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只要光和泡沫,機器人半天建棟樓丨玉米熊放學小報No.239

大家好, 我是這段時間總被工地噪音吵醒的楊嬰。

造房子是件大工程, 在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鄉下老家建個小二層尚且需要幾十號人忙個大半年, 城市中的摩天大樓更要花掉數年時間、耗費無數的人力和物力。 這一類工作不僅對建築工人來說相當危險, 其間發出的噪音也讓周圍的居民叫苦連天。

怎樣又快又好地建房子, 這是個世界性的大難題。 還好, 上月底,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他們發明了一種名叫“數字建築平臺”(DCP)的機器人, 目前能在13個半小時內就建好一座直徑14.6米、高3.7米的敞頂“蒙古包”。 它由太陽能電池板驅動, 只要置身戶外, 就能乙太陽光為能源, 自己動起來。 它不僅能以每秒0.5米的速度向著指定地點前進, 還能按照設定的程式搬運建築材料, 並將它們搭建成房子。

這個機器人實際上是一座大型3D印表機。 身體裡充填的原材料是兩種特殊化學物質, 用來建造房屋的長長機械臂頂端是個噴嘴。 開始建造房屋時, 機器人會在肚子裡混合兩種化學原材料, 讓它們像AB膠一樣迅速反應、變成一種叫聚脂氨的泡沫狀物質。 然後, 機械臂上的噴頭將泡沫在指定位置一層又一層地噴出。

這些泡沫會快速膨脹並硬化, 變得像磚塊那樣牢靠。 一個健壯的成年男子在頂上蹦蹦跳跳絲毫不成問題。

一棟房子要住人, 就得通水電。 因此, 機器人在搭建泡沫牆時會搭成裡外兩層。 中間留下的空隙, 以後可以鋪設水管、電線和其它必要的設施,

然後再充填混凝土。 而後期充填混凝土必然會讓整棟建築更加堅固。

雖然這次機器人搭建的是個沒有頂的“蒙古包”, 但要給它加個頂在技術上已經完全可行了。 科學家們已經做過實驗, 使用機器人同樣可以3D搭建出蜂窩狀的鋼筋格架,

然後為建築封頂。

此外, 科學家們通過初步的實驗, 已經證明這類機器人以後能夠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地找到泡沫的代替品。 比如在南北極用冰製造冰屋, 在沙漠地區用砂粒煉製玻璃, 在海底運用珊瑚礁。 這些名為“數字建築平臺”的機器人, 將在未來成為人類征服新環境的希望。也許月球上的第一個人類基地,將處處看到它們活躍的身影。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放學小報。

將在未來成為人類征服新環境的希望。也許月球上的第一個人類基地,將處處看到它們活躍的身影。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放學小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