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枚,中國清朝最會吃的人

袁枚

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 漢族,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字子才, 號簡齋, 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 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

但凡古代的文人, 一般都是以從官為生, 袁枚也不例外, 少有才名, 擅寫詩文, 24歲的時候得中進士, 後就擔任了沭陽、江寧、上元等地的知縣, 小小芝麻官, 從官七年, 不畏權貴, 頗有政績。 在他三十四歲的時候, 父親去世, 袁枚遂辭官養母, 在江甯(今南京)購置隋氏廢園, 改名“隨園”, 築室定居, 世稱隨園先生。

後人評價袁枚, 說:“袁枚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及時的抉擇, 如果在官場上繼續混下去, 把知縣當到老, 又能怎樣?走仕途, 混不到個省部級, 都是芝麻官兒。 說不定遇個變局, 還有牢獄之災。 袁枚的長壽, 就在於他的自由和隨意, 做人不必陽奉陰違, 不必違背良心迎上欺下。 不必用盡心機搞陰謀, 一天到晚心裡緊張。 告別了官場上的袁縣令,

才有了文壇上的袁才子。 ”(陳長吟于《西安晚報》)

其實吟詩作樂, 填詞作賦, 退歸於家宅園林, 何嘗不是古今中國文人的終極夢想呢?不可否認, 袁枚是清代的文人大家之一, 留下的作品也甚多。 不過我們今天要聊了, 是他在飲食方面的成就。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專門講述美食相關的書籍並不多, 比較早的應該是《天工開物》, 裡面有大量講到古代飲食狀況及技能的文章。

而袁枚的《隨園食單》作為一本全面講到食材與烹飪技能的書, 按食材類別分章節, 充分展現了隨園主人極為深厚的飲食修養。 袁枚是那種在別人家吃過好吃的就一定要求得方子的人, 回去就要讓自家廚子照著方子做出來。 他去別人家做客, 有一獨特癖好, 就是鑽到廚房裡去看廚子是如何烹菜煮飯的。 所以在書裡,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文字:“鰒魚炒薄片甚佳, 楊中丞家削片入雞湯豆腐中, 號稱“鰒魚豆腐”;上加陳糟油澆之。 莊太守用大塊鰒魚煨整鴨, 亦別有風趣。 ”

其實退官歸園後, 除了寫詩作文外,

正是隨園的私廚養濟著袁家的生活。 袁枚除了很會做官, 經商也是一把好手。 他花費重金修葺隨園, 修好了後拆掉圍牆, 遊客可以隨意入園遊, 很快當時就傳開了在江寧城裡有這樣一個山美水秀境幽的地方。 隨園立馬漲粉無數, 這時袁枚的《隨園食單》也已經寫出來了, 書中盡顯自家私園食物的精妙絕倫和家廚烹飪的極高水準, 各地食客聞之思之, 趨之若鶩。

當然了, 袁枚做為一個有情趣的文人, 對於飲食的氛圍也是極有研究的, 客人的飯席均是安排在隨園景觀最好的地方, 如亭榭假山旁, 流水曲岩邊, 還安排家中自養的美女為之唱歌跳舞, 因而, 隨園的飲食生意火爆異常。 當隨園炒熱, 個人知名度激劇上升, 袁枚開始擴大經營範圍, 在園子裡售賣《隨園全集》、《隨園食單》等著作, 他的書果然供不應求, 屬國琉球都有人專程來購買。

當年追崇隨園美食的人, 自然對於美食也是有著一定的品鑒能力的, 袁枚可謂引領著清朝的美食風尚。 從隨園食單裡可以看出, 他一生淫浸其中的功力。每寫一物,皆聊聊數筆,但是那一道菜肴的精髓和絕妙已躍然紙上。不過,有趣的是袁枚只能說是一名飲食文化理論家,或者說是食評家,而不能說是烹飪家,因為他自己只會吃,不會做。

其實古有“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 、“君子遠庖廚”的說法,所以文人好酒是可以的,但是好吃就是為人所不齒的。然而袁枚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言“袁子好味”。他說自己平生有九大愛好,而第一好就是“味”,讀書卻排在最後。在當是也算是出格之人,所以我們今時今日才能有幸看到《隨園食單》這樣的傑作。

《隨園食單》內容相當豐富,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其中,在須知單中提出了既全且嚴的二十個操作要求,在戒單中提出了十四個注意事項。很多類似的說法,我在一個多世紀以後的日本大家北大路魯山人那裡也有看到。

書中記述了我國從14世紀至18世紀中流行的326種菜肴飯點。當時江浙人生活中各種類型的飲食幾乎網羅殆盡,每一單羅列的品種也十分可觀,例如《特牲單》就介紹了三十餘種菜肴,涉及到豬、牛、羊、鹿、獐、果子狸等牲畜與動物的許多烹飪方法;《點心單》介紹了面、餅、餃、餛飩、合子、饅頭、麵茶、粽子、湯糰、糕、豆粥等五十餘種點心的做法。它集中了江浙廚師長期積累的豐富的烹飪經驗,彌足珍貴。

在今人看來,《隨園食單》裡的很多菜肴至今都是可以實際操作與嘗試的,有許多還是很有創意的佳餚,記錄了一些失傳的民間料理做法,是彌足珍貴的飲鐉史料。

《隨園食單》中許多觀點,時至今日仍值得學習和借鑒。如,袁枚認為,美食之美不在數量而在品質,要講求營養。“豆腐煮得好,遠勝燕窩;海菜若燒得不好,不如竹筍”。又如,袁枚強調食物搭配。他引用《禮記》上的“相女配夫”,說明食物搭配也要“才貌”相宜,烹調須“同類相配”,“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再如, 袁枚講究菜肴味道,要求菜“味要濃厚,不可油膩;味要清鮮,不可淡薄……

如果一味追求肥膩,不如吃豬油好了……如果只是貪圖淡薄,那不如去喝水好了”。他要求嚴格遵守上菜的順序,“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

關注我們【全球美食薈】

領略全球高端美食

盡享世界風情美味

他一生淫浸其中的功力。每寫一物,皆聊聊數筆,但是那一道菜肴的精髓和絕妙已躍然紙上。不過,有趣的是袁枚只能說是一名飲食文化理論家,或者說是食評家,而不能說是烹飪家,因為他自己只會吃,不會做。

其實古有“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 、“君子遠庖廚”的說法,所以文人好酒是可以的,但是好吃就是為人所不齒的。然而袁枚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言“袁子好味”。他說自己平生有九大愛好,而第一好就是“味”,讀書卻排在最後。在當是也算是出格之人,所以我們今時今日才能有幸看到《隨園食單》這樣的傑作。

《隨園食單》內容相當豐富,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其中,在須知單中提出了既全且嚴的二十個操作要求,在戒單中提出了十四個注意事項。很多類似的說法,我在一個多世紀以後的日本大家北大路魯山人那裡也有看到。

書中記述了我國從14世紀至18世紀中流行的326種菜肴飯點。當時江浙人生活中各種類型的飲食幾乎網羅殆盡,每一單羅列的品種也十分可觀,例如《特牲單》就介紹了三十餘種菜肴,涉及到豬、牛、羊、鹿、獐、果子狸等牲畜與動物的許多烹飪方法;《點心單》介紹了面、餅、餃、餛飩、合子、饅頭、麵茶、粽子、湯糰、糕、豆粥等五十餘種點心的做法。它集中了江浙廚師長期積累的豐富的烹飪經驗,彌足珍貴。

在今人看來,《隨園食單》裡的很多菜肴至今都是可以實際操作與嘗試的,有許多還是很有創意的佳餚,記錄了一些失傳的民間料理做法,是彌足珍貴的飲鐉史料。

《隨園食單》中許多觀點,時至今日仍值得學習和借鑒。如,袁枚認為,美食之美不在數量而在品質,要講求營養。“豆腐煮得好,遠勝燕窩;海菜若燒得不好,不如竹筍”。又如,袁枚強調食物搭配。他引用《禮記》上的“相女配夫”,說明食物搭配也要“才貌”相宜,烹調須“同類相配”,“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再如, 袁枚講究菜肴味道,要求菜“味要濃厚,不可油膩;味要清鮮,不可淡薄……

如果一味追求肥膩,不如吃豬油好了……如果只是貪圖淡薄,那不如去喝水好了”。他要求嚴格遵守上菜的順序,“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

關注我們【全球美食薈】

領略全球高端美食

盡享世界風情美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