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的“技能教育”與“博雅教育”

大學到底應該教學生什麼?這是每個大學教師都會思考的問題, 尤其是社會上很多人以及我們的很多學生都覺得上大學沒學到什麼東西的時候, 作為老師應該怎麼回答他們。

其實我覺得不光大學老師不好回答這個問題, 可能連教育主管部門也沒有認真想清楚, 這些年關於大學和大學教育有很多提法, 從“通識教育素質教育”、“卓越工程師計畫”、“建立研究型大學”、“創新創業雙創培養”到“雙一流建設”, 提法多想法也多, 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側重, 甚至還有矛盾, 我也經常感到困惑, 前段時間看吳軍老師的《大學之路》,

結合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分享給大家。

大學教育理念籠統的可以概括為“求術”與“求道”, 基本對應著“技能教育”和“博雅教育”, 也對應著兩種大學模式“洪堡體系”和“紐曼體系”。 這兩種思路本身差異很大, 想要取長補短、相容並蓄是好事, 但是沒有搞清楚這其中的來龍去脈, 想法和行為上就經常是是忽左忽右、前後矛盾。

“博雅教育”其實就是精英教育, 古時候的高等教育都是“求道”的, 西方的畢達哥拉斯和東方的孔子, 他們的重點並不是教授書本上的知識, 而是所謂的“大行之道”, 孔子有個叫樊遲的弟子想學習種莊稼, 孔子說“吾不如老農”, 然後他又提出來想學園藝, 孔子說“吾不如老圃”, 樊遲就走了, 孔子說“小人哉,

樊須也!”。 高等教育不是為了傳授職業技能, 直到今天, 很多英美的大學依然堅持這個觀點。

從這個角度來講, 很多大學生畢業了, 卻發現什麼都不會, 找不到工作, 這其實也沒什麼值得奇怪的。 但是換一個角度, 社會上對於孩子大學畢業沒有一技之長, 找不到工作而抱怨學校, 其實也是有道理的。 因為以前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是模仿蘇聯的, 而蘇聯高校採用的就是“洪堡體系”。

以洪堡(1767-1835)命名的“洪堡體系”來源自德國普魯士, 與進行博雅教育的“紐曼體系”不同, 在洪堡的體制中, 學生畢業時必須對一個專業有比較精深的理解, 很多專業的學生都是5年畢業, 最後的兩年完全是學習非常精深的專業知識。 在這種教育體制下,

普魯士迅速培養出了各行各業的精英, 從昔日的弱國變強國, 並統一了德意志, 洪堡體系也迅速在歐洲推廣。

當然, 今天的世界已經大不一樣, 學校不能簡單劃分成哪個體系, 但這兩種大學教育思路非常深刻的影響著今天的大學。 比如現在的世界一流大學中, 大多數都堅持了紐曼的求道傳統, 宣導通才教育、素質教育, 努力將學生培養成有責任和擔當的社會人。 同時美國也有很多理工學院, 比如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則深受洪堡教育理念的影響。

現代美國高等教育實際上是通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把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進行結合, 本科搞通才教育, 畢業後要麼在工作崗位上學習, 簡單的專業技能也可以通過社會培訓機構,

深入複雜的專業技能則通過研究生院深造。

搞清楚了這些道理再看看我國大學教育, 就能看明白我們這些年的很多想法和做法, 1949年以後, 我們受蘇聯理解的洪堡體系的影響, 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之前經常聽我們專業的一些老前輩說當年大學學的本領都很扎實, 一門專業課100多個學時很常見, 而現在我們專業新修訂的教學大綱, 一門專業課最多的也只有56個學時了。

改革開放後, 我們又受到了很多英美高校的影響, 學習他們的很多做法, 這種學習有必要, 但在具體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說專才教育的成本相對通才教育要高, 於是在高校大規模擴招的背景下, 推行所謂的通才教育,

生產了大量不具備專業技能的畢業生, 而我國作為“世界工廠”, 經濟產業結構更需要的是藍領專業技術人才, 所以就出現了企業招人難, 畢業生找工作難的怪像, 並且也助長了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的想法。

當然, 管理層也看到了問題, 後來推行的“卓越工程師計畫”, 希望學校按通用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 這種重新重視工作技能培養和專才教育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但是前面也提到了“洪堡體系”的學校在專業培養上是下大功夫的, 並且學生畢業一般需要5年, 而我們現在高校的運作模式和資源配置早已不像當年, 搞了這麼多年通才教育, 讓學校投入大量的資源再去搞專才教育是不現實的, 對高校來說就是工作量太大, 激勵太少(高校排名、經費撥款等)。

分析了這麼多,最後一個問題,這種情況下作為學生該怎麼辦?

有一個事實雖然我們不願意承認,但是它正在越來越清晰的呈現出來:“社會階層正在形成並相對固化,不同階層的教育訴求是有巨大差異的,教育也在分層”。

羅胖有一期節目專門說過這個問題,社會底層、中產階層、精英階層需要的教育是不一樣的,社會底層更需要的是技能教育,注重紀律性和自律能力培養,先有一技之長,解決生存壓力,再說社會階層升級;中產階層則同時更加關注素質教育,因為不光要有一技之長,最好還要多才多藝,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而精英階層更關心的是決策能力和思維的培養,他們以後更多的可能是使用人才,自己是把握方向的,因此精英階層的教育往往不太重視紀律和形式,甚至有點鼓勵打破規矩標新立異,注重的是啟發思考,多角度的思維。

這種情況下,作為學生應該看清楚這種差異,不是說博雅教育好不好,而是要知道一個高校提供的服務可能不適合你的教育訴求,可能你是中低階層,那麼可以選擇大學的最後一年花點錢跑到外面的培訓班學習一點扎實的技術,這樣對於你在社會上立足可能是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果你是中產階層,本科階段多參與各種活動,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可能就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你是精英階層,哦,那你可能更應該考慮去美國的私立名校吧。

想看到更多我的文章,歡迎訂閱,歡迎打賞 ^_^

激勵太少(高校排名、經費撥款等)。

分析了這麼多,最後一個問題,這種情況下作為學生該怎麼辦?

有一個事實雖然我們不願意承認,但是它正在越來越清晰的呈現出來:“社會階層正在形成並相對固化,不同階層的教育訴求是有巨大差異的,教育也在分層”。

羅胖有一期節目專門說過這個問題,社會底層、中產階層、精英階層需要的教育是不一樣的,社會底層更需要的是技能教育,注重紀律性和自律能力培養,先有一技之長,解決生存壓力,再說社會階層升級;中產階層則同時更加關注素質教育,因為不光要有一技之長,最好還要多才多藝,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而精英階層更關心的是決策能力和思維的培養,他們以後更多的可能是使用人才,自己是把握方向的,因此精英階層的教育往往不太重視紀律和形式,甚至有點鼓勵打破規矩標新立異,注重的是啟發思考,多角度的思維。

這種情況下,作為學生應該看清楚這種差異,不是說博雅教育好不好,而是要知道一個高校提供的服務可能不適合你的教育訴求,可能你是中低階層,那麼可以選擇大學的最後一年花點錢跑到外面的培訓班學習一點扎實的技術,這樣對於你在社會上立足可能是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果你是中產階層,本科階段多參與各種活動,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可能就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你是精英階層,哦,那你可能更應該考慮去美國的私立名校吧。

想看到更多我的文章,歡迎訂閱,歡迎打賞 ^_^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