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王府井小吃街現“冒名”老北京小吃,商家辯稱做法是老北京的

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上出現了部分“冒名”的老北京小吃。 北京青年報 圖

“看到這些小吃, 我覺得自己可能是個假北京人。 ”近日有市民反映稱, 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上出現了許多“冒名”老北京小吃的攤點, 看到外地的油絲炒麵、煎粉, 甚至國外的奶香卷都變成了老北京小吃, 不少市民表示疑惑。

昨日下午, 北京青年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 地鍋燜面、天府豆花、香辣蟹、臭豆腐等各地小吃, 均被冠以“老北京”的招牌, 其中一家香辣蟹攤點的經營者稱:“蟹不是北京的, 但做法是老北京的。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 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實際上分屬於三個不同的管理方, “冒名”老北京小吃的攤點集中在西側的老北京風情街上和一片暫不清楚管理方的區域內。

對此, 老北京傳統小吃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部分商戶出售“冒名”老北京小吃的做法, 勢必影響外地遊客對老北京小吃的印象。

現象

脆皮香蕉、蝦扯蛋成“老北京小吃”?

近日, 周先生向北青報記者反映稱, 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上出現很多冠名為“老北京”的小吃, 比如脆皮香蕉、臭豆腐、煎粉……他稱, 作為北京人, 自己從來沒有見過這些“老北京小吃”, 但這些小吃正打著“老北京”的名義出現在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上, 這無疑是在影響外地遊客對北京小吃的認識, 讓他覺得十分不妥。

5月3日下午, 北青報記者來到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 幾百米長的小吃街上, 遍佈著各種小吃。 其中既有老北京傳統的爆肚、豌豆黃、冰糖葫蘆等小吃,

也有海南椰子、四川麻辣燙等外地小吃, 甚至還有土耳其烤肉、韓國奶香卷等異國美味。

但讓北青報記者感到疑惑的是, 其中一些明顯來自外地的小吃也被打上了“老北京”的旗號。 比如, 以四川“天府”之名冠名的豆花, 前面加上了老北京三個字, 突然就模糊了“產地”, 成了“老北京天府豆花”。 一種名為“鳥巢酥”的麵食小吃, 則被冠以“老北京鳥巢酥”之名。 此外, 小吃街上還出現了相悖的小吃產地, 如一種名為“蝦扯蛋”的小吃, 在其中一家店被冠名為“臺灣蝦扯蛋”, 而在相隔幾十米遠的另一家店, 則被標記為“老北京蝦扯蛋”。

商家

東西是外地的, “做法是老北京的”

北青報記者發現, 還有一些小吃因為在全國多地都有經營點,

難以分辨是否屬於老北京小吃, 譬如常見於街頭的炸鮮奶、使用了熱帶水果的榴槤酥, 以及隨處可見的牙籤肉、香辣蟹等。

對這些小吃算不算“老北京小吃”, 不同的商家給出了不同的解釋。

北青報記者詢問香辣蟹攤主, 香辣蟹是否能算老北京小吃時, 對方回應稱:“蟹肯定是外地的, 但做法是北京的。 ”出售狼牙土豆的攤主直接對北青報記者詢問“這是北京小吃嗎”的問題避而不談。 而在一家經營燜面的攤點前, 北青報記者詢問燜面不是山西一帶的特色小吃嗎, 老闆娘回復道:“犯得著嗎, 你還吃不吃面啊?”

管理

“冒名”老北京小吃部分存於風情街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 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被分成了三段在進行經營。 最東側一段屬於“王府井小吃街”,最西側一段屬於“老北京風情街”,中間一段被商戶們稱之為“美食街”。

王府井小吃街管理方的一位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些名不副實的“老北京小吃”攤點並不在小吃街上。據他介紹,小吃街對商戶的店鋪裝修、招牌名稱都有規定,統一採用了木質牌匾加傳統彩旗的裝修風格,與北青報記者反映的小吃攤經營方式完全不同。

而老北京風情街管理方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一些“冒名”老北京的小吃攤點屬於老北京風情街的管理範圍內。但他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小吃攤招牌命名的管理辦法。

風情街上一家攤點的老闆則告訴北青報記者,在這裡開店起名字,只要不與其他商戶的經營項目重複就行,“起什麼名字也管不住啊。”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還有一部分“冒名”老北京小吃的攤點出現在小吃街和風情街的中間地帶。路邊一家出售爆肚的商販告訴北青報記者,他不太清楚該地段的具體管理方屬於誰。

專家

“冒名”將影響遊客對老北京小吃印象

據老北京傳統小吃協會會長侯嘉介紹,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出現的這些小吃,其中有一部分可以算是廣義上的“老北京小吃”。譬如燜面,雖然大眾對山西燜面可能更熟悉,但事實上燜面在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安徽、湖北等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都很流行,說是老北京小吃也沒有問題。炸鮮奶、炸松肉也都是老北京的味道。

但他指出,小吃街上出現的煎粉、釀豆腐、糖醋肉、糯米糕、蝦棒、香辣蟹等小吃都是其他地方的特色美食,稱之為“老北京”實在有些牽強。至於臭豆腐,侯嘉介紹說,北京也有自己的特色臭豆腐,就是王致和臭豆腐那種,但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上的油炸臭豆腐並不是老北京小吃。

侯嘉表示,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商戶選擇經營某種小吃本身並沒有問題。但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上部分商戶“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勢必影響外地遊客對老北京小吃的印象。“可能不會影響推廣,但肯定會影響老北京小吃在遊客心裡的形象”。

最東側一段屬於“王府井小吃街”,最西側一段屬於“老北京風情街”,中間一段被商戶們稱之為“美食街”。

王府井小吃街管理方的一位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些名不副實的“老北京小吃”攤點並不在小吃街上。據他介紹,小吃街對商戶的店鋪裝修、招牌名稱都有規定,統一採用了木質牌匾加傳統彩旗的裝修風格,與北青報記者反映的小吃攤經營方式完全不同。

而老北京風情街管理方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一些“冒名”老北京的小吃攤點屬於老北京風情街的管理範圍內。但他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小吃攤招牌命名的管理辦法。

風情街上一家攤點的老闆則告訴北青報記者,在這裡開店起名字,只要不與其他商戶的經營項目重複就行,“起什麼名字也管不住啊。”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還有一部分“冒名”老北京小吃的攤點出現在小吃街和風情街的中間地帶。路邊一家出售爆肚的商販告訴北青報記者,他不太清楚該地段的具體管理方屬於誰。

專家

“冒名”將影響遊客對老北京小吃印象

據老北京傳統小吃協會會長侯嘉介紹,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出現的這些小吃,其中有一部分可以算是廣義上的“老北京小吃”。譬如燜面,雖然大眾對山西燜面可能更熟悉,但事實上燜面在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安徽、湖北等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都很流行,說是老北京小吃也沒有問題。炸鮮奶、炸松肉也都是老北京的味道。

但他指出,小吃街上出現的煎粉、釀豆腐、糖醋肉、糯米糕、蝦棒、香辣蟹等小吃都是其他地方的特色美食,稱之為“老北京”實在有些牽強。至於臭豆腐,侯嘉介紹說,北京也有自己的特色臭豆腐,就是王致和臭豆腐那種,但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上的油炸臭豆腐並不是老北京小吃。

侯嘉表示,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商戶選擇經營某種小吃本身並沒有問題。但位於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上部分商戶“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勢必影響外地遊客對老北京小吃的印象。“可能不會影響推廣,但肯定會影響老北京小吃在遊客心裡的形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