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本想和平收復臺灣,臺灣卻漫天要價

康熙皇帝剛登基的那一年(1662年), 鄭成功趕走了盤踞臺灣多年的荷蘭人, 收復了臺灣, 並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但沒過多久他就病逝, 鄭氏政權內部發生了爭訌。 清朝乘機派使者企圖說服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歸降清朝。 鄭經為了減輕壓力,嘗試與清朝談判。

清政府提出的條件是:臺灣人眾遷回內地,剃清國頭, 穿滿族服裝。 鄭經感覺這很難做到, 於是雙方就沒再往下談。

清政府一看談不成, 那就來硬的。 康熙二年(1663年)。 清朝出兵攻打鄭氏據守在大陸上的最後一個據點廈門, 結果鄭經戰敗, 退回臺灣。 清朝乘勝派水師出征臺灣,

想一鼓作氣拿下臺灣, 結果因為經驗不足, 選了個颱風天了海, 結果大量船隻沉沒,人員損失慘重, 清軍不戰而敗, 只好趕緊退兵。

清朝第一次大規模武裝佔領臺灣失敗後, 清朝與臺灣處在了武裝對峙狀態。

由於那時的臺灣人口很少,生產條件落後,經濟非常困難,急需大陸的糧食和物資供應.且鄭氏的軍中大多是福建人,離家久了後便熬不住思鄉之苦,慢慢的, 就有不少士兵私下渡海回歸大陸。

康熙六年(1667年),清朝又派總兵孔元章, 赴臺灣談判。 清朝給出的條件是:如果鄭氏歸降大陸, 可封他為“八閩王”。 鄭經猶豫了幾天後, 還是一口拒絕了。

過了一段時間, 清朝又改派知府慕天顏去臺灣談判。 為了表示和平解決的誠意,

這次清政府做了重大讓步, 許諾可將鄭氏封為藩王,世代守護臺灣。 一看清朝讓步了, 鄭經又趕緊抬高了價碼, 他則提出:希望臺灣能有朝鮮一樣的地位, 所有的人不遞清國頭,清政府和臺灣以君臣相稱, 臺灣每年向清政府納貢。

康熙的答覆是:朝鮮是一個臣服我們的外國, 而你鄭經則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臺灣不可能成為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國家。 所以, 這次談判又以破裂而告終。

相關內容已畫成《漫畫中國通史》、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當當、京東及新華書店均有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