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日戰爭有哪些感人的愛國故事?

石牌保衛戰, 是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 是抗戰的重大軍事轉捩點, 西方軍事家譽之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它挫敗了日軍入峽西進的白日夢, 粉碎了日軍攻打重慶的部署, 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結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石牌在宜昌縣(今宜昌市夷陵區)境內, 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 是長江南岸的一個小村莊, 依山傍水。 長江西陵峽中的石牌, 因峽江南象鼻山中一類似權杖的巨石而得名。 它高40米, 頂寬12米, 厚4米, 重達4300餘噸。 長江因它在這裡突然右拐110度,

構成天然戰爭天塹, 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它擋在長江這個急彎的尖上, 距西陵峽的東口大約有二十多公里, 所有的船都要在石牌的腳下轉彎。 正因為這個彎和兩岸兀立的石壁, 自古以來, 它就是據守長江的天險。 石牌方圓70裡, 上有三鬥坪, 是當時的軍事重鎮, 六戰區前進指揮部、江防軍總部等均設於此。 下圖為石牌鎮, 長江在此拐彎。

1937年, 中國軍隊淞滬抗戰失敗, 12月南京失守。 1938年10月, 日軍侵佔武漢, 中央被迫遷都重慶, 險峻的長江三峽成為陪都的天然屏障。 石牌下距宜昌城僅30餘裡, 1943年5月, 日軍攻陷宜昌。 25日, 渡過清河逼近石牌要塞。 日軍在石牌周邊集結了兩個師團、一個旅團, 其中有被稱為“鋼鐵猛獸”的也是日軍在中國戰場唯一純野戰部隊的第十一軍, 一共10萬兵力直面撲來。 石牌便成為拱衛陪都重慶的第一道門戶, 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第十八軍負責戍守石牌要塞, 軍長方天又以第十一師胡璉部守備石牌要塞的核心陣地。 下圖是日軍攻入宜昌。

在此關鍵時刻, 從重慶傳來蔣介石5月26日頒行的手令。 蔣氏指出, 石牌乃中國的斯大林格勒, 是關係陪都安危之要地。 並嚴令江防軍胡璉等諸將領, 英勇殺敵, 堅守石牌要塞, 勿失聚殲敵軍之良機。 我三軍將士鬥志倍增。 死守石牌要塞的第十一師師長胡璉當即立下遺囑,

決心與石牌共存亡, 並把師指揮所推進到離火線很近的蟲客螞包, 親臨指揮。 下圖為蔣介石與各位將軍站前合影

石牌要塞保衛戰打得非常艱苦, 一方志在必得, 一方拼命死守。 5月29日, 胡璉對團長們發令:“從明天起, 我們將與敵人短兵相接……戰至最後一個,

將敵人枯骨埋葬於此, 將我們的英名與血肉塗寫在石牌的岩石上。 ”戰區總司令陳誠上將曾給胡璉打過電話:“守住要塞有無把握?"胡璉斬釘截鐵地回答:“成功雖無把握, 成仁確有決心!”其英雄氣概可見一斑

在石牌保衛戰之前, 胡璉給父親寫下家書:

父親大人: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 孤軍奮鬥, 前途莫測, 然成功成仁之外, 當無他途。 而成仁之公算較多, 有子能死國, 大人情亦足慰。 惟兒于役國事已十幾年, 菽水之歡, 久虧此職, 今茲殊戚戚也。 懇大人依時加衣強飯, 即所以超拔頑兒靈魂也。 敬叩金安。

給妻子寫下家書:

我今奉命擔任石牌要塞守備, 原屬本分, 故我毫無牽掛。 僅親老家貧, 妻少子幼, 鄉關萬里, 孤寡無依,稍感戚戚,然亦無可奈何,只好付之命運。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戰爭勝利後,留贛抑回陝自擇之。家中能節儉,當可溫飽,窮而樂古有明訓,你當能體念及之。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之處良多,今當訣別,感念至深。茲留金表一隻,自來水筆一支,日記本一冊,聊作紀念。接讀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匆匆謹祝珍重。”

石牌血戰——胡璉將軍與三軍將士的宣誓之詞:

陸軍第十一師師長胡璉,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欽,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後人視今,亦猶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此誓,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尤其是這句“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道出中國軍人以身許國一往無前的氣魄,更體現我漢家風骨、一血蠻夷之辱的決心。

想一想60年前的那個場面,每一個男人都會熱血奔騰,那個年代的中國,有多少家庭的父老妻兒孤苦無依地盼望著,盼望著真有一堵牆,能擋住那似乎在自己的土地上像洪水一樣肆虐的血色的日本軍旗,胡璉們用血肉之軀挽起了這道城牆,這道牆遮擋著尚未被戰火摧殘的半壁江山。下圖是石牌要塞。

血戰果然在第二天清晨展開,竟日廝殺的兇險與殘酷,遠非親歷者之外的人可以講述的。只知道敵我雙方都以不惜生命為代價摧奪著石牌前沿的陣地時,參戰的老兵回憶說,在石牌陣地,曾有三個小時聽不到槍響,那時候當然不是在睡午覺,那仗打到不能打槍了。日本人一群一群地沖上來,中國人迎頭撲上去,攪在一起,用刺刀拼。那三個小時的拼刺,是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遭遇的最大規模的白刃戰。我不知道在幾萬把刺刀的鐵血相搏中,雙方誰死人更多,但戰爭的結果是,日本人輸了。

今天的這群中國軍人恰是決心必死的。他們拜過天,發過誓,除非死,絕不讓日本人打過去。對天發誓就是對祖宗發誓,中國人是不欺騙祖先的

孤寡無依,稍感戚戚,然亦無可奈何,只好付之命運。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戰爭勝利後,留贛抑回陝自擇之。家中能節儉,當可溫飽,窮而樂古有明訓,你當能體念及之。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之處良多,今當訣別,感念至深。茲留金表一隻,自來水筆一支,日記本一冊,聊作紀念。接讀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匆匆謹祝珍重。”

石牌血戰——胡璉將軍與三軍將士的宣誓之詞:

陸軍第十一師師長胡璉,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欽,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後人視今,亦猶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此誓,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尤其是這句“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道出中國軍人以身許國一往無前的氣魄,更體現我漢家風骨、一血蠻夷之辱的決心。

想一想60年前的那個場面,每一個男人都會熱血奔騰,那個年代的中國,有多少家庭的父老妻兒孤苦無依地盼望著,盼望著真有一堵牆,能擋住那似乎在自己的土地上像洪水一樣肆虐的血色的日本軍旗,胡璉們用血肉之軀挽起了這道城牆,這道牆遮擋著尚未被戰火摧殘的半壁江山。下圖是石牌要塞。

血戰果然在第二天清晨展開,竟日廝殺的兇險與殘酷,遠非親歷者之外的人可以講述的。只知道敵我雙方都以不惜生命為代價摧奪著石牌前沿的陣地時,參戰的老兵回憶說,在石牌陣地,曾有三個小時聽不到槍響,那時候當然不是在睡午覺,那仗打到不能打槍了。日本人一群一群地沖上來,中國人迎頭撲上去,攪在一起,用刺刀拼。那三個小時的拼刺,是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遭遇的最大規模的白刃戰。我不知道在幾萬把刺刀的鐵血相搏中,雙方誰死人更多,但戰爭的結果是,日本人輸了。

今天的這群中國軍人恰是決心必死的。他們拜過天,發過誓,除非死,絕不讓日本人打過去。對天發誓就是對祖宗發誓,中國人是不欺騙祖先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