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正史中馬謖到底是如何死的?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 諸葛亮的參軍馬謖, 無疑是個非常出名的人物, 雖然不是好名氣, 主要是因為他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鎮守街亭的時候, 被張合擊敗, 導致北伐徹底失敗, 被諸葛亮斬殺。 如果只是一個普通武將也就罷了, 但是他又是諸葛亮非常器重的人, 著重培養的人。 《三國演義》以及京劇等相關的文化作品, 皆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那麼正史中馬謖真的被斬了嗎?結局是如何呢?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 馬謖是蜀漢安遠將軍、中參軍。 兄弟五人, 並有才名。 隨兄馬良仕劉備入蜀。 劉備臨終對丞相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 不可大用, 您要謹慎!”諸葛亮並未聽取, 以馬謖為心腹。 建興三年, 諸葛亮征南中, 馬謖定攻心之計, 諸葛亮深以為然。 後為安遠將軍。 建興六年, 隨諸葛亮北伐, 以馬謖為中參軍。 諸葛亮出軍祁山, 馬謖自告為先鋒往守街亭, 但不從副將王平之言,

犯了兵家大忌, 導致軍敗。 馬謖曾下軍令狀, 諸葛亮將他斬首以正軍法, 時年三十九歲。 因此演繹出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大戲, 從此馬謖也可以說家喻戶曉了。

然而,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這只不過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家之言, 真的深入研究三國歷史,

並不完全是那麼回事兒, 至少馬謖的死, 存在很大的疑問。

馬謖為何被殺? 因為鎮守街亭之時, “謖違亮節度, 舉動失宜, 大為張合所破。 ”而且不聽副將王平的勸解, “平連規諫謖, 謖不能用”, 最終慘敗。 所以, 馬謖的罪過不是因為戰敗, 而是因為不聽號令, 自行其是,

甚至畏罪潛逃。 《三國志·向朗傳》說:“朗素與馬謖善, 謖逃亡, 朗知情不舉, 亮恨之, 免官還成都。 ”這說明, 街亭敗後, 馬謖並未主動向諸葛亮請罪, 而是畏罪潛逃, 向朗知情不報, 犯了包庇罪, 被諸葛亮免去官職。 所以諸葛亮“還於漢中, 戮謖以謝眾”。 《三國志·王平傳》也說:“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林、李盛。 ”

這個時候, 我們需要注意2個字:“戮”和“誅”的含義, 很明顯, 他們都有殺的意思, 當然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 頒佈誅殺這樣的命令呢?

因為, 《三國志·馬良傳》記載:“謖下獄物故, 亮為之流涕。 ”“物故”是死亡的委婉說法。 可見, 馬謖是被判了死刑, 死刑沒有執行, 馬謖自己就在獄中“死亡”了, 沒等諸葛亮揮淚去斬, 就自己死去了。 所以, 我認為《諸葛亮傳》、《王平傳》中所說“戮”、“誅”馬謖等, 應理解為判其死罪的意思, 頒佈誅殺馬謖這樣的命令。

《馬謖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說的又是:“謖臨終與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值得注意的是,馬謖是寫信給諸葛亮,並不是當面對諸葛亮說話,可見,馬謖下獄後沒有見到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到監獄看馬謖。如果兩人能夠見面,就沒有必要寫信了,那樣的話,口頭之言也就不一定流傳下來了,京劇《失空斬》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那生動場面也不大可能有了。

馬謖是死了,但是不是被諸葛亮斬首,而是死於牢獄之中, 街亭之戰,馬謖身敗名裂,為人所不齒,受盡唾駡。

《馬謖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說的又是:“謖臨終與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值得注意的是,馬謖是寫信給諸葛亮,並不是當面對諸葛亮說話,可見,馬謖下獄後沒有見到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到監獄看馬謖。如果兩人能夠見面,就沒有必要寫信了,那樣的話,口頭之言也就不一定流傳下來了,京劇《失空斬》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那生動場面也不大可能有了。

馬謖是死了,但是不是被諸葛亮斬首,而是死於牢獄之中, 街亭之戰,馬謖身敗名裂,為人所不齒,受盡唾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