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毛澤東讀一輩子《資治通鑒》,到底讀出了什麼?

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 他們每走一步都留下來一些歷史的印記, 這就構成了一個棋譜的殘局。 我們熟讀這種殘局, 我們就能下棋了;我們熟讀歷史, 我們對人間的這些不同的挑戰, 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在汗牛充棟的歷史著作中, 《資治通鑒》是最著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資治通鑒》是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 北宋司馬光等撰, 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 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 前後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

《資治通鑒》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目的, 以歷代政治大事為主要內容, 注重對治亂興衰的原因分析與經驗總結。 該書文字優美, 敘事生動, 體例嚴整, 徵引史料極為豐富, 具有非常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 對後世史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從北宋到清朝, 《通鑒》一直是帝王經筵上經常使用的歷史教材, 因而被梁啟超稱為“皇帝教科書”。

毛澤東為何讀了17遍《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 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

毛澤東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鑒》, 並評價說:一十七遍, 每讀都能獲益匪淺, 一部難得的好書。

明清之際的著名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評述《資治通鑒》:以一生精力成之,

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

曾國藩評價此書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 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鑒》, 其論古皆折衷至當, 開拓心胸。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評價《資治通鑒》時說:司馬溫公《通鑒》, 亦天地一大文也。 其結構之宏偉, 其取材之豐贍, 使後世有欲著通史者, 勢不能不據以為藍本, 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 溫公亦偉人哉!

為什麼曾國藩認為《資治通鑒》是最好的經世治國之書?

因為這部書不光講道理, 還通權變, 即所謂“窮物之理、執聖之權”。 一本書能講清楚道理已經難得了, 除了講道理, 還通權變, 懂得講操作, 這當然是了不得。 據說朱元璋就對《資治通鑒》情有獨鍾, 清朝康熙、乾隆等帝王也都閱讀通鑒學習治國之道, 並作“御批”(讀書筆記)傳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