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謖對不起,是我讓你背上了天大的黑鍋

《孔明的人性日記12》

01

痛失街亭, 讓馬謖成為繼趙括之後, 紙上談兵的代言人, 馬謖也因此而墜入萬劫不復的歷史深淵。

每每想起此事,

我都是痛徹心扉, 因為馬謖的悲劇, 主因不在馬謖, 而在我諸葛亮。

馬謖, 具有一個頂級謀略家的潛質和能力, 在戎馬倥傯的歲月裡, 馬謖奇計頻出。

當年建甯太守雍闓, 結連南蠻王孟獲, 起兵造反。 對於平叛方針, 馬謖創造性提出, 一勞永逸、“攻心為上”的戰略, 他說:

南人依仗地勢險要、山長水遠, 心中多有不服, 叛亂之心常在。 即使我們今天以武力, 將其征服, 等我們轉身離開, 他們又會再次反叛。

而且, 如今正是北伐之秋, 我們所有的力量, 都將集中在伐魏一事, 將來一旦南蠻再次舉事, 我們根本騰不出手來鎮壓。

故此次平叛, 應該秉持“攻心為上, 攻城為下”的戰略思想, 恩威並重, 徹底收服南人之心, 方為長久之計….

後來出征南蠻,

在斬殺了太守雍闓後, 我按照馬謖“攻心為上”的思路, 多次赦免南蠻王孟獲, 令其心悅誠服, 南蠻之地由此實現了, 一直持續到今天的太平無事。

02

馬謖還曾在首次北伐之前, 兵不血刃地幫我搬掉了司馬懿這塊大石頭。

當年, 曹丕臨終前, 把視為自己智囊的司馬懿,

任命為新君曹睿的輔政大臣。

司馬懿這種難搞的對手, 受到如此重用, 令我頭疼不已, 後來馬謖以一出反間計, 一舉將司馬懿掃地出門。 馬謖當時獻計道:

曹操在世時, 就曾多次提醒曹丕, 說司馬懿是“鷹視狼顧”, 將來可能會因勢大而反。 以致多年來, 曹家對司馬懿一直是又愛又恨, 既要依靠他, 又要提防他。 現在, 我們可以抓住曹家對司馬懿的提防之心, 大做文章, 實行反間計。

依馬謖之計, 我方派間諜潛入洛陽, 散佈留言:手握兵權的司馬懿, 正養精蓄銳, 日久必反。

不經嚇的曹睿聽此謠傳, 三下五除二地, 就罷掉了司馬懿的兵權, 並將司馬懿打發種田去了。

馬謖, 毫無疑問, 是一個一流的謀略家。

03

但如此優秀的馬謖, 卻又為何犯下錯失街亭, 那樣的低級錯誤呢?

關於這個問題, 我也沉痛思考了多年, 直到對比了趙括的經歷, 我終於明白了馬謖錯失街亭的原因——

馬謖, 無疑是優秀的, 但這種優秀, 是一個在背後出謀劃策的謀略家的優秀, 而非親自帶兵訓練、在戰場上帶頭衝鋒陷陣的,

一線將軍的那種優秀。

你可能會問:優秀不是想通的嗎?謀略家的優秀和一線將軍的優秀, 有差別嗎?

當然有差別。

看看趙括的經歷, 我們更能深刻地體會到, 這兩種不同優秀之間的差別。

04

趙括的父親是趙奢, 趙奢是戰國八大名將之一, 其戰爭代表作, 是在闕與之戰中大破秦軍。而這一戰,也為後世留下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說法。

趙括,則是在麥丘之戰中,以“攻心戰”而聲名鵲起,成為趙國未來的將領之星。

在麥丘大戰之初,趙奢屢屢發動強攻,卻次次無功而返,損失嚴重。

在戰爭陷入困境之時,趙括通過優待、策反俘虜,瞭解到齊軍守城的糧食已經所剩無幾,特別是普通百姓,已幾近斷糧。根據這一情況,趙括對父親趙奢提出建議:

我們進一步優待、策反俘虜,然後把俘虜全部放回齊軍城中,並且給他們一批糧食,讓他們帶回城中,這樣就能瓦解齊軍的軍心,特別是饑腸轆轆的普通百姓,就更願意投降我們了。

05

趙奢聽完,依計而行。

當齊軍那批收到趙軍優待策反的俘虜,回到城中後,逢人便說趙軍的寬大仁慈,結果搞得齊軍人心惶惶,大為緊張。情急之下,齊將下令,將這批俘虜統統關進監獄。

結果,士兵和百姓,都怨氣四起。

這時趙軍繼續煽風點火,通過拋石機,把糧食啪啪啪地,丟入齊軍城中。

如獲至寶的城中士兵和百姓,還沒來得及將糧食下鍋,就又被齊軍給沒收了過去,這讓齊國的士兵和百姓,對齊軍的怨氣更深了。

後來沒過多久,趙括的攻心計謀徹底應驗:麥丘城的軍民,把齊軍將領殺掉,主動向趙軍投降了。

06

由此可見,趙括絕非像世人所說的那樣,只會“紙上談兵”,他為趙國立下過不少功勳。

但他和馬謖一樣,只是一個優秀的謀略家,但卻不是一個優秀的、能深刻領會戰爭那種艱苦卓絕的精神的,一線戰將。

趙括母親的話,清晰地揭示了其中的道理,她說:

趙括的父親趙奢為將的時候,常常親自為傷患餵食,大王賞賜的財物,他統統分給下屬和軍吏。在他接受將令那天起,就再也沒心思過問家事,一心撲在軍國大事上。

而趙括為將時,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他的手下誰也不敢抬頭看他。大王的種種賞賜,他都自己深藏在家,還到處置辦田產,心思在個人。他的父親還曾批評趙括說:戰爭,是生死大事,趙括卻視同兒戲,認為戰爭是輕而易舉的,且自認天下無敵,這樣下去,將來把趙國至於危難者,一定是趙括!

07

趙括母親的話,道出了趙括和馬謖,雖然極為優秀,但卻同遭悲劇的原因。

他倆,都是富有謀略的頂級軍事參謀,但卻不是一個獨當一面的一線將領。

因為,他們沒有領會戰爭的艱苦卓絕,視戰爭如兒戲;他們恃才傲物,心氣甚高,卻不懂得凝聚人心,團結隊伍,缺乏領袖魅力。

另外,他們缺乏足夠的、親自帶兵訓練、打仗的經歷,經受的失敗挫折太少,以致無法在實戰中修正、反思、完善自己。單仗著自己熟讀兵法,不自覺地走上教條主義道路,盲目按兵法行事,以致慘敗。

08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會為馬謖設計兩種不同的發展道路:

第一種,讓馬謖一直待在參謀這類崗位上,培養他做一個最頂級的參謀。

第二種,先通過各種小的戰役,培養和鍛煉馬謖親自帶兵打仗的能力,讓他有不斷試錯反思的機會,慢慢變成一個接地氣、低調沉穩、身經百戰的將領,再配上其天生的過人謀略,馬謖,一定會是一個戰功赫赫的名將。

唉,只可惜世上卻沒有“如果”二字,這不過是我的一廂情願罷了。

將來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會公開還馬謖一個公道:

馬謖本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參謀,由於我的使用不當,把他放在了錯誤的位置上,才導致他的失敗。

其實錯失街亭的主要責任,不在馬謖,在我。

...........

敬請繼續關注:《孔明的人性日記13》

是在闕與之戰中大破秦軍。而這一戰,也為後世留下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說法。

趙括,則是在麥丘之戰中,以“攻心戰”而聲名鵲起,成為趙國未來的將領之星。

在麥丘大戰之初,趙奢屢屢發動強攻,卻次次無功而返,損失嚴重。

在戰爭陷入困境之時,趙括通過優待、策反俘虜,瞭解到齊軍守城的糧食已經所剩無幾,特別是普通百姓,已幾近斷糧。根據這一情況,趙括對父親趙奢提出建議:

我們進一步優待、策反俘虜,然後把俘虜全部放回齊軍城中,並且給他們一批糧食,讓他們帶回城中,這樣就能瓦解齊軍的軍心,特別是饑腸轆轆的普通百姓,就更願意投降我們了。

05

趙奢聽完,依計而行。

當齊軍那批收到趙軍優待策反的俘虜,回到城中後,逢人便說趙軍的寬大仁慈,結果搞得齊軍人心惶惶,大為緊張。情急之下,齊將下令,將這批俘虜統統關進監獄。

結果,士兵和百姓,都怨氣四起。

這時趙軍繼續煽風點火,通過拋石機,把糧食啪啪啪地,丟入齊軍城中。

如獲至寶的城中士兵和百姓,還沒來得及將糧食下鍋,就又被齊軍給沒收了過去,這讓齊國的士兵和百姓,對齊軍的怨氣更深了。

後來沒過多久,趙括的攻心計謀徹底應驗:麥丘城的軍民,把齊軍將領殺掉,主動向趙軍投降了。

06

由此可見,趙括絕非像世人所說的那樣,只會“紙上談兵”,他為趙國立下過不少功勳。

但他和馬謖一樣,只是一個優秀的謀略家,但卻不是一個優秀的、能深刻領會戰爭那種艱苦卓絕的精神的,一線戰將。

趙括母親的話,清晰地揭示了其中的道理,她說:

趙括的父親趙奢為將的時候,常常親自為傷患餵食,大王賞賜的財物,他統統分給下屬和軍吏。在他接受將令那天起,就再也沒心思過問家事,一心撲在軍國大事上。

而趙括為將時,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他的手下誰也不敢抬頭看他。大王的種種賞賜,他都自己深藏在家,還到處置辦田產,心思在個人。他的父親還曾批評趙括說:戰爭,是生死大事,趙括卻視同兒戲,認為戰爭是輕而易舉的,且自認天下無敵,這樣下去,將來把趙國至於危難者,一定是趙括!

07

趙括母親的話,道出了趙括和馬謖,雖然極為優秀,但卻同遭悲劇的原因。

他倆,都是富有謀略的頂級軍事參謀,但卻不是一個獨當一面的一線將領。

因為,他們沒有領會戰爭的艱苦卓絕,視戰爭如兒戲;他們恃才傲物,心氣甚高,卻不懂得凝聚人心,團結隊伍,缺乏領袖魅力。

另外,他們缺乏足夠的、親自帶兵訓練、打仗的經歷,經受的失敗挫折太少,以致無法在實戰中修正、反思、完善自己。單仗著自己熟讀兵法,不自覺地走上教條主義道路,盲目按兵法行事,以致慘敗。

08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會為馬謖設計兩種不同的發展道路:

第一種,讓馬謖一直待在參謀這類崗位上,培養他做一個最頂級的參謀。

第二種,先通過各種小的戰役,培養和鍛煉馬謖親自帶兵打仗的能力,讓他有不斷試錯反思的機會,慢慢變成一個接地氣、低調沉穩、身經百戰的將領,再配上其天生的過人謀略,馬謖,一定會是一個戰功赫赫的名將。

唉,只可惜世上卻沒有“如果”二字,這不過是我的一廂情願罷了。

將來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會公開還馬謖一個公道:

馬謖本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參謀,由於我的使用不當,把他放在了錯誤的位置上,才導致他的失敗。

其實錯失街亭的主要責任,不在馬謖,在我。

...........

敬請繼續關注:《孔明的人性日記1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