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電視消亡論”幾個清脆的巴掌

一直覺得, 比之爭論電視是否衰亡, 找一些改進電視的辦法更有意義。

然而似乎“唱衰論者”並不這麼想。 這其中, 有的隔靴搔癢, 有的不明就裡, 也就不予理會。 最近某電視學者引經據典, 聲言要給電視消亡論一點“清醒的掌聲”, 也就只好說點實話——還“電視消亡論”幾個清脆的巴掌。

客廳媒介本質是闔家歡 “一根線帶走電視”經不起推敲

之前筆者曾經說過, 客廳電視文化的本質是家庭內社交, 是闔家歡。 某學者以“有人用盒子觀看點播視頻、有些年輕人直接用一條HDMI線將電視機與電腦主機相連”為論據, 斷定會“直接一波流帶走電視”,

缺乏對使用者應用場景的現實分析, 是一種基於經驗論的武斷分析。

如果要收看點播視頻, 何必用電視機?用比較方便的手機、Ipad即可。 把電視機當成一個電腦用?現時代的年輕人恐怕很少會這樣做。

實際上, 電視機這種消費, 本質上依然是對生活享受的差異化方式: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 準時收看《春晚》、《人民的名義》以及各種現象級節目, 在很長時間內還將存在。 不要把IPTV綁架成電視的掘墓者, 它只是對傳統有線電視傳輸方式的一種改進。 本質上, 大部分人將IPTV作為了一種更經濟的看電視選擇, 僅此而已。

而各種所謂的電視盒子, 早就遭到了廣電總局的全面封殺與嚴格管控, 只有與牌照方合作才能找到生存空間。

筆者只想說, 我的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在用盒子, 他們買任何一款盒子, 都有一個要求:“能看電視直播”。

至於IPTV、手機電視、視頻網站等是傳統電視“堰塞湖”的理論也未必盡然。 這些所謂的“堰塞湖”均來自於電視的上下游, 連接湧動, 奔流不息——如何形成堰塞?這一判斷本質上就完全是對新媒體時代傳播和發展規律的違背。 更何況, 所謂的“手機電視”類APP完全無法擺脫對電視臺的內容依賴和對“體制紅利”的依賴;視頻網站等, 則還沒有一家實現自負盈虧、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 還處在無序燒錢階段。

一句話:不管你用什麼東西, 只要是在看電視臺, 那就只是電視臺的一種傳輸和覆蓋方式。

再劃一遍重點:電視的核心資源是什麼?

筆者早在《唱衰陰謀論》一文, 就提出了“電視業真正的核心的是人, 是內容製作能力, 是職業操守, 是鐵血打造的對大型晚會、內容專案的執行力。 人才在持續流失, 這是真正的危機。 ”

關於電視臺如何雄起, 筆者也在《電視臺要想雄起, 必須猛藥去癰、斷臂求生、刮骨療毒!》中有了詳盡的描述, 其中對所謂的“內容生產空心化”、“體制積弊”都提出了很直接的表述和對策, 各位可傳送門閱讀。

這方面筆者引用一下中國傳媒大學胡智鋒教授在“2016中國全媒體高峰論壇”上的發言:

今天不光是外行人在說“電視將死”, 連我們電視人自己都自亂陣腳說“我們電視完了”, 甚至某些大牌學者也人云亦云的在“唱衰電視”, 有一兩家報紙停刊就說“報紙已死”,

地方電視臺的某一個頻道停辦就說“電視將死”。 我想,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學者, 如此輕率的結論是不負責任的。

從發展規律來講, 電視的成功一定在於人, 就是誰在掌控媒體。 所以我的第一個觀點:不管“唱衰”還是“將死”都是偽命題!決定電視生死的不是一個所謂的經濟規律, 也不是一個所謂的技術規律, 真正決定電視的規律是“人”, 有情懷、有擔當的人掌控電視, 電視依然會有強勁的生命力。

還有一句:“對於新興媒體來講, 它的優勢在技術、資本、人才、體制;它的劣勢在於沒有形成成熟的、成功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 ”發言中, 胡教授還講到了“傳統電視媒體的重構:生產、傳播、行銷主體重構”。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知如何使然——這是真正的學者。

“消亡論當催促”——唱衰電視者有什麼鬼心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是思想解放, 真正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好局面開了個好頭。

萬萬沒想到, 三十年後, 有人會把“電視消亡論”這種武斷結論, 當做“思想解放”的靈丹妙藥, 以“對改革小小催促”, 也算是三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了。

《人民的名義》中, 侯亮平與高小琴一曲《智鬥》餘音繞梁。 筆者也想借問一句:唱衰電視者有什麼鬼心腸?他們到底“姓蔣還是姓汪”?

這是一件非常值得玩味的事情, 因為筆者通過觀察發現:真正來自新興媒體的互聯網大佬們, 從未公開唱衰電視, 反而經常利用電視來發出自己的聲音, 並且經常與電視合作(騰訊與浙江廣電、阿裡巴巴與北京衛視、百度與芒果TV)。 何解?新興媒體不是應該為電視掘墓嗎?——因為他們做實務,要賺錢,不是傻子!

這是對“電視消亡論”的一個清脆的巴掌。

更有意思的是:鼓吹“電視消亡”最盛者,居然大部分來自廣電業內,而且多來自廣電業新媒體板塊的從業人員,以及,一些對電視知之不算太多的學者。這些人有鬼心腸嗎?姓汪嗎?也許不是。我相信其中大部分是“恨鐵不成鋼”的“另類催促”,或者心急如焚的真情善意,但也不排除會有一些別有用心者。

聯想到這一點,網信辦5月2日剛發佈的新版《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資訊內容管理行政執法程式規定》就尤為重要,並且有著特殊的意義:“採編與經營分開,非公有資本不得進入”——這正是對筆者《唱衰陰謀論》一文中“如果電視臺真的如其願式微,那麼新媒體就可能成為一些內外不法勢力狂歡的秀場”論斷的一種強力回應!說明國家有關部門早就注意到了這樣一種危險的傾向。(我勸大家,不要把這理解成國家對傳統媒體的所謂政策紅利,而是對新聞採編制度的一種本應有的嚴格要求。)

另外,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屆中國網路版權保護大會上,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宣告成立,發佈了《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宣言》。

這是對“電視消亡論”的又一個清脆的巴掌。

如此的巴掌,我可以舉出無數個。

比之掌聲,“電視消亡論”更缺幾個清脆的巴掌,不然某些人永遠——清醒不過來。

何解?新興媒體不是應該為電視掘墓嗎?——因為他們做實務,要賺錢,不是傻子!

這是對“電視消亡論”的一個清脆的巴掌。

更有意思的是:鼓吹“電視消亡”最盛者,居然大部分來自廣電業內,而且多來自廣電業新媒體板塊的從業人員,以及,一些對電視知之不算太多的學者。這些人有鬼心腸嗎?姓汪嗎?也許不是。我相信其中大部分是“恨鐵不成鋼”的“另類催促”,或者心急如焚的真情善意,但也不排除會有一些別有用心者。

聯想到這一點,網信辦5月2日剛發佈的新版《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資訊內容管理行政執法程式規定》就尤為重要,並且有著特殊的意義:“採編與經營分開,非公有資本不得進入”——這正是對筆者《唱衰陰謀論》一文中“如果電視臺真的如其願式微,那麼新媒體就可能成為一些內外不法勢力狂歡的秀場”論斷的一種強力回應!說明國家有關部門早就注意到了這樣一種危險的傾向。(我勸大家,不要把這理解成國家對傳統媒體的所謂政策紅利,而是對新聞採編制度的一種本應有的嚴格要求。)

另外,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屆中國網路版權保護大會上,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宣告成立,發佈了《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宣言》。

這是對“電視消亡論”的又一個清脆的巴掌。

如此的巴掌,我可以舉出無數個。

比之掌聲,“電視消亡論”更缺幾個清脆的巴掌,不然某些人永遠——清醒不過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