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存在近20年 青島八大峽市場因經營問題下月起關停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報導

半島都市報3月16日訊 相比團島農貿市場,八大峽市場的知名度似乎並不高,但住在西部城區的市民,對這個陪伴他們近20年的地方很有感情,“我就住在市場對面,來逛了10多年了,都成習慣了。 ”68歲的居民劉大爺表示,市場關停後,他都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這樣一個地方買東西了。

位於瞿塘峽路24-2號的八大峽市場是青島較早一批的室內農貿市場,已經經營了將近20年。 3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市場發現,與印象中農貿市場的熱鬧場景不同,這裡處處透露出冷清,業戶不多,顧客也少,更有不少攤位旁擺著“處理”“甩賣”字樣的牌子,無不預示著八大峽市場真的要和市民說再見了。

其實,雖然現在生意冷清,但八大峽市場也曾實實在在輝煌過。 10年以前,市場最多時有110多戶商家入駐,營業時間從清晨到下午兩點半,期間顧客接踵而至,很是熱鬧。

市場業戶在低價處理存貨。

“多是周邊居民或是在附近鍛煉的人來買菜。 ”八大峽市場相關負責人劉經理告訴記者,2008年,市場還有近百家業戶,但之後的生意每況愈下,業戶也只減不增,越來越少,到現在只剩下不到50戶,“主要是因為受到露天早夜市、游商浮販還有超市等方面的衝擊,來買東西的人少了很多。 ”由於經營問題,市場將於今年4月1日正式關停,至於關停以後市場所在的位置會有何新用途,劉經理說他也不知道。

記者觀察發現,市場裡為數不多的顧客中,絕大多數是老年人,“很多老人退休了,沒啥事,散散步順便走到這裡買點菜買點東西。 ”商戶紀秀香告訴記者。 家住貴州路、67歲的王女士就是這樣一位老顧客,她每天早上都會沿著海邊走一圈,之後再溜達到八大峽市場買點新鮮的蔬菜、水果,“逛了10多年了,真的挺捨不得,感覺這裡關停挺可惜的。

■連結

三個地方可分流

處理存貨一個月內免費

市場負責人劉經理告訴記者,他們也不想關停市場,但2016年下半年,經過多次開會論證收支平衡狀況,面對一直沒什麼起色的現狀,市場確實是堅持不下去了,所以,2月份他們正式發佈了關停通知。

為何不早點通知業戶,避免不必要的壓貨損失?“去年只是論證階段,還沒有正式確定。 ”不過,劉經理也坦言對於業戶並非直接不管不問了,對於有需要的業戶可以分流到三個地方:嘉祥路農貿市場、廣州路早市和泰雲通道,“如果單純處理存貨,可以在一個月內不收費。

”如果要正式入駐則需要按要求收攤位元費,這三個地方加起來是可以容納這近50家業戶的。

■商戶 親眼見證了市場的輝煌,也經歷了衰落

“當然不捨得啊,但事情已經這樣了,不捨得也不行,不捨得也得捨得。 ”60歲的紀秀香感慨道,老家膠州的她已經來青島30多年了,早已經在團島安了家。 而在青島的這30多年,光是花費在八大峽市場的日子就占了一多半,近20年,“從市場開辦我就一直在這裡了。 ”這近20年間,她親眼見證了市場的輝煌,也經歷了市場的衰落。 在她印象裡,2005年前後是市場最熱鬧的時候,她一個月輕鬆掙三四千。 而這幾年,顧客明顯少了很多,存貨也越來越多。 雖然掙不到多少錢,但她坦言自己並不願離開這裡,“不管怎麼說,幹了這麼多年了,聽到市場要關停的消息心裡真不是個滋味。

商戶們在交織的各種情緒裡,除了不舍,還有為難。 59歲的周女士也是從市場剛開的時候就一直在這做布料買賣,和賣蔬果不同,她的店裡積累了不少存貨,“太多了,現在也就處理了不到一半。 ”不光如此,因為不知道市場會關停,她在年前才剛進了6000多塊錢的貨,這讓她難上加難,“只能降價虧本賣,不然賣不完怎麼辦。 ”她無奈道,布料基本都價格砍半,以前10元一米的一律降到5元,虧本也沒辦法。 提到下一步的打算,她苦笑著說還沒找到地方。

同樣對前路感到迷茫的還有45歲的薛梅,她在市場上賣了10年的糧食,生意從一天賣五六百元到現在的五六十元,雖然情況大不如前也亟待改變,但在得知市場關停的消息時,她內心感受更多的是迷茫和彷徨,因為不知道前路在何方,“貨肯定不進了,先把這些賣賣,再想辦法找找其他地方吧。 ”她告訴記者,市場上一共3家賣糧食的商戶,而其他兩家當天都沒有開門。

[編輯: 張珍珍]

”她告訴記者,市場上一共3家賣糧食的商戶,而其他兩家當天都沒有開門。

[編輯: 張珍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