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見招拆招,用實際案例教你如何應付“熊孩子”

雖然為了成為好父母, 我們一直在努力, 但養育孩子, 依然是成年人面臨的最為困難的事情之一。 譬如, 下面情形幾乎是所有父母都會遇到的:

大人忙得不可開交, 孩子卻硬跑來湊熱鬧, 給自己“添麻煩”;

大人精疲力盡地回到家, 卻發現自己的東西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

孩子的要求總想及時得到滿足, 不被滿足便會各種撒潑打諢、哭鬧不止;

……

在父母心中, 孩子上一秒可能是可愛的天使, 下一秒就會變身為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孩子從會爬、會走開始, 就變身熊孩子到處鬧, 只要稍不留神, 整個家都會被弄得一片狼藉,

責怪都當耳邊風, 內心快崩潰到邊緣了。 通常家裡突然安靜了, 就千萬要小心, 這時往往孩子都在“搞事情”。

有一次兒子突然發現打孔器好玩, 到處找紙打孔, 沒在意也沒管他, 結果兒子翻出我的相冊, 把裡面的照片一張張翻出來打孔, 我的天啊, 好多我年輕時候的照片, 都是青春的記憶, 差點被小兔崽子給全毀了, 幸虧發現得及時。

晚上讓兒子自己洗澡, 把他擱浴缸裡自己玩會水, 我也樂得偷閒片刻。 誰料, 一陣寂靜後, 兒子大聲喊我們“爸爸媽媽, 快過來看啊!”, 結果發現:滿浴缸的泡泡, 同時超大瓶的沐浴液和洗髮水各少了一半多, 還有我新買的洗面乳啊, 快見底了!

記得有一次, 帶孩子在房間裡疊衣服。

寶寶一會把我疊好的衣服到處扔, 一會在床上跳跳蹦蹦的, 我一手按住他, 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寶寶, 別在床上跳了, 等會兒摔到地上, 會流好多血, 好痛好痛的。 ” 打算一臉恐怖地嚇嚇他。 結果, 他坐了一會又繼續跳, 跳得更厲害了。

我一臉嚴肅地盯著他:“再跳, 摔下去我不理你的。

“話音未落, 孩子就絆倒...Pang!(哇~嗚嗚嗚), 我嚇到靈魂出竅了, 趕緊過去撫摸寶寶, 抱去立刻去找藥油。

托人專門在養蜂場買的一大瓶蜂蜜, 早餐用完後就放桌上了, 一轉身就洗個手的功夫, 熊孩子往裡注滿了水!這蜂蜜還能喝嗎?我當時真是望著蜂蜜苦笑, 熊孩子的精力不要太旺盛了。

各種心累只有當過媽的才懂。

當了媽才知道, 其實做媽媽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反而每天都身心疲累, 吃喝拉撒到哪都得抱著孩子, 孩子還毫無道理地哭個不停。

轉身一想, 其實在我們大人眼裡看來是“搞破壞”的行為, 只是孩子的一種探索行為罷了。 父母非但不應該打斷孩子“搞破壞”, 更應該保護孩子的“熊”, 因為這就是寶寶成長的天性,

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 ◆ ◆

熊孩子成長的天性

1、喜歡扔東西——是在學習運用手的抓握功能

“扔”這個動作, 在大人看來是孩子在調皮搗蛋, 其實是孩子對自己手部力量的一種探索。 當孩子把自己的手掌鬆開, 讓東西掉落, 他會發現, 原來自己的手這麼有力量, 從而在手部情緒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和快樂。

而且在反復扔東西的過程中, 孩子會慢慢意識到自己所扔的物體的屬性, 如扔圓形的東西會滾動;扔出玻璃製品會碎;扔下衣服沒有任何動靜……

孩子扔的越多, 就越清楚哪些東西可以扔, 哪些東西不能扔, 如何扔, 扔到哪裡更恰當。

2、喜歡敲打東西——是在刺激聽覺發育

寶寶喜歡對身邊的物品敲敲打打, 可不是在搞破壞哦,

那是他們在發育過程中的一種探索行為。

這一時期的寶寶, 開始對身邊的一切事物感興趣, 他想要通過自己的敲打動作來瞭解物品的屬性, 也很好奇自己的動作能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通過敲打不同的物品, 比如, 用筷子或勺子敲打碗邊時, 會發出清脆的當當聲;用手拍打地板時, 會發出沉悶的啪啪聲……寶寶慢慢會知道不同的物體之間能產生不同的聲響, 而且會發現自己用力強弱如果不同, 產生音響的效果也不同。

於是, 寶寶就在敲打物品的過程中, 刺激了他的聽覺發育, 也發展了動作的協調性。

3、喜歡塞東西、鑽洞——是在用身體感知世界

這個時期的寶寶, 總是喜歡把東西往縫裡塞, 或者把手邊的玩具塞到杯裡或碗裡, 然後不斷的拿出來,再放進去;有時甚至會撿垃圾桶裡的東西;見到大一點的洞,就會試著鑽進去看看……其實這是孩子在用身體感受空間的存在呢。

寶寶通過塞東西體驗到,小東西可以塞到大東西裡面去,但大東西卻塞不進小東西裡面去;通過鑽洞體驗到,空間的深淺和大小。這可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獨特的方式哦。

◆ ◆ ◆

如何見招拆招應付“熊孩子”

當發現孩子正在搞破壞的時候,大多數媽媽的第一個反應就是NO。其實,當媽媽對孩子的需求說NO的同時,也剝奪了孩子探索和學習的機會。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見招拆招,應付“熊孩子”呢?為此,每週微課邀請美國媽媽大J老師分享《見招拆招,用實際案例教你如何應付“熊孩子”》

課程安排

微課主題:見招拆招,用實際案例教你如何應付“熊孩子”

主講老師:大J(Jessica)老師

微課時間:5月10號(週三)晚9:00-10:00

(因老師在美國,時差問題開課時間為晚上9點)

微課形式:

微課地點:每週微課群

課程內容

1.剖析孩子調皮背後的原因

2.教育熊孩子時父母該有的心態和準備

3.實戰經驗對付熊孩子的妙招

一不順心就哭叫,打滾撒潑怎麼辦?

咬人或者打人怎麼辦?

越是不允許做的事情,越要做怎麼辦?

吃飯時要吃零食要玩玩具怎麼辦?

總是拖拉磨蹭怎麼辦?

報名方式

本次課程開放個人通道、群主轉播通道二種報名方式

一、個人報名通道:

如果你是一個愛學習、愛分享、有愛心的媽媽,我們歡迎你。

12”,按照流程免費報名。

(由於騰訊對操作有限制,請您耐心等待助教老師的驗證邀請)

二、群主轉播方式:

然後不斷的拿出來,再放進去;有時甚至會撿垃圾桶裡的東西;見到大一點的洞,就會試著鑽進去看看……其實這是孩子在用身體感受空間的存在呢。

寶寶通過塞東西體驗到,小東西可以塞到大東西裡面去,但大東西卻塞不進小東西裡面去;通過鑽洞體驗到,空間的深淺和大小。這可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獨特的方式哦。

◆ ◆ ◆

如何見招拆招應付“熊孩子”

當發現孩子正在搞破壞的時候,大多數媽媽的第一個反應就是NO。其實,當媽媽對孩子的需求說NO的同時,也剝奪了孩子探索和學習的機會。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見招拆招,應付“熊孩子”呢?為此,每週微課邀請美國媽媽大J老師分享《見招拆招,用實際案例教你如何應付“熊孩子”》

課程安排

微課主題:見招拆招,用實際案例教你如何應付“熊孩子”

主講老師:大J(Jessica)老師

微課時間:5月10號(週三)晚9:00-10:00

(因老師在美國,時差問題開課時間為晚上9點)

微課形式:

微課地點:每週微課群

課程內容

1.剖析孩子調皮背後的原因

2.教育熊孩子時父母該有的心態和準備

3.實戰經驗對付熊孩子的妙招

一不順心就哭叫,打滾撒潑怎麼辦?

咬人或者打人怎麼辦?

越是不允許做的事情,越要做怎麼辦?

吃飯時要吃零食要玩玩具怎麼辦?

總是拖拉磨蹭怎麼辦?

報名方式

本次課程開放個人通道、群主轉播通道二種報名方式

一、個人報名通道:

如果你是一個愛學習、愛分享、有愛心的媽媽,我們歡迎你。

12”,按照流程免費報名。

(由於騰訊對操作有限制,請您耐心等待助教老師的驗證邀請)

二、群主轉播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