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李娜丁俊暉皆為先行者 李娜10年奪大滿貫丁繼續追

體壇+特約記者付麗報導

世錦賽落幕, 有關丁俊暉的話題層出不窮。 儘管今年四強的成績還不如去年闖入決賽那般耀眼, 但作為中國斯諾克領軍人物, 他的進步顯而易見, 他的成長有目共睹。

遙想2007年時, 他出現在正賽賽場, 《衛報》和《泰晤士報》這樣的嚴肅媒體報導他。 可丁俊暉沒發揮出水準, 栽了。 想想那時英媒的反應:《約克郡郵報》登出大幅丁俊暉“瞌睡”圖;BBC記者直接問奧沙利文, 是否覺得小丁已“扔毛巾放棄了”;英國媒體對一輪游的丁俊暉展開的是惡意傷人式的報導。 無奈, 誰讓那時, 中國斯諾克毫無地位可言。

年輕的丁俊暉在那之後, 作為中國斯諾克的先行者背負著期待和重壓, 一點點證明著自己的價值和地位, 他的地位就是中國斯諾克界在世界的地位。

2017年, 當丁俊暉再出現在克魯斯堡劇院時, 英媒早已不再如從前那般見風使舵, 容納900位觀眾的現場上, 丁俊暉也決不孤獨。 連亨得利都不得不承認, 現在的丁心理素質強大到讓亨得利被打臉。

運動世界, 尤其是奧運舞臺, 只有冠軍才能將自己的境界提升。 而作為非奧項目, 丁俊暉比較吃虧, 因為他沒有奧運那方舞臺讓他來一戰成名, 他只有征服克魯斯堡才算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

丁俊暉的境遇有些像李娜當年征服大滿貫的征途。 在李娜之前, 中國女網在職業網壇可是毫無主導地位,

也正是靠著李娜、鄭潔這批先行者一次次地挑戰, 一次次的突破, 才從“被忽視”到“引起重視”再到引起外媒大篇幅關注。

1999年轉入職業的李娜用了近10年才從開始的第一輪, 第二輪到後來闖入四強, 決賽, 到最終問鼎羅蘭·加洛斯, 圓了亞洲人拿到大滿貫的夢。 她的一路, 又怎麼不是在一次次跟失敗作鬥爭, 一次次交學費之後才開花結果?

儘管網球在奧運大家庭中, 但職業網壇可不考慮你是奧運冠軍還是無緣奧運的選手, 拿到大滿貫才是衡量球員在職業網壇地位的最終標準, 才是提升一個國家網球整體實力的最好例證。

李娜和丁俊暉身上有很多的相同點。 比如, 他們在成長之路上, 都經歷過至親的離去;作為體制外的先行者,

他們都走了一條“單飛”之路;他們在賽場上的心態也都有過擰巴和掙扎, 被外界批評為極不成熟;他們都聘請了外教, 來提升自己的綜合作戰能力, 效果顯著;他們南征北戰的漫長賽季, 也都有伴侶陪伴著。

李娜出現之前, 中國人沒敢想有朝一日能問鼎大滿貫;而丁俊暉出現後, 中國人期待著有朝一日問鼎克魯斯堡了。 這也就是他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被寄予期待又背負壓力。

李娜拿到大滿貫時, 29歲了;而丁俊暉倒在決賽之外時也說, 他才30歲路還長著呢。 是, 路還長著呢, 且行且追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