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安石變法為什麼要任用有才無德之人|疏敏鉤沉

企業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 只利用那些有能力的人, 不管品德高低, 結果往往就是劣幣驅良幣, 最終把整個企業搞的是一團糟。

【疏敏鉤沉】

王安石變法中有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就是王安石在變法的過程中,任用的很多人都是奸臣小人,都被寫入了《奸佞傳》, 比如說蔡確、章惇、呂惠卿、蔡京、鄧綰, 這些人都是改革派, 但他們實際上都是奸佞和小人, 在宋史中那是有明確史料記載的。 比如說第一個王安石本人就特別推崇蔡京, 看過《水滸傳》都知道蔡京是絕對的壞人坑害忠良, 但是王安石特別推崇, 覺得他能力很強, 將來可以繼任自己的位置做宰相, 你看王安石本人沒有識人之明。

再給大家講個故事叫鄧綰, 四川雙流人, 鄧綰本人是通過科舉考上科舉的, 當了官但這個人當官一心只想著升官, 不管老百姓生死, 他有一句名言, “笑駡從汝, 好官須我為之。 ”就是我不管同僚還是老百姓說我好還是說我不好, 都無所謂, 我臉皮厚不在乎, 就想當個“好官”, 他這個“好官”只想官越做越大往上爬, 自己只升官撈錢, 其他跟我沒有關係, 就是這樣一個人, 王安石把他提拔到非常高的位置上, 讓他去當相當判司農寺,

就是現在管縣農業水利, 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心腹幹將。

實際上我小時候不太理解, 王安石是不是腦子老糊塗了, 用的都是一些小人, 為什麼不用正人君子來管理國家, 難道王安石真的不知道這些人是小人嗎?後來我逐漸明白首先第一條, 在王安石看來要進行變法就要跟當時宋朝的既得利益集團對抗,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用的是有才能的人, 不能光靠這種耍嘴皮子的人, 得有才能, 但是要知道在歷史上往往小人更有才能, 因為小人往往有一套自己的為官手段, 所以你會看到在歷史上大貪官往往行政能力都特別強, 比如說和紳得皇帝的寵倖, 乾隆也喜歡, 他辦事靠譜, 這就是第一點小人往往能力強。 王安石在這種多事之秋改革的時候,

用人的原則適用才不用德。 第二條還有就是小人聽話, 王安石變法要進行變法一人之力要對抗整個利益集團, 就必須要保證自己團隊的凝聚力和團結, 而這時候如果團隊裡總是有人天天跟他爭吵, 他一定受不了, 必須用一把刀子, 這把刀子是一把利器, 一定得要聽話, 以往往小人更容易讓王安石用的順手順心, 因為小人是沒有思想的, 一定是拍長官的馬屁, 長官讓他幹嘛就幹嘛。

但是如果光看到這兩點, 那就小看王安石了, 你就把王安石僅僅只當做一個政客, 而沒有當做一個政治家。 第三點原因就在於推行變法的過程中, 他難道不知道自己的變法或多或少都有缺陷和不足嗎?當然明白, 但是問題是有這些缺陷有這些不足, 在這種變法作為改革派跟守舊派激烈交鋒的時候, 能不能跟改革派說認個錯, 這地方有不足表面上看可以, 但實際上不可以。 因為他只要跟保守守舊派一認錯, 只要稍許做一點點的妥協和退讓, 苦心建立起來的改革成果就會全盤崩潰。 老百姓就會覺得朝廷中是不是風向轉了,下面的基層官僚就會覺得王安石都低頭認錯,改革之風很快就轉向保守派得到權利,那整個改革的頂層信任基礎就全部沒有,就會全盤崩潰。在這種情況下王安石打腫臉打掉了牙或者血往肚子裡咽。即使改革發生了問題,改革中有一些不好的問題,在現在這一刻,他也必須玩命的維護,也絕對不能妥協,否則整個改革的成果就會毀於一旦,那就好比雞蛋上只要壞了一點點的縫,蒼蠅就會往上叮,最終這個雞蛋就會臭掉,這是王安石的底線,絕對不能碰,但是你知道只要有一點點正直、正義感的人就會站出來指責王安石這不行那不行。於是在王安石的改革團隊中就會出現劣幣驅良幣的現象,有正直正義感的、有觀點有思想的人可能就站出來說話,說王安石變法這地方搞得有問題,但是這些人就迅速的給排除掉了,最終這些人都走到保守派和妥協派那邊去,最終王安石這個變法團隊中留下的是劣幣驅良幣,都是幫投機分子,永遠只會歌功頌德,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我想講的是王安石作為一個政治家,他需要更多好的人才來參與到變法過程中,那麼問題是好的人才都去哪了?前面講過基於劣幣驅良幣的原則,好的人才都跑到了守舊派那邊,那王安石這時候的做法是是只能去運用這些有才能但是沒有品德的人,因為好人不跟我混。然後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希望通過這些壞人只要他支持變法我都用,起到燕昭王千金買馬骨的作用,花了千斤卻買了堆馬的屍骨,表現出求賢若渴,現在只要支持變法,哪怕是個小人都能把他提拔到國家的高位上,那麼你們這些正人君子是不是應該也過來?只要你們願意跟我混,願意支持變法,就能讓你們一展平生所學,就能讓你們實現自己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這是王安石的想法。

所以在這種保守派和改革派激烈鬥爭的過程中,王安石的那個改革團隊,剛開始我相信也有一幫人支持他,但是在這種不斷的清洗不斷的劣幣驅良幣的過程中,最終好人越來越少,壞人越來越多,於是王安石變法任用的往往都是奸佞,這個到我們企業中就很明顯,企業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往往贊同改革的就那麼幾個人,而那些守舊的不願意改革的人往往很多,老闆想變動人事制度,像變動企業管理制度只能利用那些有能力的人,至於有能力的人是品德高還是品德低,我可能就不管了,只要你能推進改革就行,但是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是劣幣驅良幣,好人越來越少,壞人越來越多,於是改革最終不再是改革,而變成意氣之爭,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最終把整個企業搞的是一團糟,互相不是就事論事,是為了反對你而反對你,最終惹出大禍來,這個是王安石變法中我的理解。

《疏敏鉤沉》

第一財經廣播推出的創新欄目,本欄目根據歷史故事、典故或古典文學經典人物片段等來剖析現今經濟生活和現代企業管理中湧現的新現象、新問題,以史鑒今。(更多第一財經廣播的音訊產品,您可在阿基米德中收聽。)

17:50~18:00(重播)

主講人:趙疏敏,滬上著名講師,精通歷史、金融、經濟法學,同時受聘于全國各地企業教授公司管理和金融理財等課程。

往期《疏敏鉤沉》精選作品:

諸葛亮竟然未聽魏延的這個策略,最終導致滿盤皆輸 | 疏敏鉤沉

作者:趙疏敏 財經講師

編輯:秦川

監製:葉柳

“第一財經廣播”

老百姓就會覺得朝廷中是不是風向轉了,下面的基層官僚就會覺得王安石都低頭認錯,改革之風很快就轉向保守派得到權利,那整個改革的頂層信任基礎就全部沒有,就會全盤崩潰。在這種情況下王安石打腫臉打掉了牙或者血往肚子裡咽。即使改革發生了問題,改革中有一些不好的問題,在現在這一刻,他也必須玩命的維護,也絕對不能妥協,否則整個改革的成果就會毀於一旦,那就好比雞蛋上只要壞了一點點的縫,蒼蠅就會往上叮,最終這個雞蛋就會臭掉,這是王安石的底線,絕對不能碰,但是你知道只要有一點點正直、正義感的人就會站出來指責王安石這不行那不行。於是在王安石的改革團隊中就會出現劣幣驅良幣的現象,有正直正義感的、有觀點有思想的人可能就站出來說話,說王安石變法這地方搞得有問題,但是這些人就迅速的給排除掉了,最終這些人都走到保守派和妥協派那邊去,最終王安石這個變法團隊中留下的是劣幣驅良幣,都是幫投機分子,永遠只會歌功頌德,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我想講的是王安石作為一個政治家,他需要更多好的人才來參與到變法過程中,那麼問題是好的人才都去哪了?前面講過基於劣幣驅良幣的原則,好的人才都跑到了守舊派那邊,那王安石這時候的做法是是只能去運用這些有才能但是沒有品德的人,因為好人不跟我混。然後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希望通過這些壞人只要他支持變法我都用,起到燕昭王千金買馬骨的作用,花了千斤卻買了堆馬的屍骨,表現出求賢若渴,現在只要支持變法,哪怕是個小人都能把他提拔到國家的高位上,那麼你們這些正人君子是不是應該也過來?只要你們願意跟我混,願意支持變法,就能讓你們一展平生所學,就能讓你們實現自己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這是王安石的想法。

所以在這種保守派和改革派激烈鬥爭的過程中,王安石的那個改革團隊,剛開始我相信也有一幫人支持他,但是在這種不斷的清洗不斷的劣幣驅良幣的過程中,最終好人越來越少,壞人越來越多,於是王安石變法任用的往往都是奸佞,這個到我們企業中就很明顯,企業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往往贊同改革的就那麼幾個人,而那些守舊的不願意改革的人往往很多,老闆想變動人事制度,像變動企業管理制度只能利用那些有能力的人,至於有能力的人是品德高還是品德低,我可能就不管了,只要你能推進改革就行,但是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是劣幣驅良幣,好人越來越少,壞人越來越多,於是改革最終不再是改革,而變成意氣之爭,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最終把整個企業搞的是一團糟,互相不是就事論事,是為了反對你而反對你,最終惹出大禍來,這個是王安石變法中我的理解。

《疏敏鉤沉》

第一財經廣播推出的創新欄目,本欄目根據歷史故事、典故或古典文學經典人物片段等來剖析現今經濟生活和現代企業管理中湧現的新現象、新問題,以史鑒今。(更多第一財經廣播的音訊產品,您可在阿基米德中收聽。)

17:50~18:00(重播)

主講人:趙疏敏,滬上著名講師,精通歷史、金融、經濟法學,同時受聘于全國各地企業教授公司管理和金融理財等課程。

往期《疏敏鉤沉》精選作品:

諸葛亮竟然未聽魏延的這個策略,最終導致滿盤皆輸 | 疏敏鉤沉

作者:趙疏敏 財經講師

編輯:秦川

監製:葉柳

“第一財經廣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