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上饒之戰:太平軍敗給名門女,林則徐之女林普晴齧血作書求援解圍

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夫人鄭淑卿一共生育有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 其中二女兒早夭, 三個兒子分別是林汝舟、林聰彝、林拱樞, 長女林塵譚, 次女林普睛, 三女林金鑾, 其中林汝舟是林則徐的嫡子, 在這些子女當中, 二女兒林普晴最為後人稱道。

林普晴(1821-1873)在18歲時, 大哥林汝舟就向其父親林則徐提議, 要將林普晴嫁給好友沈葆楨。 沈葆楨的母親林蕙芳是林則徐的六妹, 沈葆楨稱呼林則徐為舅舅, 沈葆楨當時只是一個默默的小小無名官, 可林則徐還是答應了女兒的這樁婚事, 讓林普晴嫁給了小官員沈葆楨。 結婚後, 夫妻感情也非常之好。 後來, 沈葆楨的仕途開始飛黃騰達, 接連步步高升, 中進士, 入翰林。 1855年, 沈葆楨任江西九江知府, 第二年任江西廣信知府, 八月沈葆楨到河口籌餉。

1856年, 太平天國國宗楊輔清從江西吉安越過山谷, 八月初四攻陷貴溪,

初五攻克弋陽直逼廣信, 廣信守兵400人聞風而逃。 當時, 沈葆楨正在為曾國藩在河口籌募兵餉, 上饒只留下了年輕的夫人林普晴在這裡。

此時, 兵鋒正盛猛的太平天國主力部隊, 在石達開率領下開始對江西進行新的勢力範圍的開闢, 兵鋒所指, 許多清軍都紛紛棄城敗北,

很快, 太平軍的先頭部隊就進攻到了上饒, 並將上饒城嚴密地包圍了起來。

城中無主帥, 許多官員都收拾好金銀細軟, 攜著家眷倉惶出逃上饒城。 有人也來勸說林普晴, 最好能趕快出城避一下難, 然後再想辦法與丈夫相聚, 可林普晴卻不為所動,

她想, 既然丈夫沈葆楨托她要守住城池, 她自已更應當誓死來完成這一使命, 並堅守住城池。 左右的人看到她如此固執, 就好心地勸她:“夫人你畢竟是一個女流之輩, 如何指揮得城中這些部隊?何況城中的兵力也非常有限, 只有不足五千的老弱殘兵, 太平軍很快就會攻破城池進入上饒的。 ”

林普晴果斷地對那些勸說她的人說:“你們可以去逃命, 可我不能去, 我決意與上饒城共存亡!”說完此話, 為了表示自己已決的心意, 她竟然指著院中的一道水井說:“如果城破, 這水井就是我的安身之地。 ”

由於受到父親林則徐和丈夫沈葆楨的薰陶, 林普晴對用兵之道也略知一二。 她先是找到了城中的守軍頭目, 與他們一起商議好守衛上饒城計策, 然後她竟毫不猶豫地打開府庫, 並拿出所有存糧進行犒勞守軍。 當守軍在城牆上與太平軍浴血奮戰時, 林普晴也親自率領著城中的婦女們做飯並送上城牆給將士們吃, 守城的將士都被林普晴的義舉感動著, 大家決心誓死都可是堅守住上饒城。

經過10多天的頑強堅守,城中的形勢開始日漸危急。林普晴想到了相距上饒不遠處的玉山鎮總兵饒廷選,此人原是林則徐的部下,現在如能請他出兵來相援,才有可能解除上饒的燃眉之急。可是玉山鎮與上饒一樣,戰事也相當之吃緊,她心裡也沒有底,不知饒總兵肯不肯冒險來上饒相救,為了說服饒廷選來相援,林普晴齧破了中指,用鮮血寫下求了一封求援信,並派人馬上送出上饒城,此刻,林普晴也知道,援軍即使能聞訊即刻起程趕來,前後也要兩天時間。這時候,士氣,唯有士氣,才是眼下最重要的,因而,林普晴走上城牆,大聲地鼓勵著守城的將士們:“諸位勇士,我們的援軍很快就到了,只要我們再繼續堅持多一兩天,敵軍就一定會被我們打垮的!”士兵們見到知府夫人都如此頑強地戰鬥,更加增強了守城的決心、毅力和誓死與城共存亡的鬥志。

考慮到太平軍會習慣用挖掘地道的戰術來攻城,而且常常令人防不勝防,林曾晴冥思苦想出一個對付太平軍的好辦法。古人曾經針對這種戰術,多是用埋甕聽聲音的辦法來預測地下有無穴地攻城的情況,可一時半間,上饒城中是很難找到如此多的大甕的,那如何是好呢?最後,林曾晴想出一條妙策,下令守城的將士沿著城牆內側搶挖一道壕溝,深須八尺,寬五尺,這樣敵軍一旦從地下來攻城,勢必會進入到壕溝,這樣一來,行跡就會被暴露無遺。此招果然湊效,能最大限度地防住了太平軍的挖掘地道戰術,為守衛上饒城贏得了更多的喘息時間。

當玉山鎮的總兵饒廷選收到林普晴的求援血書之後,為她的一片誠心大大感動了,他馬上抽出了精兵強將,連夜火速疾馳往上饒增援。剛好在八月初八日,突然天降大雨不止,廣信江上漲兩丈多。初九,饒廷選兵船直達上饒城下。這個時候,在外面募兵籌餉的沈葆楨,也得到了關於上饒城被太平軍圍困的消息,也開始率兵馬日夜不停地趕往上饒。在兩支救援人馬到來之後,城裡的林曾晴與外面的兩支人馬裡應外合,後經饒廷選部署,率部血戰。此戰一直打了七天七夜,終於在八月十五日,廣信得以解圍,這天,剛好是林普晴的生日。

戰後,朝政府進行論功行賞,林普晴因守住上饒城這功績,有助於丈夫沈葆楨由知府升道台至江西巡撫,雖然林普晴沒有得到朝廷的嘉獎,可當地的人們都能夠深深地記住她的大名。

光緒三年(1877年)中秋,林普晴病逝。林普晴生於中秋,死于中秋,逝世前曾經自撰有一副自挽對聯,算是對自己丈夫和女兒的臨終囑咐。聯曰:

我別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無妻。若他年重結絲羅,莫對生妻談死婦;

汝從嚴父戒哉,小妮子終當有母。若異日得蒙撫養,須知繼母即親娘。

沈葆楨的挽內聯更是悲愴唏噓:

念此生何以酬君,幸死而有知,奉泉下翁姑,依然稱意;

論全福自應先我,顧事猶未了,看床前兒女,怎不傷心!

在林普晴死後,盛在淥(字蓮水,官通判)代船政局撰寫一副對聯,公挽林普晴:

為名臣女,為名宦妻,江右矢丹忱,錦傘夫人同偉績;

以中秋來,以中秋去,天邊圓皓魂,霓裳仙子證前生。

挽聯中突出了夫人林普晴生命中最為輝煌的一件事,就是她齧血作書求援解圍,聯中所謂的:“江右矢丹忱"這一豪壯的舉措,堪與當年張魯生藉冼夫人張錦繳騎馬執劍馳騁疆場相媲美,前後相輝映,偉績分彪史冊。林普晴生在名門中,嫁與名臣人,所作所為不愧為名門之女。

當時,左宗棠也撰有挽聯一首,肯定林普晴忠孝全雙的一生:

家能孝,國能忠,一生大節昭昭,挽狂瀾於既倒;

來何因,去何果,千古元精耿耿,抱明月而長終。

悉知林普晴去世,福州船政員工也寫了很多挽聯,其中梁鳴謙挽聯流傳較為廣。聯雲:

父一品,夫一品,箕疇備福;

來中秋,去中秋,明月前身。

挽聯寫得好,既概括了林普晴不平凡的一生,也給予了她高度的評價。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

1、百色城之戰:太平軍石鎮吉被清軍的“糖漿守城”戰法打得損兵折將

2、畢節城之戰:太平軍76天三萬人攻不下三千人的一個易守難攻之城

3、湘潭之戰:湘軍初興的第一奇捷,太平軍遭遇了第一場大規模的慘敗

4、九江之戰:湘軍硬攻防禦體系嚴密的九江,曾國藩摔了一個大跟頭

5、湖口大捷:石達開最輝煌一戰,曾國藩被打得兩次差點投了鄱陽湖


經過10多天的頑強堅守,城中的形勢開始日漸危急。林普晴想到了相距上饒不遠處的玉山鎮總兵饒廷選,此人原是林則徐的部下,現在如能請他出兵來相援,才有可能解除上饒的燃眉之急。可是玉山鎮與上饒一樣,戰事也相當之吃緊,她心裡也沒有底,不知饒總兵肯不肯冒險來上饒相救,為了說服饒廷選來相援,林普晴齧破了中指,用鮮血寫下求了一封求援信,並派人馬上送出上饒城,此刻,林普晴也知道,援軍即使能聞訊即刻起程趕來,前後也要兩天時間。這時候,士氣,唯有士氣,才是眼下最重要的,因而,林普晴走上城牆,大聲地鼓勵著守城的將士們:“諸位勇士,我們的援軍很快就到了,只要我們再繼續堅持多一兩天,敵軍就一定會被我們打垮的!”士兵們見到知府夫人都如此頑強地戰鬥,更加增強了守城的決心、毅力和誓死與城共存亡的鬥志。

考慮到太平軍會習慣用挖掘地道的戰術來攻城,而且常常令人防不勝防,林曾晴冥思苦想出一個對付太平軍的好辦法。古人曾經針對這種戰術,多是用埋甕聽聲音的辦法來預測地下有無穴地攻城的情況,可一時半間,上饒城中是很難找到如此多的大甕的,那如何是好呢?最後,林曾晴想出一條妙策,下令守城的將士沿著城牆內側搶挖一道壕溝,深須八尺,寬五尺,這樣敵軍一旦從地下來攻城,勢必會進入到壕溝,這樣一來,行跡就會被暴露無遺。此招果然湊效,能最大限度地防住了太平軍的挖掘地道戰術,為守衛上饒城贏得了更多的喘息時間。

當玉山鎮的總兵饒廷選收到林普晴的求援血書之後,為她的一片誠心大大感動了,他馬上抽出了精兵強將,連夜火速疾馳往上饒增援。剛好在八月初八日,突然天降大雨不止,廣信江上漲兩丈多。初九,饒廷選兵船直達上饒城下。這個時候,在外面募兵籌餉的沈葆楨,也得到了關於上饒城被太平軍圍困的消息,也開始率兵馬日夜不停地趕往上饒。在兩支救援人馬到來之後,城裡的林曾晴與外面的兩支人馬裡應外合,後經饒廷選部署,率部血戰。此戰一直打了七天七夜,終於在八月十五日,廣信得以解圍,這天,剛好是林普晴的生日。

戰後,朝政府進行論功行賞,林普晴因守住上饒城這功績,有助於丈夫沈葆楨由知府升道台至江西巡撫,雖然林普晴沒有得到朝廷的嘉獎,可當地的人們都能夠深深地記住她的大名。

光緒三年(1877年)中秋,林普晴病逝。林普晴生於中秋,死于中秋,逝世前曾經自撰有一副自挽對聯,算是對自己丈夫和女兒的臨終囑咐。聯曰:

我別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無妻。若他年重結絲羅,莫對生妻談死婦;

汝從嚴父戒哉,小妮子終當有母。若異日得蒙撫養,須知繼母即親娘。

沈葆楨的挽內聯更是悲愴唏噓:

念此生何以酬君,幸死而有知,奉泉下翁姑,依然稱意;

論全福自應先我,顧事猶未了,看床前兒女,怎不傷心!

在林普晴死後,盛在淥(字蓮水,官通判)代船政局撰寫一副對聯,公挽林普晴:

為名臣女,為名宦妻,江右矢丹忱,錦傘夫人同偉績;

以中秋來,以中秋去,天邊圓皓魂,霓裳仙子證前生。

挽聯中突出了夫人林普晴生命中最為輝煌的一件事,就是她齧血作書求援解圍,聯中所謂的:“江右矢丹忱"這一豪壯的舉措,堪與當年張魯生藉冼夫人張錦繳騎馬執劍馳騁疆場相媲美,前後相輝映,偉績分彪史冊。林普晴生在名門中,嫁與名臣人,所作所為不愧為名門之女。

當時,左宗棠也撰有挽聯一首,肯定林普晴忠孝全雙的一生:

家能孝,國能忠,一生大節昭昭,挽狂瀾於既倒;

來何因,去何果,千古元精耿耿,抱明月而長終。

悉知林普晴去世,福州船政員工也寫了很多挽聯,其中梁鳴謙挽聯流傳較為廣。聯雲:

父一品,夫一品,箕疇備福;

來中秋,去中秋,明月前身。

挽聯寫得好,既概括了林普晴不平凡的一生,也給予了她高度的評價。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

1、百色城之戰:太平軍石鎮吉被清軍的“糖漿守城”戰法打得損兵折將

2、畢節城之戰:太平軍76天三萬人攻不下三千人的一個易守難攻之城

3、湘潭之戰:湘軍初興的第一奇捷,太平軍遭遇了第一場大規模的慘敗

4、九江之戰:湘軍硬攻防禦體系嚴密的九江,曾國藩摔了一個大跟頭

5、湖口大捷:石達開最輝煌一戰,曾國藩被打得兩次差點投了鄱陽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