄的長城東起慕田峪渤海所和四海治所分界處, 西至西陽河(今河北懷安縣境), 全長510多公里。

大同鎮

總兵駐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 管轄的長城東起鎮口台(今山西天鎮縣東北), 西至鴉角山(今內蒙古清水河縣口子村東山), 全長330多公里。

太原鎮

總兵初駐偏頭關(今山西偏關縣), 後移駐甯武所(今山西寧武縣)。 管轄的長城西起河曲(今山西河曲縣舊縣城)的黃河岸邊, 經偏關、老營堡、甯武關、雁門關、平型關,

東至太行山嶺之真保鎮長城, 全長800多公里。 因該鎮在大同、宣府兩鎮長城的內側(南邊), 故又稱為內長城, 而偏頭、甯武、雁門三關也就合稱為內長城的“外三關”, 在東邊的薊州鎮與真保鎮的居庸、紫荊、倒馬三關就為“內三關”。 山西鎮長城城牆多為沉重大石。

延綏鎮

總兵初駐綏德州(今陝西綏德縣), 成化以後移治榆林衛(今陝西榆林市)。 管轄長城東起黃甫川堡(今陝西府谷縣黃甫鄉), 西至花馬池(今寧夏鹽池縣), 全長880多公里, 在大邊南側另有“二邊”, 東起黃河西岸(今陝西府穀縣牆頭鄉), 曲折迂回, 西至甯邊營(今陝西省定邊縣)與大邊牆相接。

寧夏鎮

總兵駐寧夏衛(今寧夏銀川市)。 管轄長城東起花馬池, 西至寧夏中衛喜鵲溝黃河北岸(今寧夏中衛市西南), 全長約1000公里。

固原鎮

總兵駐固原州(今寧夏固原市)。 管轄長城為東起延綏鎮饒陽水堡西界, 西達蘭州、臨洮, 全長約500公里。

甘肅鎮

總兵駐甘州衛(今甘肅張掖市)。 管轄長城東南起自今蘭州黃河北岸, 西北至嘉峪關討賴河一帶, 全長約800公里。

昌平鎮

總兵駐昌平(今北京昌平區)。 管轄的長城是從原薊州鎮防區劃出的渤海所、黃花鎮、居庸關、白羊口、長峪城、橫嶺口、鎮邊城諸城堡長城線, 其東北起于慕田峪關東界, 西至紫荊關, 全長230公里。

真保鎮

總兵駐保定, 管轄的長城北起紫荊關, 經倒馬關、龍泉關、娘子關、南至故關,全長390公里。

明朝設立的九個邊關重鎮中,小編覺得太原鎮最為重要,延綏鎮其次,你們覺得呢?

經倒馬關、龍泉關、娘子關、南至故關,全長390公里。

明朝設立的九個邊關重鎮中,小編覺得太原鎮最為重要,延綏鎮其次,你們覺得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