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長治縣崔家山:一個地質災害村的重生,7年將完成8萬人搬遷工作

祖輩居住在一處滑坡體上, 如今搬進了政府免費給的新樓房, 社區還配建有衛生室……崔家山112戶村民, 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告別過去, 告別令他們戰戰兢兢的裂縫房, 迎接充滿希望的未來——

崔家山舊村 (上圖)。 崔家山新村社區, 嶄新的樓房讓村民們十分滿意。 (下圖)

112戶鄉親集體住進新社區

最近, 崔家山整村搬進新社區的事, 成了十裡八村鄉親們熱議的話題。

從全縣有名的地質災害隱患村, 到整體異地搬遷的新村, 崔家山人來到了鎮上的繁華地段, 住上政府蓋的新樓房, 村民生活發生的變化, 讓人羡慕不已。

70歲的崔移順住在崔家山新村2號樓2單元2層, 70多平方米的兩居室被裝扮得很精緻, 朝陽的客廳裡有落地窗。 崔移順說, 住樓房一點兒都不憋屈, 雖說是二層, 但房間的採光很好, 這讓他很滿意。

崔家山村處在一處滑坡體上, 自1957年滑動以來, 每年雨季均有滑移。

自打懂事起, 崔移順的世界裡就有了防災觀念, 祖輩傳下來的防災民謠, 至今都能脫口秀出幾段。 但在他和鄉親們心裡, 雖然房屋有裂縫讓人覺得住得不踏實, 誰也沒想過搬遷這個事。

2014年起, 崔家山村來的人越來越多, 省、市、縣、鄉領導和防災監測員絡繹不絕, “訪客”們給崔家山村帶來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崔家山村被列入山西省重點地質災害整村搬遷工程。

整村異地搬遷, 選址在哪兒?給老百姓蓋什麼樣的房子?以後靠啥生活?一時間, 各種跟搬遷有關的事情, 成了整個崔家山村熱議的話題。

“崔家山村是我縣重點滑坡地質災害監測村莊, 經過專家論證, 已經不適宜作為居住場所。 ”長治縣縣長王現敏介紹, 崔家山全村318人,

土地貧瘠、交通不便、居住條件惡劣, 村民靠種地和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如何能讓祖祖輩輩居住在崔家山村的百姓願意搬離, 王現敏說, 縣裡組織過多次勘察和論證, 徵求崔家山支村兩委, 並和村民協商, 最終把安置點確定在東和鄉東和村。 這個村子緊鄰207國道, 交通便利, 村民生產、生活、就業、醫療、子女上學等都方便。 就這樣, 崔家山地質災害整村搬遷工程在政府投資730余萬元後, 開始動工建設。

今年4月, 崔家山村百姓領到了新房鑰匙, 112戶鄉親們集體住進了新社區。 村裡有幾戶五保戶, 政府出資給他們裝修了新房, 崔小迷就是其中之一。 拎著鋪蓋卷就能住新房, 崔小迷說就像中了彩票一樣開心。

“整村搬遷後, 村民能就近打工掙錢。

環境好了, 過去的光棍村現在來提親的也明顯多了。 ”崔家山村黨支部書記崔和平說。

創新搬遷政策, 距堂出地災防治新路徑

從偏遠山村搬進了集鎮鬧市區, 對於崔家山人來說, 不僅遠離威脅生命的地質災害隱患、住進了樓房, 還享受到了社區配套建設的衛生所、村級活動場所的便利, 大夥兒覺得幸福指數得到了明顯提升。

崔家山新村選址在離村最近的東和鄉, 不僅方便村民回村種地, 而且這裡緊靠鄉鎮蔬菜批發市場, 生活成本低, 百姓還能依託蔬菜批發市場經營副業。

和崔家山人同樣開心的還有每到雨季都會堅守、測量, 揪心崔家山是否會出現滑坡的地質災害防治人員。 每到雨季, 上至長治市領導,

下至一線地災監測員, 都會到崔家山實地查看隱患點情況。

“政府一次性投入700多萬元建設崔家山新村, 不僅讓村民們的生命免受地質災害威脅, 還改善了大家的居住環境。 ”王現敏介紹, 等新房都裝修好了, 村民全都搬遷之後, 縣裡將對崔家山的舊村舊房拆除, 進行土地複墾, 讓更多的土地資源恢復農業生產。

長治市委副書記、市長盧建明介紹, 長治市每年安排1500萬元用於地質災害防治, 2014年至2020年全市搬遷任務為2090戶。 圍繞這個目標, 長治市探索出了“政府主導、統一規劃、集中安置”“村委組織、群眾自建”“自主購房、貨幣安置”等一系列靈活多變的搬遷方式。

潞城市採用政府補助一部分、搬遷戶分擔一部分、村委會承擔一部分的辦法, 目前黃牛蹄鄉兩個村116戶地質災害戶搬進了新居,辛安泉鎮4個村147戶新房主體已建成;壺關縣推行了“村委主導、統一規劃、群眾自建”的方式,目前劉寨村搬遷45戶,未占1分耕地,對無力蓋房的五保戶、孤寡老人也進行了集中安置;長子縣採取搬遷戶自主購買房屋或由村集體組織集中自建房的貨幣補償方式,全縣已完成67戶177人得到安置。

困擾多年的地災防治難題,終於在長治市主動創新中,蹚出一條群眾滿意、政府減憂的新路徑。

7年時間將完成8萬人的搬遷工作

“我省地處黃土高原,是華北地區地質災害最嚴重的省份,高易發區占全省面積42%,中易發區占46.9%,分佈著10132處地質災害隱患點。”

省國土資源廳廳長許大純表示,農村地質災害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構成直接威脅,涉及群眾達66.8萬人,涉及財產達104.8億餘元,省委、省政府對治理搬遷工作高度重視。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成員、總規劃師袁同鎖表示,我省從2014年起,將用7年時間完成地質災害嚴重的656個村莊27000戶8萬人的治理搬遷工作。

村民崔志生從省國土資源廳廳長許大純手中接過不動產證。

崔家山舊村,滑坡造成屋內牆壁開裂,村民也無可奈何。

地質災害治理,是生命守護工程,即將進入今年雨季,怎麼能讓地質災害治理早見成效?許大純表示,地質災害防治應從“全面防範”向“重點防治”轉變,從“防範為主”向“搬遷為主”轉變,從“天災無責”向“違法問責”轉變,從“審批管理”向“公共服務”轉變,從“常規管理”向“技術防範”轉變。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農戶都處於生態環境脆弱地區,欲脫貧必先脫災,農村地質災害搬遷應納入扶貧搬遷範疇。想要讓群眾配合治理搬遷,就要尊重群眾意願實施搬遷,讓搬遷工程得民心、順民意。

2017年山西農村地質災害防治新藍圖已經繪就,年底前,還將有4000戶村民像崔家山百姓一樣,告別舊村,喜遷新居。

目前黃牛蹄鄉兩個村116戶地質災害戶搬進了新居,辛安泉鎮4個村147戶新房主體已建成;壺關縣推行了“村委主導、統一規劃、群眾自建”的方式,目前劉寨村搬遷45戶,未占1分耕地,對無力蓋房的五保戶、孤寡老人也進行了集中安置;長子縣採取搬遷戶自主購買房屋或由村集體組織集中自建房的貨幣補償方式,全縣已完成67戶177人得到安置。

困擾多年的地災防治難題,終於在長治市主動創新中,蹚出一條群眾滿意、政府減憂的新路徑。

7年時間將完成8萬人的搬遷工作

“我省地處黃土高原,是華北地區地質災害最嚴重的省份,高易發區占全省面積42%,中易發區占46.9%,分佈著10132處地質災害隱患點。”

省國土資源廳廳長許大純表示,農村地質災害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構成直接威脅,涉及群眾達66.8萬人,涉及財產達104.8億餘元,省委、省政府對治理搬遷工作高度重視。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成員、總規劃師袁同鎖表示,我省從2014年起,將用7年時間完成地質災害嚴重的656個村莊27000戶8萬人的治理搬遷工作。

村民崔志生從省國土資源廳廳長許大純手中接過不動產證。

崔家山舊村,滑坡造成屋內牆壁開裂,村民也無可奈何。

地質災害治理,是生命守護工程,即將進入今年雨季,怎麼能讓地質災害治理早見成效?許大純表示,地質災害防治應從“全面防範”向“重點防治”轉變,從“防範為主”向“搬遷為主”轉變,從“天災無責”向“違法問責”轉變,從“審批管理”向“公共服務”轉變,從“常規管理”向“技術防範”轉變。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農戶都處於生態環境脆弱地區,欲脫貧必先脫災,農村地質災害搬遷應納入扶貧搬遷範疇。想要讓群眾配合治理搬遷,就要尊重群眾意願實施搬遷,讓搬遷工程得民心、順民意。

2017年山西農村地質災害防治新藍圖已經繪就,年底前,還將有4000戶村民像崔家山百姓一樣,告別舊村,喜遷新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