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皇上:有人說你謀反,此小人,朕已處斬;宰相:有意辭官伺候老母

古來君權至上, 皇權威嚴, 浩蕩萬里, 令人顫抖匍匐, 而皇帝的馭人之術也是令朝臣們一度心驚膽戰, 冷汗直流, 直歎伴君如伴虎, 難以捉摸, 為此更加的謹小慎微, 低調處世。

話說, 在開皇年間, 隋文帝楊堅派遣晉王楊廣為統帥, 率領50萬大軍, 以及不少名將和高參, 浩浩蕩蕩殺向南陳, 經過百日大戰, 在大家完美的配合下, 平陳極為順利, 陳叔寶君臣被俘虜, 終於中國分裂三百載的南北政權, 正式宣告一統, 華夏終究是迎來了又一次的領土完整, 這在歷史上都是豐功偉績, 名留青史的大事件。

在這場戰役之中, 晉王楊廣雖然統籌大軍, 是靈魂人物, 但是畢竟楊廣此時才僅僅21歲, 比起那些早年征戰沙場, 出生入死的大將, 以及思謀活躍, 能力出眾的高參, 他的能力的確是略顯不及, 處世也是稍顯青澀, 不過他的功績也的確是值得肯定的。

平陳的捷報是令皇帝喜悅的, 同樣封賞的事宜也是令其煩惱的, 畢竟誰都不想要功高震主的臣子, 桀驁不馴難免令皇權受到衝擊, 這是楊堅所要解決的問題。

高熲是獨孤皇后極為信任的大臣, 為此隋文帝楊堅也親切的稱呼高熲為“獨孤兄”。 高熲在隋朝已經是一朝宰相的高位,

不過此人為人也是謹小慎微, 始終在端正自己作為臣子和皇帝之間的關係, 不敢越雷池一步。

此次皇帝宴請這位平陳的股肱之臣, 在酒酣飯飽之際, 隋文帝隨口一說:”自伐陳以來, 隨著捷報而來的還有對你的讚賞, 朝中就有人說你的功勞最大, 但接著就有小人散佈謠言, 說公欲謀反。 當然, 對這種無事生非的小人, 朕已處斬了, 咱們君臣豈是青蠅所能離間的!”

此話一出, 高熲當即就被驚嚇到了, 這是皇帝在猜忌了, 嫌自己功勞太大了, 危險將至啊。 隨即高熲就整理出一套說辭, 告訴皇帝, 功勞最大的那是晉王楊廣, 他才是靈魂人物, 而其餘將領或高參都只不過是從旁協助罷了, 晉王才是真正的定鼎之功呢。

他這翻話下來可以說已經是將功勞推脫了, 立意明顯, 拒絕封賞, 可是皇帝卻仍不見高興, 沒有什麼表情, 高熲當時就再次心一橫, 向皇帝表明:“臣想趁自己還能動彈, 望能終日伺候年邁的老母。 現江南已靖, 四海歸一, 臣有意辭官回鄉了此心願!”

再加上眾星捧月般的彰顯出楊廣的才能, 這樣楊堅才暗暗點頭, 出言挽留他, 而高熲也終於松了一口氣, 擺脫了适才的窘境。

其實在隋文帝看來, 隋朝的江山社稷, 外人是不能染指的, 所以有意將功勞歸功在兒子楊廣的身上, 這樣上陣父子兵, 大權在握, 才能永保隋朝江山的千秋霸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