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英法搶圓明園時,一件60年前的外國貢品,揭開了清朝覆滅的根源

歷史的興衰交替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 每個朝代都會經歷由盛到衰、再到滅亡這一過程。 “康乾盛世”可以說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轉捩點。 自此之後, 日漸衰弱的大清王朝讓四萬萬中華兒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屈辱與威脅。 俗話說得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大清的凋零也必然有其根源, 這個根源, 在英法聯軍入京哄搶圓明園時, 被一件塵封多年的外國貢品揭開。

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清朝腐朽的統治者逃的一乾二淨, 聯軍趁機劫掠京城, 火燒圓明園。 被譽為世界的“萬園之園”就這樣毀於一旦。

在搶奪圓明園的過程中, 英法聯軍意外發現了幾件奇怪的物品。 其中有兩顆印著“Woolwich 1782 ”的英國產榴彈炮, 還有兩架英國馬車, 一台精密的天文儀器, 一把英國手槍。 這些東西被放在一個大箱子裡, 且箱子佈滿灰塵, 顯然放置了很長時間。

這些東西從何而來?為何會被放置這麼久呢?一切要從清朝乾隆年間說起。

1793年, 英國曾經派出一支使團出訪中國, 這是中英兩國歷史上第一支正式接洽。 這支外交團規模非常大, 5艘裝滿禮貢品的戰艦, 隨員多達700多。 此時的英國雖然已經是海上霸主,

但對於馬可波羅口中這個實力超凡的東方大國, 還是有著基本的畏懼和尊重。

乾隆接待了這個訪華團。 當英國代表準備拿出手槍等世界最先進武器給乾隆及大臣展示時, 福康安將軍卻說:“看不看都行, 沒什麼稀罕。 ”其他大臣也投來嘲笑的眼光和言語。

英國使者很失落, 也很無奈, 雖然嘴上沒說, 但對清廷統治者這般排斥先進事物的態度充滿鄙夷。

之後, 英國使團提出的“貿易往來”也被乾隆駁回。 不得已, 這群遠道而來的英國人, 只好留下一箱箱未來得及展示的禮物失落而歸。 直到67年後, 英國夥同法國用更加先進的武器強行敲開了中國的大門, 從掠奪的150多萬件寶物中發現了他們多年前送上的“貢品”, 這番意外相逢, 簡直是對大清王朝莫大的諷刺!

其實, 從這些“先進的禮物”被塵封的那一刻起, 清廷統治者的無視, 已經註定了清朝要走下坡路。 愚昧無知, 停滯不前, 這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屈辱, 也是清朝覆滅的真正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