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他真的是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嗎?

三國後期, 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丟失街亭, 司馬懿率15萬魏軍像諸葛亮所在的西城進攻。 諸葛亮只有五千兵馬, 為了保住西城, 大開城門, 淡然自若的在城池上彈琴。 司馬懿心生疑慮, 帶兵撤退。 這就是三國歷史上著名的“空城計”。 看了三國的人應該都會想:那個絕頂聰明的司馬懿, 他為什麼竟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呢?

如果用僅僅用“多疑”來解釋司馬懿突然撤兵的理由。 好像有點說不過去。 司馬懿作為魏國的第一謀士一個如此聰明絕頂的人怎麼會做出如此的決定。 作為一個智力一般的人只要稍微細想派人去城中試探下就知道了, 何況這次對抓獲諸葛亮是一次絕好的時機, 對魏國來說也至關重要咯。 然而並沒有!這些個連我們普通人都能想得到的、顯而易見的現成辦法, 而能征善戰且老謀深算著稱的司馬懿, 竟然全都沒有想到。 面對眼前的這座城池,

司馬懿所做出讓人不解的決定——撤兵!是不是太反常了!司馬懿做出如此的行為後面難道有著不為大家知道的理由?

首先我們來看下司馬懿的一生, 司馬懿這個人的仕途, 是大起大落, 充滿著艱險的。 他時常遭人嫉妒, 政敵很多。 曹操在世時,

就對司馬懿一向很有戒心。 曹丕即位後, 司馬懿一度被新主重用。 後來到了曹睿做皇帝時, 司馬懿領兵與諸葛亮對壘, 在戰場上成為諸葛亮的勁敵。 戰場上的數度交鋒, 諸葛亮是充分領教過司馬懿的厲害的。 諸葛亮每每遇到強勁敵手時, 通常更喜歡跟對手搞陰謀。 這不, 他僅是利用曹睿對司馬懿的猜疑, 諸葛亮用“反間計”冤枉司馬懿想造反, 當時曹睿真的相信了, 再加上那些政敵的落井下石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幸虧曹真為上奏力保, 司馬懿才僥倖撿了一條命。 後面只能回家養老。 當時諸葛亮出兵討伐魏軍, 魏軍屢屢失敗, 沒有司馬懿這個對手, 諸葛亮在戰場上可謂是遊刃有餘。 面臨如此困境魏國只好請出司馬懿, 本來打算老死家鄉的司馬懿就這樣再次被重用。

司馬懿經此大起大落, 他深刻明白了, 自己之所以有今天:主要還是諸葛亮的“功勞”。 因為在三國時代魏國只有自己可以和葛亮一較高低。 有諸葛亮就會有他司馬懿的存在, 那些政敵就奈何不了他。 而如果哪天諸葛亮一旦不在, 自己也就不保了。

當時正是殲滅諸葛亮大好時機,但老於世故、深謀遠慮的司馬懿,也想到了,一旦魏軍大獲全勝滅掉蜀國後,自己的晚年也不保。很顯然,一旦抓住了諸葛亮,魏國面臨的大敵也就不復存在了。既然魏國不再有致命的死敵,自己也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深刻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諸葛亮也正是因為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敢下這麼一個大賭注--“空城計”!

當時正是殲滅諸葛亮大好時機,但老於世故、深謀遠慮的司馬懿,也想到了,一旦魏軍大獲全勝滅掉蜀國後,自己的晚年也不保。很顯然,一旦抓住了諸葛亮,魏國面臨的大敵也就不復存在了。既然魏國不再有致命的死敵,自己也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深刻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諸葛亮也正是因為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敢下這麼一個大賭注--“空城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