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周恩來與日僑大遣返

1953年3月至1958年7月,中國政府由中國紅十字會出面,協助日本僑民回國,是當時兩國之間一件比較大的事件。 它既妥善解決中日戰爭的一個遺留問題,也開通戰後中日民間交流的一個管道,對中日友好事業及邦交關係產生了積極影響。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政府宣佈投降, 同盟國的受降接收工作隨即展開。 按盟軍總部規定, 中國戰區的受降範圍為中國大陸(除東三省外)、臺灣、香港地區及越南部分地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 除臺灣地區之外, 台僑遣返工作就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承擔了起來。 後來, 日方也交涉請求中國政府協助在朝等第三國日僑回國的問題。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上世紀五十年代, 百廢待新, 周總理日理萬機, 他站在戰後中日長期睦鄰友好的戰略高度看待日僑問題。 1954年10月周總理派廖承志與中國紅十字會會長李德全一起率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訪日。

對日僑事務, 周總理總是非常祥細具體地給予指示, 曾在《關於協助日本婦女去日探親工作》上批示:“鑒於日本女人到中國生活, 目前不宜過慣, 華僑日籍妻子, 可鼓勵其回國。 ”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1955年11月20日在周恩來親自擬定以“中國紅十字會”名義給東京日本赤十字社、日本和平聯絡會、日中友好協會(簡稱三團體聯誼事務局)函電:“十九日十二時來電提藤原豔子等七人,

我們已同各有關地方分會聯絡, 如上述七人確系自願返回日本, 我會必定予以協助, 即使因道途遙遠, 這次來不及趕到天津搭乘興安丸輪, 我們也必協助這些自願返日本的日僑能返抵日本與其家人團聚。 如果這些日僑返回日本後, 仍願再來中國時, 亦盼貴三團體聯絡事務局給予協助。 現在天津集結的願意返回日本的日僑, 已增至一百九十名左右, 可見我們對願意返回日本的日僑, 是一貫地給予一切便利和可能的協助的。 ”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中國政府的大力合作下, 1953年3月23日, 第一批歸國日僑3968名搭乘日輪“興安丸”、“高砂丸”和“白山丸”三條船到達日本舞鶴港。 其後, 這三條船多次來往于天津、上海與舞鶴之間, 到1958年7月, 共分21次遣送了約3.5萬名日僑歸國。

三條船中以“興安丸”客輪最大, 因此也最有名, 許多日僑後來一提到“興安丸”,

就自然回憶起多年前搭乘這條船回國的難忘情景。 這些人大都成為日中友好運動的積極分子, 為日後的中日友好打下了基礎。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來往於日本與中國的日本輪船“興安丸”號抵達天津塘沽港, 接送著日僑、華僑)

同時,對我國在日僑民中願意回祖國的人,受到日本政府阻難的事件,周總理多次闡明我國政府的嚴正立場。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給“三團體聯誼事務局”函電中強調:“非常遺憾是,我國在日僑民中願意回祖國的人,卻仍有受到日本政府阻難的事發生。如最近,日本政府在名古屋逮捕自願返回中國的洪進山,而濱松收容所中自願返回中國的潘廣坤、郭全灶、顧敏生、蔡晉修四人迄今仍被日本政府拘留,不得回國。這些都是違反中日兩國人民要求,雙方僑民自由來往的願望,都是歧視中國在日僑民的不友好行為。關於洪進山事件,我會在十一月二十日曾去電提出抗議。現在再度提出我國人民密切注視的這一問題,務請貴三團體聯事務局速向日本政府交涉,使上述五名華僑能夠根據其自願搭乘興安丸輪返回中國。”

從1953年,旅日華僑、留學生從日本舞鶴港乘“興安丸”號分三批回國。1953年7月2日旅日華僑551名華僑乘日本輪船“興安丸”從日本抵達塘沽新港,返歸祖國。到50年代末共有4000多人回到新中國,占當時旅居日本的中國人總數的十分之一。這成為新中國華僑歷史、留學生歷史上的一個壯舉。

同時,對我國在日僑民中願意回祖國的人,受到日本政府阻難的事件,周總理多次闡明我國政府的嚴正立場。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給“三團體聯誼事務局”函電中強調:“非常遺憾是,我國在日僑民中願意回祖國的人,卻仍有受到日本政府阻難的事發生。如最近,日本政府在名古屋逮捕自願返回中國的洪進山,而濱松收容所中自願返回中國的潘廣坤、郭全灶、顧敏生、蔡晉修四人迄今仍被日本政府拘留,不得回國。這些都是違反中日兩國人民要求,雙方僑民自由來往的願望,都是歧視中國在日僑民的不友好行為。關於洪進山事件,我會在十一月二十日曾去電提出抗議。現在再度提出我國人民密切注視的這一問題,務請貴三團體聯事務局速向日本政府交涉,使上述五名華僑能夠根據其自願搭乘興安丸輪返回中國。”

從1953年,旅日華僑、留學生從日本舞鶴港乘“興安丸”號分三批回國。1953年7月2日旅日華僑551名華僑乘日本輪船“興安丸”從日本抵達塘沽新港,返歸祖國。到50年代末共有4000多人回到新中國,占當時旅居日本的中國人總數的十分之一。這成為新中國華僑歷史、留學生歷史上的一個壯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