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情商王者章士釗,民國大咖都愛他|畫事

畫事君說

民國的奇人, 確實是很多的。 在風雲變幻之際, 各路大神盡顯神通, 讓我們有了看不盡的熱鬧。 今天我們聊一位大人物,

章士釗。

他在藝術上成就寥寥, 但因他逆天的人生履歷, 已堪稱為一部“行走的民國史”。

近現代的中國政壇奇譎多變, 孫中山推翻了滿清, 又被袁世凱竊了權。 袁世凱想當皇帝, 卻沒幾天就死了, 段祺瑞搞獨裁, 孫中山又拉起了護法軍。 蔣介石終於勉力維持了局勢, 共產黨人又慢慢發展起來。

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城頭變幻大王旗。

不同的政治勢力和文化運動中, 也湧現出不同的民國奇人, 但能同時在這麼多政治勢力中輾轉周旋, 同時又備受器重的, 恐怕只有章士釗一人。

章士釗對20世紀的藝術史發展, 談不上有什麼大貢獻。 但這個人在民國的政治文化界卻是非常厲害, 而且, 他的厲害之處在于, 人人都想和他做朋友。

不信, 我們來看一下他的朋友圈。

民國最牛朋友圈

章士釗剛二十出頭的時候, 章太炎、張繼、鄒容這些革命界的大牛就和他結拜兄弟。

陳獨秀拉他一起辦報、寫文章、宣揚革命。

黃興和他一起成立了中國最早的革命團體“華興會”(後來和孫中山的興中會、上海的光復會合並成為了改變歷史的“同盟會”)。

(章士釗與黃興等華興會成員在日本合影)

個個都是個頂個的牛人。

因為“華興會”組織的長沙起義失敗, 章士釗認為自己有責任, 不願再加入之後的同盟會。 為了拉攏他加入, 孫中山派自己的秘書去親近他。

說到這位秘書可厲害了, 她是國民黨第一位女黨員, 名叫吳弱男。 是當時的新派女子, 十六歲就去日本青山女子學院留學。 她爹是與陳三立、譚嗣同、丁惠康並稱“清末四公子”的吳保初。

(吳弱男)

這位曾經立志終生不嫁的名門之後, 非但沒能完成孫中山的任務, 反而深深地迷上了章士釗, 成為了他的結髮妻子, 和他一起疏遠了同盟會。

(章士釗、吳弱男和他們的三個兒子)

雖然他不願加入同盟會, 但是對於孫中山的革命事業, 他卻全力支持。 孫中山討伐袁世凱發動二次革命, 他親自撰寫了宣言, 並出任護國軍的軍務院秘書長。 段祺瑞反對《臨時約法》, 興起護法軍討段, 他擔任護法軍的政府秘書長。 真可謂是與革命之賊奮戰到底。

(洪憲皇帝袁世凱)

(北洋軍閥段祺瑞)

孫中山和章士釗還有一件事,說起來也是大跌眼鏡。

“孫中山”這三個字,其實歷史上並無其人,孫中山用過的名字,只是孫文、孫逸仙、中山樵。孫文潛藏海外時期,國內的民眾都只知道清政府檄文上的“反賊孫汶”。

(孫中山自己的簽名一直都是“孫文”,從未署過“孫中山”)

但是章士釗在翻譯日人宮崎寅藏的《三十三年落花夢》中關於孫中山的部分時,誤把這位中山樵譯為孫中山,於是也就有了《大革命家孫中山》一書。隨著這本書的暢銷,“大革命家孫中山”的形象也就紅遍全國。

後來孫文本人回國,都不知道這位“孫中山”指的就是自己,還在納悶哪裡出了一個大革命家,想去結識一下。

後來因為“孫中山”這個名字太深入人心,孫文不得不默認了這個稱呼,接受這次“被改名”。‘

(委屈的很)

儘管他隨著孫中山南征北戰,但被他征討的這些人,卻並不因為政見的不同而討厭他。相反,大家都對他愛護有加——袁世凱給他購置豪宅,並請他出任北大的校長;段祺瑞更是任命他做北洋政府的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他渾身彌漫的,就是一種“儘管我不認同你,但你依舊會喜歡我”的男神氣質。

(沒錯,我就是這麼有魅力。)

當然也有人不喜歡他,比如我們的硬骨頭魯迅。因為身居司法總長和教育總長的職位,章士釗和“三一八”慘案有了撇不清的關係,故而在《紀念劉和珍君》裡被魯迅暗喻成“落水狗”。

(魯迅vs章士釗)

但他完全不在乎,且對魯迅所踐行和提倡的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嗤之以鼻。然鵝,新文化運動的健將胡適和研究現代文學的錢基博(錢鐘書父親)卻都對他現代文學的成就誇讚不已,蔡元培和陳獨秀都要請他去北大做教授。

(章士釗與胡適合影)

喜歡他的人還遠不止這些。

東北的張學良要他來當院長,上海的杜月笙聘他做私人律師。南京的汪精衛他倒是看不上,去重慶做了國民政府的參政員,蔣介石忙著親自上門給他祝壽。

他為戴笠作的挽聯:“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讓更多的後人重新認識戴笠。

(傾慕章士釗的人都排不上隊了)

那麼,章士釗的四處逢源,是因為“見人說人話就,見鬼說鬼話”的圓滑嗎?事實絕非如此,他非但不是沒有立場,反而是極有風骨。

比如:

他曾因為觀念的不同,與陳獨秀分道揚鑣,但後來陳獨秀在上海被捕落獄,沒人敢出庭為他申辯。章士釗深念舊情,不計前嫌,多次出庭為陳獨秀申辯。他的辯詞理據充沛又發人深思,一時間海內震動,陳獨秀也免於死刑。

他的這一舉動被當時贊為“有古義士之風。”他慷慨激昂的辯辭更是被諸多大學的法學系選為教材。

憶舊遊。陳獨秀挽詞。

記傾心癸好,返國丁年,爾我同攜(歲次癸卯,君返自東京同講革命)。未計危樓窄,有紅燈似豆,白虱如脂(君羊毛衵衣半年未換,春盡脫去,白蓋黑地)。此情未堪追憶,風雨晦冥時。歎瘦骨崚峋,言皆斷制,態絕猶夷。淒其。系人處,是結客千金,菲食牛衣。餺飥餐來慣,看焦麻飛落,手蘸無遺。好漢不求人諒,艱苦自家知。略師友平生,斯人亙古無此期(君乏食時購胡餅兩枚充饑,芝麻落地以手拈取送入口內,傅沐波屢見之)。

(為陳獨秀所作挽詞,其中不乏吐槽之句,可見二人當年情誼之深厚。)

(章士釗與陳獨秀)

再比如:

因為政治權利的爭鬥,章士釗被捲入岑春煊排擠孫中山的集團中,與孫中山漸漸疏遠。但是孫中山去世後,他依然感懷舊情,為其撰寫挽聯。

章士釗一生癡迷柳宗元的文章,晚年出版了《柳文指要》一書。

(《柳文指要》)

章太炎、陳獨秀、黃興、孫中山、袁世凱、段祺瑞、魯迅、胡適、張學良、杜月笙、蔣介石,這些民國史上數一數二的人物,每一個放在別人那裡都是生命的重心,但在章士釗那裡,他們都只是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傾慕者而已。

但人人都愛的章士釗,他心中傾慕的人,一般人則更少知道。

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海派書法家、舊體派詩人,潘伯鷹。

(潘伯鷹:你們都不行。)

風流吾愛潘懷縣

如果沒有章士釗開掛般的人生履歷在前對比,潘伯鷹的人生倒也算是很精彩的。

他早年北京交通大學讀書,師從桐城派文人吳闓生,這讓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他所作的第一部小說《人海微瀾》,寫男女情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一時震動文壇,被清華教授吳宓推為當世說部第一,可與曹雪芹媲美,並列入了學生必讀書目。

(《人海微瀾》還被導演鄭正秋改編為電影《春水秋波》,由“民國第一美女”蝴蝶飾演女主。)

在一次政治風波中,有人舉報潘伯鷹的小說有左傾的論調,因而獲罪入獄。幸而有章士釗出面保舉,才使得他從獄中脫罪。但小說創作的熱情也隨之熄滅,漸漸轉向了舊體詩的創作上去。

潘伯鷹的舊體詩在20世紀的文壇上是相當有名的。

章士釗就曾有一句“風流吾愛潘懷縣”以誇讚他的詩才,更有人稱他的詩“思深、意遠、境高、語妙。......則無不古。直與時代相氤氳、相磅礴、相呼吸、相歌哭,而甘苦之,而性命之。其尤佳者,往往一字一音符,一字一舞姿,一字一光體,生動晶瑩,不可逼視。”

(由黃山書社出版的潘伯鷹《玄隱廬詩》)

兩人的友誼開始於1925年,當時潘伯鷹就已在章士釗門下學習邏輯學。第二年,潘伯鷹就和吳弱男(章士釗之妻)的乾女兒何世珍結為連理,可見那時候二人的關係就已經很密切了。

(儘管後來潘伯鷹又離婚再娶,但依然沒有影響這對詩友的交情。圖為潘伯鷹與後來的妻子張荷君。)

1940年,國民政府遷居重慶,一時天下文傑盡聚山城。章士釗和潘伯鷹身居其中,借著詩詞往來的緣分,創辦了“飲河社”,想要以筆紀民生,以詩作堡壘。

當時“飲河社”的主要成員就有章士釗、潘伯鷹、葉恭綽、沈尹默、馬一浮、謝無量、江庸、冒鶴亭、葉聖陶、陳寅恪、潘光旦、高二適、蕭公權、俞平伯、朱自清、錢鍾書、謝稚柳、蔣維崧、王蘧常、郭紹虞、黃苗子、沙孟海、蕭滌非、施蟄存、曹聚仁等諸多文藝界名流。堪稱極一時之盛。

(飲河社結社)

(《中央日報》的“飲河社”專刊)

而這其中,編輯約稿,統籌運作,主事者基本上都是潘伯鷹。他不但文采斐然,相貌更是清秀儒雅,濃眉大眼,典型中國式美男子。

1949年李宗仁主持政務,派四老章士釗、邵力子、顏惠慶和江庸,希望維持南北共治的局面。這個重要關頭,章士釗親命潘伯鷹隨行作為四老的秘書,一時之間,“書記翩翩潘伯鷹”的讚語傳遍大江南北。

(潘伯鷹照片)

建國之後,也是受章士釗的舉薦,潘伯鷹成為了第一屆全國政協的特約代表,並出席了開國大典。之後,他一直留在上海,出任復旦、同濟等校的教授。

1966年,年僅63歲的潘伯鷹早登仙界。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更多精彩內容

這樣的老太太世間不會再有——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一本冊頁賣了兩億,齊白石嚇醒後發了個朋友圈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展從天安門排隊到王府井,我們九死一生做了展場實錄

《鬼吹燈》雖然收視爆棚,但靳東忙活一通可能還是盜了假墓丨畫事

收兩億四不敢花?買個宣德碗吃炸醬麵就能多活幾集丨畫事

關良和馬雲的神秘共同愛好是......丨畫事

必看!一篇文就懂最實在的藝術品投資指南(百萬內)| 畫事

評論區留言,和畫事君聊天兒

▼▼▼

(洪憲皇帝袁世凱)

(北洋軍閥段祺瑞)

孫中山和章士釗還有一件事,說起來也是大跌眼鏡。

“孫中山”這三個字,其實歷史上並無其人,孫中山用過的名字,只是孫文、孫逸仙、中山樵。孫文潛藏海外時期,國內的民眾都只知道清政府檄文上的“反賊孫汶”。

(孫中山自己的簽名一直都是“孫文”,從未署過“孫中山”)

但是章士釗在翻譯日人宮崎寅藏的《三十三年落花夢》中關於孫中山的部分時,誤把這位中山樵譯為孫中山,於是也就有了《大革命家孫中山》一書。隨著這本書的暢銷,“大革命家孫中山”的形象也就紅遍全國。

後來孫文本人回國,都不知道這位“孫中山”指的就是自己,還在納悶哪裡出了一個大革命家,想去結識一下。

後來因為“孫中山”這個名字太深入人心,孫文不得不默認了這個稱呼,接受這次“被改名”。‘

(委屈的很)

儘管他隨著孫中山南征北戰,但被他征討的這些人,卻並不因為政見的不同而討厭他。相反,大家都對他愛護有加——袁世凱給他購置豪宅,並請他出任北大的校長;段祺瑞更是任命他做北洋政府的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他渾身彌漫的,就是一種“儘管我不認同你,但你依舊會喜歡我”的男神氣質。

(沒錯,我就是這麼有魅力。)

當然也有人不喜歡他,比如我們的硬骨頭魯迅。因為身居司法總長和教育總長的職位,章士釗和“三一八”慘案有了撇不清的關係,故而在《紀念劉和珍君》裡被魯迅暗喻成“落水狗”。

(魯迅vs章士釗)

但他完全不在乎,且對魯迅所踐行和提倡的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嗤之以鼻。然鵝,新文化運動的健將胡適和研究現代文學的錢基博(錢鐘書父親)卻都對他現代文學的成就誇讚不已,蔡元培和陳獨秀都要請他去北大做教授。

(章士釗與胡適合影)

喜歡他的人還遠不止這些。

東北的張學良要他來當院長,上海的杜月笙聘他做私人律師。南京的汪精衛他倒是看不上,去重慶做了國民政府的參政員,蔣介石忙著親自上門給他祝壽。

他為戴笠作的挽聯:“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讓更多的後人重新認識戴笠。

(傾慕章士釗的人都排不上隊了)

那麼,章士釗的四處逢源,是因為“見人說人話就,見鬼說鬼話”的圓滑嗎?事實絕非如此,他非但不是沒有立場,反而是極有風骨。

比如:

他曾因為觀念的不同,與陳獨秀分道揚鑣,但後來陳獨秀在上海被捕落獄,沒人敢出庭為他申辯。章士釗深念舊情,不計前嫌,多次出庭為陳獨秀申辯。他的辯詞理據充沛又發人深思,一時間海內震動,陳獨秀也免於死刑。

他的這一舉動被當時贊為“有古義士之風。”他慷慨激昂的辯辭更是被諸多大學的法學系選為教材。

憶舊遊。陳獨秀挽詞。

記傾心癸好,返國丁年,爾我同攜(歲次癸卯,君返自東京同講革命)。未計危樓窄,有紅燈似豆,白虱如脂(君羊毛衵衣半年未換,春盡脫去,白蓋黑地)。此情未堪追憶,風雨晦冥時。歎瘦骨崚峋,言皆斷制,態絕猶夷。淒其。系人處,是結客千金,菲食牛衣。餺飥餐來慣,看焦麻飛落,手蘸無遺。好漢不求人諒,艱苦自家知。略師友平生,斯人亙古無此期(君乏食時購胡餅兩枚充饑,芝麻落地以手拈取送入口內,傅沐波屢見之)。

(為陳獨秀所作挽詞,其中不乏吐槽之句,可見二人當年情誼之深厚。)

(章士釗與陳獨秀)

再比如:

因為政治權利的爭鬥,章士釗被捲入岑春煊排擠孫中山的集團中,與孫中山漸漸疏遠。但是孫中山去世後,他依然感懷舊情,為其撰寫挽聯。

章士釗一生癡迷柳宗元的文章,晚年出版了《柳文指要》一書。

(《柳文指要》)

章太炎、陳獨秀、黃興、孫中山、袁世凱、段祺瑞、魯迅、胡適、張學良、杜月笙、蔣介石,這些民國史上數一數二的人物,每一個放在別人那裡都是生命的重心,但在章士釗那裡,他們都只是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傾慕者而已。

但人人都愛的章士釗,他心中傾慕的人,一般人則更少知道。

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海派書法家、舊體派詩人,潘伯鷹。

(潘伯鷹:你們都不行。)

風流吾愛潘懷縣

如果沒有章士釗開掛般的人生履歷在前對比,潘伯鷹的人生倒也算是很精彩的。

他早年北京交通大學讀書,師從桐城派文人吳闓生,這讓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他所作的第一部小說《人海微瀾》,寫男女情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一時震動文壇,被清華教授吳宓推為當世說部第一,可與曹雪芹媲美,並列入了學生必讀書目。

(《人海微瀾》還被導演鄭正秋改編為電影《春水秋波》,由“民國第一美女”蝴蝶飾演女主。)

在一次政治風波中,有人舉報潘伯鷹的小說有左傾的論調,因而獲罪入獄。幸而有章士釗出面保舉,才使得他從獄中脫罪。但小說創作的熱情也隨之熄滅,漸漸轉向了舊體詩的創作上去。

潘伯鷹的舊體詩在20世紀的文壇上是相當有名的。

章士釗就曾有一句“風流吾愛潘懷縣”以誇讚他的詩才,更有人稱他的詩“思深、意遠、境高、語妙。......則無不古。直與時代相氤氳、相磅礴、相呼吸、相歌哭,而甘苦之,而性命之。其尤佳者,往往一字一音符,一字一舞姿,一字一光體,生動晶瑩,不可逼視。”

(由黃山書社出版的潘伯鷹《玄隱廬詩》)

兩人的友誼開始於1925年,當時潘伯鷹就已在章士釗門下學習邏輯學。第二年,潘伯鷹就和吳弱男(章士釗之妻)的乾女兒何世珍結為連理,可見那時候二人的關係就已經很密切了。

(儘管後來潘伯鷹又離婚再娶,但依然沒有影響這對詩友的交情。圖為潘伯鷹與後來的妻子張荷君。)

1940年,國民政府遷居重慶,一時天下文傑盡聚山城。章士釗和潘伯鷹身居其中,借著詩詞往來的緣分,創辦了“飲河社”,想要以筆紀民生,以詩作堡壘。

當時“飲河社”的主要成員就有章士釗、潘伯鷹、葉恭綽、沈尹默、馬一浮、謝無量、江庸、冒鶴亭、葉聖陶、陳寅恪、潘光旦、高二適、蕭公權、俞平伯、朱自清、錢鍾書、謝稚柳、蔣維崧、王蘧常、郭紹虞、黃苗子、沙孟海、蕭滌非、施蟄存、曹聚仁等諸多文藝界名流。堪稱極一時之盛。

(飲河社結社)

(《中央日報》的“飲河社”專刊)

而這其中,編輯約稿,統籌運作,主事者基本上都是潘伯鷹。他不但文采斐然,相貌更是清秀儒雅,濃眉大眼,典型中國式美男子。

1949年李宗仁主持政務,派四老章士釗、邵力子、顏惠慶和江庸,希望維持南北共治的局面。這個重要關頭,章士釗親命潘伯鷹隨行作為四老的秘書,一時之間,“書記翩翩潘伯鷹”的讚語傳遍大江南北。

(潘伯鷹照片)

建國之後,也是受章士釗的舉薦,潘伯鷹成為了第一屆全國政協的特約代表,並出席了開國大典。之後,他一直留在上海,出任復旦、同濟等校的教授。

1966年,年僅63歲的潘伯鷹早登仙界。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更多精彩內容

這樣的老太太世間不會再有——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一本冊頁賣了兩億,齊白石嚇醒後發了個朋友圈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展從天安門排隊到王府井,我們九死一生做了展場實錄

《鬼吹燈》雖然收視爆棚,但靳東忙活一通可能還是盜了假墓丨畫事

收兩億四不敢花?買個宣德碗吃炸醬麵就能多活幾集丨畫事

關良和馬雲的神秘共同愛好是......丨畫事

必看!一篇文就懂最實在的藝術品投資指南(百萬內)| 畫事

評論區留言,和畫事君聊天兒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