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政府2018年預算終於落地,科研將面臨寒冬

已經三月中旬, 華盛頓前兩天剛下了一場大雪, 路邊的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 預計這個週末將要盛開的櫻花也被凍傷了很多, 行色匆匆的行人依然裹著厚厚的羽絨服, 表情嚴肅。 可比天氣更讓人感到寒冷的是美國2018年聯邦政府預算和受到直接影響的科學家們。

明年的美國政府預算終於落地了, 歡喜的少, 憂傷的多 。 和預期的一樣, 任性的川普總統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大幅擴充了三個和國家安全相關部門的經費, 國防部的預算增加了9%, 從5870億美元提高到6390億美元, 占到了美國GDP的3.2%;國土安全部的經費增加了7%, 從413億漲到441億美元;退伍軍人事務部的經費提高了6%, 從745億提高到了789億。 一開始大家都認為總統要在墨西哥邊境建長城是個笑話, 沒想到真的要幹起來了。

聯邦經費總量縮減了, 所以只能削減其他部門的經費, 受影響最嚴重的應該是和科研相關的領域了。

首當其衝的是EPA(美國環保署,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經費一下砍了31%, 從82億減到了57億美元, 包括50個項目和3200個工作崗位, 當然也不再支持國際間合作的全球氣候變化專案。 這一點可以理解, 共和黨(Republican)向來不承認全球氣候變化。

另一個受影響巨大的部門是NIH(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經費被削減了19%, 從317億到259億美金。 今天我恰好在NIH開學術會議, 大家都在談論這個話題, 怨聲載道。 據說這裡有2000多中國學者, 而且大部分不是永久職位, 所以, 大家肯定在發愁下一個工作崗位在哪裡?

DOE(美國能源部, Department of Energy)和(美國國家大氣和海洋署,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也在被削減經費的行列,

能源部的經費被削減了5.6%, 也就是17億美元, 而且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研究專案“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Energy”直接被削減了20%。 國家大氣和海洋署的Sea Grant項目也被削減了7300萬美元, 也就是說以後研究海洋和海岸的33個高校將更難拿到經費。 NSF(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比較僥倖, 沒有被列入經費削減名單。 其實NSF的經費本來也不多, 去年才獲得了75億美元的支持, 中國的NSFC在2015年的總經費是218.8億元(31.2億美元), 相當於美國的一般, 但考慮到美國高昂的人力成本, 其實還不如中國的自然科學基金經費充足。 前幾年NSF的支持率已經降到了6%左右, 可見競爭是多麼激烈, 和2015年NSFC的支持率23%相比太殘酷了。 總的來說, 對於美國科學家來說, 寒冬到來了, 大家都要做好禦寒的準備。

對大家的直接影響

可以預見, 未來幾年, 美國科學家經費申請將變得更加困難, 尤其對於研究環境、醫學的科學家來講。 也就意味著能夠雇傭的研究生和博士後越來越少, 出國留學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對於已經在美國留學的研究生們則意味著更難找到職位, 即使是不穩定的博士後職位(華人內部戲謔為“剝屍猴”、“千老”)。所以,未來幾年,很可能留學生回國會出現一個高潮,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人才回流的大好時機。其實影響不止于留學生,具有穩定職位的華裔教授們也將很難拿到充足的經費,所以,更多的高端人才也可能到中國尋找機會。甚至美國教授也可能由於拿不到經費去中國尋找機會,我的有些美國科學家朋友就萌發了去中國發展的打算。

我們該如何應對?

大趨勢就是如此,至少在未來四年內都會如此。我們不能改變大環境,只能適應這它。個人的建議是多學點其他方面的技能吧,比如IT、統計,這兩個職位據我觀察對於華人是最容易找到工作的學科。如果正在讀研究生,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內的資源,以最實惠的成本拿到學位。如果實在很難在美國找到職位,就要早點行動,聯繫國內的職位,現在國內日新月異,競爭也是日趨激烈,早點拿到職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本文作者系美國聯邦政府工作人員,看到今天的新聞有感而發,歡迎交流。

------------------------------------

投必得SCI論文編輯

專業、誠信、高效、共贏

www.topedit.cn

即使是不穩定的博士後職位(華人內部戲謔為“剝屍猴”、“千老”)。所以,未來幾年,很可能留學生回國會出現一個高潮,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人才回流的大好時機。其實影響不止于留學生,具有穩定職位的華裔教授們也將很難拿到充足的經費,所以,更多的高端人才也可能到中國尋找機會。甚至美國教授也可能由於拿不到經費去中國尋找機會,我的有些美國科學家朋友就萌發了去中國發展的打算。

我們該如何應對?

大趨勢就是如此,至少在未來四年內都會如此。我們不能改變大環境,只能適應這它。個人的建議是多學點其他方面的技能吧,比如IT、統計,這兩個職位據我觀察對於華人是最容易找到工作的學科。如果正在讀研究生,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內的資源,以最實惠的成本拿到學位。如果實在很難在美國找到職位,就要早點行動,聯繫國內的職位,現在國內日新月異,競爭也是日趨激烈,早點拿到職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本文作者系美國聯邦政府工作人員,看到今天的新聞有感而發,歡迎交流。

------------------------------------

投必得SCI論文編輯

專業、誠信、高效、共贏

www.topedit.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