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幾百年前的一篇關於醫患關係的文章,直戳“病人之情”的幾大痛點

導讀:最近, 電視劇《外科風雲》火了, 很多人在追劇的同時, 一遍吐槽中國的醫療狀況。 醫生朋友們吐槽電視劇中的待遇和實際相差太大, 病人們吐槽電視劇中醫生醫術精湛、醫德高尚, 完全脫離現實生活。 為何醫患關係會變得如此, 作者將古代醫學文獻《不失人情論》翻譯、解讀。 從病人、旁人、醫生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以期對我們有所啟示。

當前醫患關係緊張, 病人抱怨沒有好醫生, 醫生抱怨沒有好病人。 各種醫療相關的負面新聞此起彼伏……某些事件發生的背後有著諸多因素, 但是, 這些事件帶來的惡劣影響最終還是只有醫患雙方共同承擔,

畢竟沒有人不生病, 也沒有醫生不看病。 我們不禁感歎“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閒平地起波瀾”, 人心真的如此險惡, 變化多端麼?其實不然, 主要還是醫生與患者間的特殊關係所造成的, 早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強調“不失人情”的觀點, 也就是要體察“人之常情”。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明代醫學家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的一篇文章——《不失人情論》。 這篇文認為醫生亟待瞭解的“人之常情”包括三種——一是病人之情, 二是旁人之情, 三是醫生之情。

病人的常情。 這是人情當中最複雜的。 這是由病人的臟腑陰陽盛衰不同, 性格特點不同所造成。 也就是病人的體質特點不一樣, 現代科學發展很多領域都實現了智慧化, 但是為什麼醫療領域不能呢?就因為人實在太特殊了, 它既有自然屬性, 更具有社會屬性。 這些對於疾病的治療預後都有重大的影響。 李中梓就認為病人的常情會由以下幾個方面影響到疾病的診治。

1.五臟功能特點的影響,

比如治療陽性體質的病人時多用清熱法, 治療陰性體質的病人時當多用溫補法。 還比如病人耐藥力不同, 有些人耐藥力較強, 用平和的藥物治療沒有效果, 有些人耐藥力較弱, 稍稍用些藥力峻猛的藥物就傷及病人身體的正氣。

2.病人的個性好惡不同的影響, 有的喜歡內向, 有的外向, 吃東西口味也不一樣。 比如有的病人性格憂鬱, 對他們進行安慰, 反而會被認為是虛偽。 不相信醫生的病人, 不會遵守醫生給的有利建議。 生性多疑的病人, 即使醫生對他們多關心, 坦率的和他們談論病情, 反而會被他們懷疑。

3.病人的地位處境不通的影響, 比如有錢的病人比較“任性”, 常常不聽醫生的囑咐, 某些的病人容易自高自大, 常常自以為是的但卻違背醫學原則。

4.病人的生活條件不同的影響, 比如窮人連穿衣吃飯都成問題, 哪裡還有錢用來看病吃藥, 生活在底層的人, 每天焦慮勞累, 沒有時間休息, 他們的心理狀態可想而知。

5.病人沒有主見的影響, 比如有的病人剛剛相信了醫生的正確建議,

但是一聽到其他蠱惑人心的荒謬的話就改變主意了, 這就好比成語“多歧亡羊”的道理一樣, 要是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 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個, 那麼對峙自己的疾病治療一定也會想畫餅充饑一樣, 完全達不到好的治療效果。

6.病人過度謹慎的影響, 因為害怕發生意外, 所以只希望穩妥。 那麼治療起來醫生束手束腳, 藥力對治療杯水車薪, 對遏制疾病惡化無濟於事, 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壞了大事, 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意外。

7.病人得失心太重的影響, 急切的追求成功, 導致內心浮躁, 天天處在焦慮當中, 像這樣的情況就是用再好的藥也恐怕也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8.病人性格的過急過緩的影響, 性子太急的病人, 要是得了慢性病, 急於治好,就老是換醫生換醫院,結果治療都不連續,醫生不知道情況也難恰當安排治療。性子太緩的病人,要是得了急性病,容易延誤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9.病人對藥物有成見的影響,有些病人怕溫補,人參、白術剛到嘴邊還沒咽下,心理面就已經有了抗拒心理,有的病人怕瀉下,芒硝、大黃一道嘴裡就慌了,搞得心神不寧,精神渙散。

10.病人諱疾忌醫的影響,有的病人得了難以啟齒的疾病,不遠一說出實情,甚至有的故意隱瞞症狀,讓醫生來拿脈,用這個來考醫生。這樣的病人真是不知道,自古以來,再高明的醫生,看病也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少有就靠拿脈就把病都診斷清楚了的。

不得不說古代醫家用心良苦,為了能夠最大程度上救助病人,不僅僅治學嚴謹,在探究處理與病人的關係時也十分善於總結。這些對於現代人,不僅是醫生,也包括患者都有所啟發。畢竟,治病的過程是患者和醫生一起完成的。

急於治好,就老是換醫生換醫院,結果治療都不連續,醫生不知道情況也難恰當安排治療。性子太緩的病人,要是得了急性病,容易延誤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9.病人對藥物有成見的影響,有些病人怕溫補,人參、白術剛到嘴邊還沒咽下,心理面就已經有了抗拒心理,有的病人怕瀉下,芒硝、大黃一道嘴裡就慌了,搞得心神不寧,精神渙散。

10.病人諱疾忌醫的影響,有的病人得了難以啟齒的疾病,不遠一說出實情,甚至有的故意隱瞞症狀,讓醫生來拿脈,用這個來考醫生。這樣的病人真是不知道,自古以來,再高明的醫生,看病也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少有就靠拿脈就把病都診斷清楚了的。

不得不說古代醫家用心良苦,為了能夠最大程度上救助病人,不僅僅治學嚴謹,在探究處理與病人的關係時也十分善於總結。這些對於現代人,不僅是醫生,也包括患者都有所啟發。畢竟,治病的過程是患者和醫生一起完成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