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超人媽媽帶娃大PK,一眼就看到了差距!

生活中總是出現這樣的畫面, 如果孩子要什麼東西沒被滿足的話, 可以拿出全副看家本領, 坐地耍賴撒潑打滾, 眼淚鼻涕齊飛, 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甚至可以哭鬧幾個小時。

這讓媽媽們覺得很無奈, 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麼不聽話。 很多媽媽還覺得這是孩子的問題, 是孩子身體裡面的固執基因在作祟。

真的是孩子本身自帶的問題嗎?小幸福最近在追《媽媽是超人》第二季, 四位元媽媽的帶娃方式槽點滿滿, 除了60分媽媽胡可及格外, 其他三位媽媽與孩子的互動日常真是爸爸看了沉默, 媽媽看了流淚!

我們結合馬雅舒的帶娃日常, 看一看孩子為什麼會固執、任性、不聽勸。

馬雅舒通過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模式, 清晰地演繹了一個超級焦慮、沒有底線、孩子哭鬧後只會步步退讓的媽媽是如何養出超級任性撒潑的孩子的。

最大的問題:易妥協

看了幾期節目, 小幸福對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對孩子特別心軟, 總對孩子妥協。

這一特質從節目一開始就顯露了出來。 家裡沒零食了, 孩子要吃, 鬧騰哭叫不肯甘休, 結果她就妥協了, 說去超市買。

接著是在麵包店。 馬雅舒和兩個孩子說好, 吃完蛋糕就去買水果, 但蛋糕吃完後, 娃強烈要求買麵包, 拒絕去買水果。 哄勸無果後, 她又一次妥協了, 買了麵包。

然後在買水果的時候, 母女倆不肯相讓。 馬雅舒想讓孩子幫著買橘子, 但孩子只想要吃麵包。

結果呢?在弟弟的幫神助攻和姐姐那可憐巴巴的小眼神中, 馬雅舒被徹底擊敗, 乖乖地拿出了麵包。

在外出吃飯的時候, 兩個孩子都不要吃水果蔬菜, 一個勁地想下椅子去玩。 馬雅舒使出了渾身解數都沒辦法, 又一次妥協放任了他們。

連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真的很心軟,只要孩子一哭,就完全堅持不住了。

訓斥孩子:只訓斥,不講理

第二個問題是,雖然馬雅舒一度想要教育姐姐米雅,但是似乎都沒有從“講道理”等方面出發,而只是一味地訓斥孩子,說她做錯了,要她道歉。

米雅不肯去睡覺還動手打媽媽,馬雅舒的反應是:你錯了,要跟我說對不起。

小幸福覺得,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是對的,但得告訴她為什麼錯,為什麼不應該這麼做,而不是一味地只是問孩子你知不知錯。

米雅堅持不肯認錯,還踩了媽媽一腳,馬雅舒非常生氣,讓娃去罰站,但還是一直強調要她說對不起。

其實,我們想讓孩子道歉,並不只是要聽那句話,而是想讓她知道自己做錯了。所以,如果你不讓她知道自己哪裡錯了,她又怎麼會心甘情願地說對不起呢?

馬雅舒在教育方面還有問題的一點,就是當孩子不肯吃食物並弄到地上時,她只是默默地做著打掃工作,而沒有開始引導孩子。

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又一次更大膽地挑戰底線,把食物全倒在地板上,然而她還是默默地接受,沒有訓斥和指責。

挑食、浪費食物、糟蹋媽媽心血、隨意扔地上……那麼多的問題,居然一句批評都沒有,換來的結局就是“得寸進尺”。這種做法,小幸福實在不認同。

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根本原因是啥?就是因為零食吃太多了。朋友建議她:不給他們吃零食,餓幾次就會好好吃飯,但馬雅舒卻覺得,那樣太虐待孩子了。

看來馬雅舒的溺愛是到了很嚴重的程度。

還有,教育是要自己來的,但馬雅舒似乎想把這重擔扔給老師,朋友也看不下去,給她提了建議:你得自己教。

很多父母似乎都有這個誤區,老師教的會比自己好。但道理其實很簡單:親生父母都無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還能指望誰呢?

孩子安全第一,啥都能扔

看到他們家的客廳,大家肯定都會很驚奇:這麼大的空間,居然一件傢俱都沒有?別說沙發茶几了,基本的餐桌餐椅都沒有,一日三餐就鋪個桌布在地毯上吃。

沒錯,為了讓孩子們自由地玩耍,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馬雅舒覺得,傢俱什麼的,根本不需要啊!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說她太過了,家裡什麼傢俱都沒有,那還像個家嗎?但站在一個媽媽的角度,小班長也能理解她的擔憂,她真的是太愛娃了啊。

不過,小幸福還是比較認同馬雅舒老公的話:家長有義務去教導孩子不應該在客廳亂跑,而不僅僅是給他們創造樂園,畢竟不可能所有人的家裡都是這樣的,如果去別人家做客受傷了呢?

言傳身教,給孩子正能量

最讓小班長對馬雅舒改觀的,是下面的這幾個時刻。誰說她的育兒觀都是錯的?也有這些正能量滿滿的時候!

米雅怕疼不肯繼續上舞蹈課,馬雅舒好說歹說也沒用,最後決定親自上陣陪娃一起跳。她說的很好: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為此努力過,而這不就是她要教給孩子的堅持麼?

而當自己承受不住某些壓力,忍不住要掉眼淚的時候,馬雅舒也選擇不讓孩子接受負面能量,她希望給孩子的都是正面的。

真的不小心讓娃看到她流淚,也會編一個理由出來,因為不想讓孩子來承受成年人心裡的壓力。

或許又有媽媽要說了,該讓孩子看到最真實的媽媽。這話沒錯,但如果總在孩子面前哭,總給他灌輸悲傷的情感,那孩子必定也會受大人的影響。

當然了,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媽媽,有些做法不妥當,我們也不該一味苛責。媽媽更應該和孩子共同成長,找到孩子出現問題的癥結所在。

反觀胡可的帶娃方式,我是服氣的!

安吉和小魚兒也會因為一些小事哭鬧,不聽勸,胡可的處理方式就合理多了!

善意、正確的引導。

先導片中,小魚兒先拿到的玩具被安吉搶走,兄弟倆為此起了爭執。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二孩家庭在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摩擦時,父母最愛遵循的“原則”就是“大的要讓著小的”。

胡可則不然,她用”誠實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小紅花”的辦法來引導安吉,讓安吉意識到自己因為想要玩具而說了不誠實的話的錯誤,而且胡可也不是一昧的告訴他要讓著弟弟。胡可的善意引導,既讓哥哥安吉理解了自己的錯誤、主動認錯,並且不讓他感到難受,也解決了弟弟小魚兒哭鬧的問題。

放手、不干預。

安吉雖然是個暖心的“護弟狂魔”,但是不難發現,他有時候也會故意惹哭弟弟。在車上他和小魚兒因為爭搶一個玩具吵鬧起來,可是淡定媽胡可並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干預其中。孩子間的吵鬧一會兒就會煙消雲散,最後安吉主動調節氣氛,兩個孩子開心地唱起歌來。

這本就是兩個孩子之間的“鬥爭”,胡可選擇不干預,實則是希望兄弟倆能自己化解矛盾。最後結果也證明了她做法是對的,孩子之間透過手足的競爭與協調,學會了處理矛盾的方法。

平等對話,及時溝通。

胡可帶著小魚兒到醫院體檢,可由於體檢時間大大“超標”,讓早早下課的安吉苦等媽媽和弟弟許久,“24K純爺們”掉下委屈的眼淚。在面對安吉受傷的情感與信任危機時,作為母親的胡可,選擇了溝通,而她使用的辦法真的值得媽媽們學習與反思。

她輕輕地走到安吉身邊,蹲下身來用低於孩子視線的方式讓他感受到媽媽的肢體語言:媽媽想跟你溝通。接著詳細地說明原因並且向安吉道歉。

正是因為她選擇與安吉“平等對話”,懂事的安吉才會原諒她。在交流過程中,胡可並沒有用大人的身份而高高在上,而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也讓安吉感受到媽媽的誠意與愛意。果然,平等的對話才是跟孩子溝通的良方啊!

新技能都get了麼?

孩子之所以脾氣大、固執任性、不聽勸,很大程度上跟媽媽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溝通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小幸福總結出了幾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希望對媽媽們有幫助!

方法一:榜樣和示範

家長可針對孩子的實際,講一些英雄模範的故事,把英雄模範的形象和良好的行為作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同時,要多為孩子提供具有樂觀、愉快、活潑的性格,勞動積極,辦事認真,對人熱情,善於關心和幫助別人的榜樣,包括以自己的上述行為為孩子作出榜樣。

方法二:解釋和說理

要對孩子講解每一項行為準則,使他知道怎樣做,還要結合孩子的理解水準給孩子講道理,要讓他聽懂。家長要有耐心,孩子在太興奮激動時,往往是聽不進道理的,應等他冷靜下來後,再用親切的口吻說道理。

方法三:練習和實踐

習慣的養成,有賴於反復實踐。所以,在要求孩子達到某一項行為準則時,一定要讓他反復練習、鞏固,並經常採取表揚的方法,促進孩子自覺地鞏固。家長自己要有耐心,要給孩子出錯的空間,從5次裡對了兩次,到對了四次,這就是進步。

方法四:表揚鼓勵和批評責備

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做出鼓勵與批評時應就事論事,切勿直接誇損人品,或帶入自己的情緒。在批評責備時應具體指出什麼地方做的不對,應該如何改進;在表揚鼓勵時最好能同時提出進一步要求,使孩子有更上一層樓的目標。

保幸福認為:帶娃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學問,很多時候孩子的“不懂事”是因為父母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引導。生活中應與孩子平等相處,孩子做對了就表揚獎勵,做錯了就批評責備,對孩子應該自己解決的事不大包大攬,遇到問題與孩子耐心溝通。

從素質教育開始

培育孩子、父母、老人三位一體的幸福互動關係

保幸福(baoxingfu-cn)

又一次妥協放任了他們。

連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真的很心軟,只要孩子一哭,就完全堅持不住了。

訓斥孩子:只訓斥,不講理

第二個問題是,雖然馬雅舒一度想要教育姐姐米雅,但是似乎都沒有從“講道理”等方面出發,而只是一味地訓斥孩子,說她做錯了,要她道歉。

米雅不肯去睡覺還動手打媽媽,馬雅舒的反應是:你錯了,要跟我說對不起。

小幸福覺得,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是對的,但得告訴她為什麼錯,為什麼不應該這麼做,而不是一味地只是問孩子你知不知錯。

米雅堅持不肯認錯,還踩了媽媽一腳,馬雅舒非常生氣,讓娃去罰站,但還是一直強調要她說對不起。

其實,我們想讓孩子道歉,並不只是要聽那句話,而是想讓她知道自己做錯了。所以,如果你不讓她知道自己哪裡錯了,她又怎麼會心甘情願地說對不起呢?

馬雅舒在教育方面還有問題的一點,就是當孩子不肯吃食物並弄到地上時,她只是默默地做著打掃工作,而沒有開始引導孩子。

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又一次更大膽地挑戰底線,把食物全倒在地板上,然而她還是默默地接受,沒有訓斥和指責。

挑食、浪費食物、糟蹋媽媽心血、隨意扔地上……那麼多的問題,居然一句批評都沒有,換來的結局就是“得寸進尺”。這種做法,小幸福實在不認同。

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根本原因是啥?就是因為零食吃太多了。朋友建議她:不給他們吃零食,餓幾次就會好好吃飯,但馬雅舒卻覺得,那樣太虐待孩子了。

看來馬雅舒的溺愛是到了很嚴重的程度。

還有,教育是要自己來的,但馬雅舒似乎想把這重擔扔給老師,朋友也看不下去,給她提了建議:你得自己教。

很多父母似乎都有這個誤區,老師教的會比自己好。但道理其實很簡單:親生父母都無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還能指望誰呢?

孩子安全第一,啥都能扔

看到他們家的客廳,大家肯定都會很驚奇:這麼大的空間,居然一件傢俱都沒有?別說沙發茶几了,基本的餐桌餐椅都沒有,一日三餐就鋪個桌布在地毯上吃。

沒錯,為了讓孩子們自由地玩耍,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馬雅舒覺得,傢俱什麼的,根本不需要啊!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說她太過了,家裡什麼傢俱都沒有,那還像個家嗎?但站在一個媽媽的角度,小班長也能理解她的擔憂,她真的是太愛娃了啊。

不過,小幸福還是比較認同馬雅舒老公的話:家長有義務去教導孩子不應該在客廳亂跑,而不僅僅是給他們創造樂園,畢竟不可能所有人的家裡都是這樣的,如果去別人家做客受傷了呢?

言傳身教,給孩子正能量

最讓小班長對馬雅舒改觀的,是下面的這幾個時刻。誰說她的育兒觀都是錯的?也有這些正能量滿滿的時候!

米雅怕疼不肯繼續上舞蹈課,馬雅舒好說歹說也沒用,最後決定親自上陣陪娃一起跳。她說的很好: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為此努力過,而這不就是她要教給孩子的堅持麼?

而當自己承受不住某些壓力,忍不住要掉眼淚的時候,馬雅舒也選擇不讓孩子接受負面能量,她希望給孩子的都是正面的。

真的不小心讓娃看到她流淚,也會編一個理由出來,因為不想讓孩子來承受成年人心裡的壓力。

或許又有媽媽要說了,該讓孩子看到最真實的媽媽。這話沒錯,但如果總在孩子面前哭,總給他灌輸悲傷的情感,那孩子必定也會受大人的影響。

當然了,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媽媽,有些做法不妥當,我們也不該一味苛責。媽媽更應該和孩子共同成長,找到孩子出現問題的癥結所在。

反觀胡可的帶娃方式,我是服氣的!

安吉和小魚兒也會因為一些小事哭鬧,不聽勸,胡可的處理方式就合理多了!

善意、正確的引導。

先導片中,小魚兒先拿到的玩具被安吉搶走,兄弟倆為此起了爭執。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二孩家庭在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摩擦時,父母最愛遵循的“原則”就是“大的要讓著小的”。

胡可則不然,她用”誠實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小紅花”的辦法來引導安吉,讓安吉意識到自己因為想要玩具而說了不誠實的話的錯誤,而且胡可也不是一昧的告訴他要讓著弟弟。胡可的善意引導,既讓哥哥安吉理解了自己的錯誤、主動認錯,並且不讓他感到難受,也解決了弟弟小魚兒哭鬧的問題。

放手、不干預。

安吉雖然是個暖心的“護弟狂魔”,但是不難發現,他有時候也會故意惹哭弟弟。在車上他和小魚兒因為爭搶一個玩具吵鬧起來,可是淡定媽胡可並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干預其中。孩子間的吵鬧一會兒就會煙消雲散,最後安吉主動調節氣氛,兩個孩子開心地唱起歌來。

這本就是兩個孩子之間的“鬥爭”,胡可選擇不干預,實則是希望兄弟倆能自己化解矛盾。最後結果也證明了她做法是對的,孩子之間透過手足的競爭與協調,學會了處理矛盾的方法。

平等對話,及時溝通。

胡可帶著小魚兒到醫院體檢,可由於體檢時間大大“超標”,讓早早下課的安吉苦等媽媽和弟弟許久,“24K純爺們”掉下委屈的眼淚。在面對安吉受傷的情感與信任危機時,作為母親的胡可,選擇了溝通,而她使用的辦法真的值得媽媽們學習與反思。

她輕輕地走到安吉身邊,蹲下身來用低於孩子視線的方式讓他感受到媽媽的肢體語言:媽媽想跟你溝通。接著詳細地說明原因並且向安吉道歉。

正是因為她選擇與安吉“平等對話”,懂事的安吉才會原諒她。在交流過程中,胡可並沒有用大人的身份而高高在上,而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也讓安吉感受到媽媽的誠意與愛意。果然,平等的對話才是跟孩子溝通的良方啊!

新技能都get了麼?

孩子之所以脾氣大、固執任性、不聽勸,很大程度上跟媽媽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溝通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小幸福總結出了幾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希望對媽媽們有幫助!

方法一:榜樣和示範

家長可針對孩子的實際,講一些英雄模範的故事,把英雄模範的形象和良好的行為作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同時,要多為孩子提供具有樂觀、愉快、活潑的性格,勞動積極,辦事認真,對人熱情,善於關心和幫助別人的榜樣,包括以自己的上述行為為孩子作出榜樣。

方法二:解釋和說理

要對孩子講解每一項行為準則,使他知道怎樣做,還要結合孩子的理解水準給孩子講道理,要讓他聽懂。家長要有耐心,孩子在太興奮激動時,往往是聽不進道理的,應等他冷靜下來後,再用親切的口吻說道理。

方法三:練習和實踐

習慣的養成,有賴於反復實踐。所以,在要求孩子達到某一項行為準則時,一定要讓他反復練習、鞏固,並經常採取表揚的方法,促進孩子自覺地鞏固。家長自己要有耐心,要給孩子出錯的空間,從5次裡對了兩次,到對了四次,這就是進步。

方法四:表揚鼓勵和批評責備

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做出鼓勵與批評時應就事論事,切勿直接誇損人品,或帶入自己的情緒。在批評責備時應具體指出什麼地方做的不對,應該如何改進;在表揚鼓勵時最好能同時提出進一步要求,使孩子有更上一層樓的目標。

保幸福認為:帶娃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學問,很多時候孩子的“不懂事”是因為父母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引導。生活中應與孩子平等相處,孩子做對了就表揚獎勵,做錯了就批評責備,對孩子應該自己解決的事不大包大攬,遇到問題與孩子耐心溝通。

從素質教育開始

培育孩子、父母、老人三位一體的幸福互動關係

保幸福(baoxingfu-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