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林姓太始祖比干與無心菜,比干成為複姓?(2)

推薦:林姓太始祖比干與無心菜, 比干成為複姓?(1)

文/張繼梅

(比干)

【作者簡介】張繼梅, 八零後, 河南新縣人。 熱愛生活, 傾心自然, 鍾情文字。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歷史上比干的死亡沒有傳說中波詭雲譎, 驚心動魂。 但他確實是被紂王挖了心死。 當時在比干執政期間政策清明, 百姓生活安靜和樂, 不可否認比干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臣子。 他勃勃鋼鐵意志之下的肉身的真實性, 深刻體現了偉大的人性和錚錚男兒的不朽人格。

在神話《封神榜》裡, 比干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也就是一顆天生有七個洞的珍奇心臟, 因此被妲己設計逼出來為自己做藥引。 比干因薑子牙的法術保護, 服食神符後可以保護五臟六腑, 剖出心臟後仍然不死, 但剖心後若在路上遇見人賣無心菜, 比干必須問他“人若是無心如何?”若賣菜人回答:“人無心還活”則比干可保不死, 若賣菜人回答:“人無心即死”比干就會立即斃死。

比干剖心後一言不發, 面似土色, 遵從薑子牙的吩咐一直往“心鄉”跑, 跑到“心鄉”就可以長出新的心來。 經過集市, 比干遇見一賣菜婦人, 詢問後婦人回答“人無心即死”, 比干頓時血流如注, 大叫一聲一命嗚呼。 其實這個賣菜婦人是妲己變的, 她一心置比干於死地, 報在軒轅墳內燒死眾姐妹之仇。

(比干廟)

比干知道自己沒有心了, 但是因為有符水, 他沒有流血, 可以正常活動。 因此無心對此時的他來說, 沒有任何困擾, 他並沒有特地思考過人沒有心會不會死。 而偏偏不巧, 此時有這麼一位婦人在叫賣無心菜這麼一種詭異的東西。 “無心”這兩個字引起了比干的好奇, 他這時才終於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人無心到底能不能活。 婦人的回答也讓他終於意識到了現實, 因此他有了一個堅定的信念:人無心不能活, 我沒有心, 我會死。 從此刻開始, 比干的意志抵抗法術, 符水失效, 比干突然倒地身亡。

比干不是因為相信自己不會死而活著走出大殿, 只是因為符水的功效。

但他是因為相信自己會死而死。

比干死後, 頓時, 天降大風, 飛沙走石, 卷土將比干屍骨埋於此處, 故稱其墓穴為天葬墓。 人民為了懷念愛國英雄, 並用比干心起名“心鄉”即新鄉。

(比干廟內, 傳說中的無心菜)

今天的比干墓在河南衛輝縣。 比干剖心為了國家和人民,

感動萬物精靈為比干獻心。 墓周圍長有許多沒心菜, 還有古柏森森, 虯枝老莖, 一展千年古柏的風姿和心中之豪情, 令人驚奇的是, 那棵棵柏樹竟沒有頂尖, 有的還枝幹開裂。 相傳, 這些古柏棵棵樹冠無經修剪自然形成平頂, 據傳說這些樹在比干去世後, 痛惜比干的離世, 樹的頂部全部枯死, 好像在為比干脫帽致敬, 表示對聖人的尊重, 後被世人稱為“平冠柏”。

主殿前還有“開心柏”, 它從根至每一枝樹梢都是裂開的, 中間呈現一“心臟”的形狀, 據說是柏樹有感于比干的為人, 為了要救比干將心掏出, 使比干重返人間, 繼續伸張正義。 但可惜樹木有情紂王無情, 比干是無法復活了, 但開心柏樹留在世上, 成為比干廟的奇景之一。 比干的精神感天動地,連草木也為之動情。這些柏樹受日月之精華,得天地之正氣,實為中華大地之罕物,讓人肅然起敬。

“比干在,江山在;比干存,社稷存!”比干死後,天怨人怨,商朝百姓憤然不已,反商誅殺紂王的勢力也如火山下的熔岩即將噴發。周武王伐紂時,這時的紂王才停止了歌舞宴樂,和一些大巨們商議對策。紂王的軍隊主力還在其他地區,一時也調不回來,只好將大批的奴隸和俘擄來的東南夷武裝起來,湊了十七萬人開向牧野。人數雖多,但這些長期被壓迫的奴隸們卻沒有打仗的心思,心裡盼望著武王趕快攻進來。軍隊剛與周軍相遇時,就掉轉矛頭引導周軍殺向紂王。紂王大敗,他匆忙逃回鹿台,這位兇殘耍帥的君主臨死也要排場一回,穿上他的寶玉衣,投火自焚而死。

人的一生,到底為了什麼?人的一生,到底怎樣度過?有人在血與火中焚燒成灰,隨風吹落;也有人在血與火中痛苦涅槃,直上九宵。

我想到令人寒心的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淒風苦雨中,岳飛父子,還有張憲,走上了人生的最後一程,一個帝國最高統帥的頭顱,伸進了軟軟的繩子裡。

(比干廟,地裡種著的是無心菜,比干廟獨有,在其他地方不成活,傳為比干七竅玲瓏心化成,三葉無心。)

文天祥,兵敗被俘,敵人逼他寫信勸降宋軍將領。文天祥斷然拒絕,面對浩渺滄海,心潮洶湧,即時長吟。《過零丁洋》是文天祥用血淚書寫的。“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首詩是文天祥一生的寫照,是他留給後世的精神,是宋一代最有血性的聲音!既有夕陽離宮之中屈子哀郢的沉痛,又有孤片荒草之間湘妃灑淚的悲涼……

他們都是有氣節的人。他們所表現的就是一個兼濟天下的憂國憂民。在那種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形式一落千丈的情況下,這些英豪們一個個走向一條不歸路,是他們最初的選擇,也是自己給自己捨身取義之路,殺身成仁的信念。

有人說比干給後世留下了什麼?他就是愚忠。微子跑了,你不知道嗎?你幹嘛不跑?為什麼不與惡運別離,碰到昏人你永遠那麼善良?為何不看時機而動,該卷就卷該舒就舒呢?雖然落得一個虛名名傳千年,又有什麼功勞可說?

比干留給後人的功勞應該是更鮮明、更形象地向世人表明什麼是愛國主義?什麼是民族精神,什麼是錚錚鐵骨!從歷史的主脈去看比干是不夠的,但把歷史的枝葉放在主脈的位置上研究,更是錯誤的。一些人錯誤地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拿比干、文天祥、岳飛和戚繼光、鄭成功作比較,說戚繼光、鄭成功是“民族英雄”,比干、岳飛、文天祥是愚忠。這樣的比較本身就是錯誤。錯在用另一個時代的眼光去比較倆個不同時代的人物,這樣的比較不相同的因素太多,做這樣比較顯得膚淺,幼稚。

如果比干遇上一個賢明的主子,或許能成為另一個魏征。如果岳飛文天祥生活在一個太平盛世,或許他們也能成為鄭成功,戚繼光,即使像陶淵明那樣歸隱耕作,也有可能成為一個名氣更大的詩人。可他們偏偏生逢亂世,國破人亡,歷史讓他們擔負了註定要失敗的責任,開始了他們一生中最為壯麗的事業,譜寫了他們一生中最為高亢的篇章,燃燒了他們一生中最為激情的歲月。

(半夏,也叫無心菜)

比干死後,孔子給了比干很高的評價,他說比干是一位忠君愛國的“仁者”。“仁者”是一種理想人格,以民為本,公正的言論,就是人追求真理。“仁者”是孔子對比干人格的評價,也是孔子對比干人生境界的讚美。

3000多年過去了,雖然比干的軀體早已化作一杯塵土,然而比干捨生取義的浩然正氣卻永留人間,名垂青史。後人留下“自古拒揀之君莫甚於紂,自古死忠之臣莫甚於比干”的評價。這些先輩英豪們,讓我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無論時光怎樣改變,無論民族構成如何增容擴大,無論道德是非觀念幾經嬗變,比干,作為忠臣直諫壯士,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徵,作為忠君直諫人格的偉大圖騰,千年不朽,顛撲不滅,仍會在日後成為無數個世代激勵一輩又一輩人的道德典範。

(中國自然標本館無心菜圖片,與比干廟裡的無心菜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推薦:

唐牡丹,宋海棠,元霜菊:走進元朝人的內心世界宋詞與妓館:柳三變死後無錢埋葬,歌妓們湊錢他才入土為安 比干的精神感天動地,連草木也為之動情。這些柏樹受日月之精華,得天地之正氣,實為中華大地之罕物,讓人肅然起敬。

“比干在,江山在;比干存,社稷存!”比干死後,天怨人怨,商朝百姓憤然不已,反商誅殺紂王的勢力也如火山下的熔岩即將噴發。周武王伐紂時,這時的紂王才停止了歌舞宴樂,和一些大巨們商議對策。紂王的軍隊主力還在其他地區,一時也調不回來,只好將大批的奴隸和俘擄來的東南夷武裝起來,湊了十七萬人開向牧野。人數雖多,但這些長期被壓迫的奴隸們卻沒有打仗的心思,心裡盼望著武王趕快攻進來。軍隊剛與周軍相遇時,就掉轉矛頭引導周軍殺向紂王。紂王大敗,他匆忙逃回鹿台,這位兇殘耍帥的君主臨死也要排場一回,穿上他的寶玉衣,投火自焚而死。

人的一生,到底為了什麼?人的一生,到底怎樣度過?有人在血與火中焚燒成灰,隨風吹落;也有人在血與火中痛苦涅槃,直上九宵。

我想到令人寒心的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淒風苦雨中,岳飛父子,還有張憲,走上了人生的最後一程,一個帝國最高統帥的頭顱,伸進了軟軟的繩子裡。

(比干廟,地裡種著的是無心菜,比干廟獨有,在其他地方不成活,傳為比干七竅玲瓏心化成,三葉無心。)

文天祥,兵敗被俘,敵人逼他寫信勸降宋軍將領。文天祥斷然拒絕,面對浩渺滄海,心潮洶湧,即時長吟。《過零丁洋》是文天祥用血淚書寫的。“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首詩是文天祥一生的寫照,是他留給後世的精神,是宋一代最有血性的聲音!既有夕陽離宮之中屈子哀郢的沉痛,又有孤片荒草之間湘妃灑淚的悲涼……

他們都是有氣節的人。他們所表現的就是一個兼濟天下的憂國憂民。在那種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形式一落千丈的情況下,這些英豪們一個個走向一條不歸路,是他們最初的選擇,也是自己給自己捨身取義之路,殺身成仁的信念。

有人說比干給後世留下了什麼?他就是愚忠。微子跑了,你不知道嗎?你幹嘛不跑?為什麼不與惡運別離,碰到昏人你永遠那麼善良?為何不看時機而動,該卷就卷該舒就舒呢?雖然落得一個虛名名傳千年,又有什麼功勞可說?

比干留給後人的功勞應該是更鮮明、更形象地向世人表明什麼是愛國主義?什麼是民族精神,什麼是錚錚鐵骨!從歷史的主脈去看比干是不夠的,但把歷史的枝葉放在主脈的位置上研究,更是錯誤的。一些人錯誤地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拿比干、文天祥、岳飛和戚繼光、鄭成功作比較,說戚繼光、鄭成功是“民族英雄”,比干、岳飛、文天祥是愚忠。這樣的比較本身就是錯誤。錯在用另一個時代的眼光去比較倆個不同時代的人物,這樣的比較不相同的因素太多,做這樣比較顯得膚淺,幼稚。

如果比干遇上一個賢明的主子,或許能成為另一個魏征。如果岳飛文天祥生活在一個太平盛世,或許他們也能成為鄭成功,戚繼光,即使像陶淵明那樣歸隱耕作,也有可能成為一個名氣更大的詩人。可他們偏偏生逢亂世,國破人亡,歷史讓他們擔負了註定要失敗的責任,開始了他們一生中最為壯麗的事業,譜寫了他們一生中最為高亢的篇章,燃燒了他們一生中最為激情的歲月。

(半夏,也叫無心菜)

比干死後,孔子給了比干很高的評價,他說比干是一位忠君愛國的“仁者”。“仁者”是一種理想人格,以民為本,公正的言論,就是人追求真理。“仁者”是孔子對比干人格的評價,也是孔子對比干人生境界的讚美。

3000多年過去了,雖然比干的軀體早已化作一杯塵土,然而比干捨生取義的浩然正氣卻永留人間,名垂青史。後人留下“自古拒揀之君莫甚於紂,自古死忠之臣莫甚於比干”的評價。這些先輩英豪們,讓我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無論時光怎樣改變,無論民族構成如何增容擴大,無論道德是非觀念幾經嬗變,比干,作為忠臣直諫壯士,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徵,作為忠君直諫人格的偉大圖騰,千年不朽,顛撲不滅,仍會在日後成為無數個世代激勵一輩又一輩人的道德典範。

(中國自然標本館無心菜圖片,與比干廟裡的無心菜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推薦:

唐牡丹,宋海棠,元霜菊:走進元朝人的內心世界宋詞與妓館:柳三變死後無錢埋葬,歌妓們湊錢他才入土為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