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第一位下田耕種的皇帝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即位那年, 他才十八歲。 父親劉裕新喪, 哥哥劉義符平庸, 貪玩, 不會治國, 即位兩年就被大臣殺了。 面對父親留給他的一片舊河山, 要完成先帝沒有完成的大業, 要對得起天下黎民百姓, 萬鈞重擔, 落在了他的身上。

為了治理好國家, 他給自己約法三章。 首先, 正人要先正己。 自己是一國之君, 凡事要以身作則。 二是清除奸臣, 整頓吏治。 第三必須讓天下百姓有飯吃、有房住。 他每天都以這三點來省察自己。

宋文帝生活很儉樸。 他非常關心百姓疾苦。 先父在位時, 經常告誡他:“做皇帝不能光顧自己享受,

要為天下百姓著想。 他們連飯都吃不上, 那皇帝的寶座也就不長久了。 ”當時, 全國局勢剛剛穩定, 農民很窮, 沒有種地的工具, 連種籽都買不起, 欠官府的租稅總也還不上。 宋文帝下令農民的租稅一律減半。 如果秋後農民還欠租, 次年種地困難, 就免除欠官府的所有租稅。 農民聽到官府的減稅命令, 都非常高興, 他們種地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為了鼓勵農業生產, 他不但下令全國的官吏, 帶領農民種好地, 還親自帶大臣們, 到城郊耕地。 有一天, 宋文帝手拿牛鞭, 親自扶犁, 大臣們在後面點種。 他們儘管是農民的打扮, 但動作根本不像農民。 一個好事的人, 對他們問了個仔細, 才知道是皇帝在幫他們種地。 當地的農民激動得眼淚都流下來了。

此事迅速地傳開, 農民們知道了這位重視農業的皇帝, 都積極開墾土地。 全國幾乎沒有荒蕪的土地, 農業生產很快得到恢復, 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

宋文帝對農民的關心, 勝過了對自己的親人。 有一次, 一個大臣手裡拿著奏摺沒敢念, 直接遞給皇上。 宋文帝打開一看, 當時氣得虎目圓睜, 手拍龍案:“來人, 把南梁郡太守劉遵考抓回京城。 ”大臣們一聽.個個嚇得渾身冒汗。 劉遵考太守, 這人可是宋武帝的堂叔啊!他當年跟隨武帝劉裕北伐中原時, 浴血奮戰, 屢立戰功。 劉裕稱帝后, 封他為南梁郡太守, 武帝都尊讓他三分。 沒想到宋文帝不給他留一點情面。 原來, 南梁郡發生了旱災, 幾乎是顆粒無收。 太守劉遵考稟報了皇上,

皇帝當時下令撥調糧食幾萬石救濟災民。 但是, 令皇帝沒想到的是, 這麼多糧食全部被郡守侵吞了。 災民們不得已逃荒要飯, 餓死了不少人。 他們去官府告狀, 喊冤, 卻被關進了大牢。 百姓們知道郡守是當今皇上的叔叔, 不好告倒他。 可他們真是忍無可忍, 便成群結隊來到京城告狀。 沒想到宋文帝真是大義滅親, 迅速將劉遵考太守削職為民, 給百姓們做了主。

這件事以後, 不管是哪裡鬧災荒, 官吏們都馬上報告皇上, 撥給的救濟錢、糧, 再也沒有人敢私自侵吞的了。 有一次, 江南鬧旱災, 因為江南是水鄉, 種的都是水稻。 這一下水稻種不上了, 宋文帝卻別出心裁, 下令種小麥.這樣就解決了農民的吃糧問題。 同時, 宋文帝怕大地主利用災荒,

吞併土地, 把農民變成莊園裡的農奴。 他下令清查戶口, 給農民和他們的土地登記造冊, 按土地多少收稅。 這樣, 既可以防止地主對土地的侵吞, 同時也減輕了農民負擔, 增加了國家的收入。

宋文帝非常注重官吏的治理。 他深知治理一個國家, 光靠他一個人是不行的, 必須依靠下級的官吏。 如果是平庸的官吏或者是貪官, 那老百姓可就受苦了。 因此, 他十分重視官吏的選擇工作。 他制定選擇官吏的標準是德才兼備, 二者缺一不可。 同時, 他還派專人到地方上去考察官吏的政績, 回來報告給他。 對政績好的, 給予鼓勵和提拔;對政績差的, 則給予降級和免職;對那些貪官污吏, 則嚴懲不貸。

一天, 宋文帝把劉義季召進宮裡, 讓他擔任荊州刺史。 荊州是長江中游的重鎮, 先帝劉裕在位時, 規定荊州刺史必須由皇室人員擔任, 按舊制規定, 應該輪到南譙王劉義宣了。 但這劉義宣雖然人品不錯, 可能力不行, 挑不起這個擔子。 與其讓他做刺史, 不如荊州沒刺史。 事關江山社稷,宋文帝打破常規,讓劉義季去擔任此職。他之所以要重用劉義季,不光是因為此人有政治才能,而且有知錯就改的良好品德。劉義季喜歡春天打獵,為了追趕獵物,時常踩壞地裡的莊稼。因為他是皇家人,沒人敢說他。主要是他忽視了這個問題。有一次,一個放羊的老頭兒,看見他又從地裡經過,對他說:“夏朝時太康愛打獵,為了打獵,他不理朝政,不愛惜農民地裡的禾苗,結果被後羿奪取了政權,失去了國家。現在正是禾苗生長季節,你一意打獵,不怕影響百姓的收穫嗎?”

劉義季聽了老人的勸告,感到很歉疚。從此以後,再也不在春季打獵了。

宋文帝聽說了這件事,對劉義季這種知錯就改的精神很是欣賞,認為如派他前往荊州,一定會不負眾望的。果然,劉義季到荊州後,勵精圖治,關心百姓疾苦,解決百姓難題,天天訓練軍隊,把個荊州治理得安定繁榮。從此,宋文帝更加器重他了。

宋文帝在位期間,天下太平。他取消了徭役,租稅也很輕。農民的家倉和國家的糧倉,都裝得滿滿的。全國的人口增多了,社會秩序安定,家家夜不閉戶。時人都稱他為“清明皇帝”,至今為後人所傳頌。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一下小編哦!小編會一如既往的寫一些大家喜歡的歷史乾貨,謝謝!

事關江山社稷,宋文帝打破常規,讓劉義季去擔任此職。他之所以要重用劉義季,不光是因為此人有政治才能,而且有知錯就改的良好品德。劉義季喜歡春天打獵,為了追趕獵物,時常踩壞地裡的莊稼。因為他是皇家人,沒人敢說他。主要是他忽視了這個問題。有一次,一個放羊的老頭兒,看見他又從地裡經過,對他說:“夏朝時太康愛打獵,為了打獵,他不理朝政,不愛惜農民地裡的禾苗,結果被後羿奪取了政權,失去了國家。現在正是禾苗生長季節,你一意打獵,不怕影響百姓的收穫嗎?”

劉義季聽了老人的勸告,感到很歉疚。從此以後,再也不在春季打獵了。

宋文帝聽說了這件事,對劉義季這種知錯就改的精神很是欣賞,認為如派他前往荊州,一定會不負眾望的。果然,劉義季到荊州後,勵精圖治,關心百姓疾苦,解決百姓難題,天天訓練軍隊,把個荊州治理得安定繁榮。從此,宋文帝更加器重他了。

宋文帝在位期間,天下太平。他取消了徭役,租稅也很輕。農民的家倉和國家的糧倉,都裝得滿滿的。全國的人口增多了,社會秩序安定,家家夜不閉戶。時人都稱他為“清明皇帝”,至今為後人所傳頌。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一下小編哦!小編會一如既往的寫一些大家喜歡的歷史乾貨,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