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韓劇裡唐太宗征高句麗時,李世民被俘,跪地求和的劇情是真的嗎?

眾所周知, 唐太宗李世民智勇雙全, 尚能文能武, 曾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在位時勤于對外征戰, 開闢大唐疆土, 也曾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 重創高句麗, 政策安撫戰後的征地, 各民族融洽相處。

不過前兩年有幾部韓劇, 曾經講過唐太宗征伐高句麗的故事, 在韓劇中,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被高句麗大將射瞎一隻眼睛, 還跪地求饒, 割地求和。 那麼唐太宗真的有如此不堪嗎?高句麗真的是歷史上的韓國嗎?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 可謂政通人和, 德高望重。 卻不曾聽說出征高句麗時被俘, 又跪地求和, 此言必不是空穴來風, 其來龍去脈是如何有待商榷。

先談談高句麗的歷史地理位置, 據權威人士考證, 高句麗為現今我國東北邊陲,

彼時是地方遊牧民族自稱為王, 建立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國, 與南韓沒有絲毫關係, 更與古時的“高麗”沒有半分牽扯。

史書記載, 李世民遠征高句麗, 勝戰而歸, 班師回朝。 在李世民的親自指揮下, 唐朝大軍以少勝多, 哪怕高句麗的十五萬援軍火急火燎趕到戰場,

高句麗的敗走已成定局, 回天乏力, 唐軍斬敵首級二萬, 戰利品包括牛馬十萬, 明光鎧甲萬領。

這場戰爭中, 唯一棘手的時刻是在攻打安士城的攻堅戰中, 這是唯一一次唐軍與高句麗軍隊相持不下, 勢均力敵, 唐軍陷入僵局, 屢攻不破,

進退兩難。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故事 ¥19.5 購買

唐軍面臨僵局果斷採取築土城的方法, 一度壓垮城牆, 但仍未成功, 關鍵時刻本該駐守土城的果毅都尉傅伏愛擅離職守, 致使土城被高句麗軍隊奪取。

但李世民斷斷不會因為這個小插曲放棄安士城, 他立即指揮整頓軍隊,調整作戰策略,在高句麗軍隊的拼死抵抗中猛攻三日,但最終因糧草不足,天氣惡劣,李世民不得不下詔退兵。

儘管如此,李世民率領的唐朝軍隊還是攻破高句麗城池10座,斬敵軍首級四萬多,戰死幾千士兵,戰馬卒十七匹,征戰沿途還命人支起樹枝,燃起篝火,為歸來的將士取暖,提供幫助。相關史料詳細記載了諸如此類的種種細節,卻絲毫沒有提及李世民曾被俘虜,跪地求和。

若要說唐朝記錄歷史的史官為了歌功頌德,刻意隱瞞這段所謂“事實”,那麼百姓呢,百姓只關心今年收成、日日菜價,若是一國之君曾受辱,掰斷史官之筆,又何以堵悠悠之眾口。

《魏書·高句麗傳》研究 ¥35.5 購買

貞觀之治,繁榮昌盛,政通人和,這便是唐太宗一匹戰馬一身戰甲打下來的天下,鐵錚錚的事實經得起時間的追問,明君尚經得起歷史的拷問!

他立即指揮整頓軍隊,調整作戰策略,在高句麗軍隊的拼死抵抗中猛攻三日,但最終因糧草不足,天氣惡劣,李世民不得不下詔退兵。

儘管如此,李世民率領的唐朝軍隊還是攻破高句麗城池10座,斬敵軍首級四萬多,戰死幾千士兵,戰馬卒十七匹,征戰沿途還命人支起樹枝,燃起篝火,為歸來的將士取暖,提供幫助。相關史料詳細記載了諸如此類的種種細節,卻絲毫沒有提及李世民曾被俘虜,跪地求和。

若要說唐朝記錄歷史的史官為了歌功頌德,刻意隱瞞這段所謂“事實”,那麼百姓呢,百姓只關心今年收成、日日菜價,若是一國之君曾受辱,掰斷史官之筆,又何以堵悠悠之眾口。

《魏書·高句麗傳》研究 ¥35.5 購買

貞觀之治,繁榮昌盛,政通人和,這便是唐太宗一匹戰馬一身戰甲打下來的天下,鐵錚錚的事實經得起時間的追問,明君尚經得起歷史的拷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