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時期的這項政策,富裕了一幫人,卻影響了清朝的壽命

都說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難。 清朝時期, 有三個皇帝一直被很多夥伴津津樂道, 那就是康熙, 雍正, 乾隆。 人們習慣說康乾盛世, 可能是雍正在位時間比較短的緣故, 但是雍正對清朝的功績也是非常大的。 清朝的鼎盛時期也就是在他們三個的努力下創造的。 從乾隆的下一代嘉慶皇帝開始, 就慢慢走下坡路了, 不知道有句話形容的對不對, 那就是“富不過三代”。

隋朝以後, 普通老百姓要當官一般要通過科舉考試, 但到了清代中後期, 有一條比科舉更方便的晉身之路, 那就是花錢買官。 由於那個時期戰爭不斷, 內外交困, 清政府財政空虛, 買官賣官被當做增加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手段。 至光緒、宣統年間, 清政府為了“薄利多銷”, 甚至將官位打折出售, 進行監生、吏典的買賣。 這樣就富裕了一幫人。

賣官收入的銀兩要如數上繳國庫, 因為買官人的很多, 有些官員便中飽私囊。 為避免這一現象, 於是統一印製了買官收據, 並將有關規定清楚地印在上面, 清朝買官的收據被稱為“正實收”。 因為正實收上面清楚記載了所捐銀兩的數量, 所以很難收進某個人的口袋。 而“正實收”三個字, 恐怕是正大光明地實際收到的意思了。

既然是買官, 那就是有錢就行, 管你有沒有學問, 有沒有能力, 只要是個正常人, 都可以花錢上崗。 官位的高低取決於銀子的多少。 其實買官並非起源於清朝, 早在秦漢時期, 富人給國家繳納一定的金錢就能獲得一定的爵位, 漢以下的唐、宋、元、明都有捐納,

但這些朝代的捐納是當時朝廷解決財政困難的一項臨時性舉措, 清朝中後期則把它變成了一項長期性的政策。 這項政策對清朝的壽命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