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上海之春”,聽見90後的聲音

上海音樂學院22歲的大四學生胡斯豪, 10天前才得知, 自己要代替意外受傷的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 出演原創歌劇《湯顯祖》男主角。 他沒想到, 5月2日晚, 他人生第一次登上“上海之春”舞臺, 是以救場的方式。

26歲的中阮演奏家楊淨, 剛剛在上海民族樂團“夢想新聲音”音樂會上首演了中阮協奏曲《千峰翠色》。 這個北方女孩去年7月才來到上海民族樂團, 她沒想到, 自己畢業以來首次登臺獨奏, 便是在“上海之春”。

24歲的作曲家龔天鵬, 4年前還是美國茱莉亞學院學生時, 就以交響曲《英雄淚》在“上海之春”嶄露頭角。 那時的他也沒想到,

4年後, 竟有一場自己的作品專場音樂會亮相“上海之春”。

1959年,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的時候, 人們聽見的是陳鋼、何占豪、俞麗拿這些30後、40後年輕人的聲音。 “上海之春”走過57年, 不忘力推新人新作的初心, 一代又一代年輕藝術家在這裡登場。

如今, 輪到90後了。

聽見90後的擔當

不到10天的準備時間, 要在一部中國歌劇新作中擔任男主角, 給了胡斯豪很大壓力。 他用了兩天時間熟悉唱段, 便投入了現場排練。 在劇中扮演湯顯祖妻子的是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教師董芳, 舞臺經驗遠勝於他。 和他同台的, 甚至還有他的導師周正教授。 “我沒有時間去想那麼多, 只能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進入角色, 拋開學生和老師的身份距離。

前輩們給了我很多指導, 有他們在, 我就不怕了。 ”

一個星期的排練, 從早到晚不間斷。 胡斯豪不僅要完成好唱段, 還要抽空去查資料, 瞭解湯顯祖的生平, 進入當時的歷史背景。 他把自己排練時的錄影拿出來反反復複看, 一個細節一個細節摳。 “我看過今年年初《湯顯祖》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時的錄影, 廖昌永老師無論在演唱技術上還是在表演上都比我成熟得多。 但我覺得, 盡我的全力就不會有遺憾。 ”

上海音樂學院22歲的大四學生胡斯豪, 為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救場, 出演原創歌劇《湯顯祖》, 和他搭檔的是上音青年教師董芳。

在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的四年, 胡斯豪的舞臺經驗都來自《費加羅的婚禮》《女人心》《唐璜》等西洋歌劇。 通過這次短短一周的排練, 好像為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他對傳統文化和中國風格的突擊和探索得到了師友們的認可。 22歲的胡斯豪, 因為“臨危受命”, 有了強迫自己快速學習的動力。 因為得到學院和老師的信任, 有了勇氣和擔當。

聽見90後的實力

上海民族樂團今年有5位90後音樂家登上“上海之春”的舞臺。 26歲的中阮演奏家楊淨, 為了在《夢想新聲音》音樂會上首演中阮協奏曲《千峰翠色》, 從今年3月就投入緊張的準備。 《千峰翠色》的作曲家唐雨辰同樣是位90後, 曲子寫好一段, 就給楊淨練一段。 楊淨說:“90後作曲家腦洞都挺大的, 不按常理出牌, 對演奏者的要求很高。 ” 她起初心裡沒什麼底, 有些急躁, 直到跟大樂隊一合練, 突然找到了感覺。 上海民族樂團中阮演奏家夏青聽完說:“慢板部分太好聽了, 難以想像是一位1994年出生的作曲家所作。 ”

26歲的中阮演奏家楊淨, 在本屆“上海之春”首演中阮協奏曲《千峰翠色》。

楊淨沒有想到, 才來樂團不到一年, 就能得到機會在“上海之春”舞臺上擔任獨奏。 柳琴演奏家唐一雯, 年紀沒比她大幾歲, 但舞臺經驗比她豐富許多。 排練完一下場, 唐一雯就把她拉到一邊給她提意見, 無論是演奏技巧、音響還是表現力, 甚至是服裝顏色, 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楊淨說:“我在舞臺上的自信是團裡的前輩給我的。 ”

5月15日、16日,楊淨還將出演另一台“上海之春”音樂會《梔子花開了》。她和其他80後90後演奏家們,將以多媒體音樂現場的呈現方式顛覆人們對於民樂的想像。上海民族樂團藝術總監王甫建說,這些年輕人,技術過硬,又敢於嘗試、敢於創新。“江山代有才人出,他們代表了當今民樂演奏的最高水準,他們身上也擔負著開拓中國民樂新思路的使命。”

聽見90後的思考

這兩天,24歲的龔天鵬,正在上海愛樂樂團的排練廳裡盯排練。5月6日晚,他將有兩部新作在本屆“上海之春”首演。一部中提琴協奏曲《麥田裡的守望者》,靈感來源於塞林格的同名小說,描述16歲少年霍爾頓的內心世界;另一部《第六交響曲》則是他自己的青春期的叛逆史。

作曲家龔天鵬在上海愛樂樂團排練廳裡。 馬海慶 攝

這位曾經的鋼琴神童,2歲就能辨認所有的音高與和絃,5歲開始日日苦練,9歲考入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13歲就與小提琴大師帕爾曼同台。然而在美國求學期間,他遭遇中西文化的衝突、經歷放棄鋼琴轉向作曲的風波、一度內心掙扎,與父母關係劍拔弩張。還好,在周圍人的幫助下,他順利度過叛逆期,作曲天分也逐漸顯露出來。他迄今為止已經出版了15部大型作品,華人作曲家盛宗亮教授曾感歎,他十幾歲的成就是很多同行一輩子都無法抗衡的。龔天鵬的青春期都經歷了什麼?他如何順利過渡?如何處理自己與父母、與社會的關係?通過新作《第六交響曲》,這位年輕的作曲家進行了誠實的自我回顧和深入的心理剖析。

2008年“5·12”大地震之後,15歲的龔天鵬創作出《悲情天臺山》,希望用音樂“給人們以一絲慰藉”。從那時起,他的創作就表現出超出年齡的視野和思想。2015年,他為二戰勝利70周年而作的《第五交響曲》成功首演,用音樂表現戰爭與和平的宏大主題。如今,通過即將上演的新作《麥田裡的守望者》和《第六交響曲》,龔天鵬希望能讓更多人走進青少年的內心,讓這個社會更加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許舒亞說,今年的“上海之春”,新人新作數量比往年有所增加。僅僅上海音樂學院,今年就有35位新人演奏家、歌唱家和作曲家首次登上“上海之春”的舞臺。這其中,有不少和胡斯豪、楊淨、龔天鵬一樣的90後,在“上海之春”,找尋他們藝術人生的春天。

題圖說明:上海音樂學院原創歌劇《湯顯祖》劇照 祖忠人 攝 圖片編輯:曹立媛 ”

5月15日、16日,楊淨還將出演另一台“上海之春”音樂會《梔子花開了》。她和其他80後90後演奏家們,將以多媒體音樂現場的呈現方式顛覆人們對於民樂的想像。上海民族樂團藝術總監王甫建說,這些年輕人,技術過硬,又敢於嘗試、敢於創新。“江山代有才人出,他們代表了當今民樂演奏的最高水準,他們身上也擔負著開拓中國民樂新思路的使命。”

聽見90後的思考

這兩天,24歲的龔天鵬,正在上海愛樂樂團的排練廳裡盯排練。5月6日晚,他將有兩部新作在本屆“上海之春”首演。一部中提琴協奏曲《麥田裡的守望者》,靈感來源於塞林格的同名小說,描述16歲少年霍爾頓的內心世界;另一部《第六交響曲》則是他自己的青春期的叛逆史。

作曲家龔天鵬在上海愛樂樂團排練廳裡。 馬海慶 攝

這位曾經的鋼琴神童,2歲就能辨認所有的音高與和絃,5歲開始日日苦練,9歲考入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13歲就與小提琴大師帕爾曼同台。然而在美國求學期間,他遭遇中西文化的衝突、經歷放棄鋼琴轉向作曲的風波、一度內心掙扎,與父母關係劍拔弩張。還好,在周圍人的幫助下,他順利度過叛逆期,作曲天分也逐漸顯露出來。他迄今為止已經出版了15部大型作品,華人作曲家盛宗亮教授曾感歎,他十幾歲的成就是很多同行一輩子都無法抗衡的。龔天鵬的青春期都經歷了什麼?他如何順利過渡?如何處理自己與父母、與社會的關係?通過新作《第六交響曲》,這位年輕的作曲家進行了誠實的自我回顧和深入的心理剖析。

2008年“5·12”大地震之後,15歲的龔天鵬創作出《悲情天臺山》,希望用音樂“給人們以一絲慰藉”。從那時起,他的創作就表現出超出年齡的視野和思想。2015年,他為二戰勝利70周年而作的《第五交響曲》成功首演,用音樂表現戰爭與和平的宏大主題。如今,通過即將上演的新作《麥田裡的守望者》和《第六交響曲》,龔天鵬希望能讓更多人走進青少年的內心,讓這個社會更加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許舒亞說,今年的“上海之春”,新人新作數量比往年有所增加。僅僅上海音樂學院,今年就有35位新人演奏家、歌唱家和作曲家首次登上“上海之春”的舞臺。這其中,有不少和胡斯豪、楊淨、龔天鵬一樣的90後,在“上海之春”,找尋他們藝術人生的春天。

題圖說明:上海音樂學院原創歌劇《湯顯祖》劇照 祖忠人 攝 圖片編輯:曹立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