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明為何不能像東晉和南宋那樣,保住半壁江山?

在明朝末期, 中國社會已經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但是, 隨著農民起義的爆發和女真族的趁機入關, 中國喪失了一次民族發展的大好時機, 清朝的奴性統治最終使得中國在世界的前進腳步中越退越遠。

其實, 中國的歷史, 說到底就是一部漢族政權不斷受少數民族政權侵擾而後又不斷融合的歷史。 歷史總是經常上演著重複的把戲, 從東晉到西晉、從北宋到南宋、從明朝到南明, 無一例外。 但是, 東晉和南宋都能夠在失去北方大範圍領土後依靠佔領的南方半壁江山, 憑藉長江天險抵擋住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

從而養精蓄銳, 以期收復中原。

東晉形勢圖

東晉和南宋都延續了一百多年前, 而南明則不然。 從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 直至1662年永曆皇帝朱由榔在雲南被俘殺, 朱明皇統徹底滅亡為止, 南明總共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八年。

南宋形勢圖

照理說, 明朝在北京淪陷後, 明朝在南京還有一整套完整的政府機構, 同時在明朝南方已經經營開發多年, 以此為據點也足夠與北方相抗衡, 那到底南明為什麼不能像東晉和南宋一樣呢?

其實, 原因大概有三:

一、南明在接班人的繼承方面出現了重大失誤。 西晉和北宋滅亡前, 大都是由統治者確認好了下一任接班人, 可謂名正言順。 而南明第一個皇帝朱由崧卻是在群臣的鉤心鬥角中勉強登上皇位的,

即使登上了皇位, 朝廷內部鬥心鬥角依然十分嚴重, 造成君臣無法團結一致、共赴國難, 為最終的覆滅埋下敗筆。

吳三桂不顧民族大義迎清軍入關

二、決策失誤、錯失良機。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不久, 吳三桂就引清兵入關。 當時, 中華大地呈現清軍、大順農民軍、南明政權三分天下的局面。 而清軍剛入關時, 忙於在北方平定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各地抗清勢力, 無暇南顧, 河南、山東一帶清朝力量極為薄弱, 這對南明來說本來是天賜良機、大有可為。 但是, 南明政權一方面對清軍畏之如虎, 怕北上會激怒清廷, 同時又不願放棄對農民起義軍的敵視, 希望借清軍之力“復仇”, 因而滿足於眼前的“偏安”, 坐觀清廷消滅李自成的大順軍,

鎮壓北方反清起義, 最終使得清軍在打敗農民軍後又能放開拳腳權利對付南明。

三、清廷採取籠絡明朝士紳和“以漢制漢”的政策, 同時明朝許多官員腐敗自私、毫無民族氣節, 甘於為清廷為虎作倀。 試想, 以女真族幾十萬的兵力, 要拉開那麼長的戰線, 如果沒有那麼多“漢奸”為其出謀賣力, 又怎麼能做得到呢?

四、各地抗清勢力不相聯繫配合, 各自為戰, 被清軍各個擊破;南明內部文臣武將目光短淺, 常常爭權奪利, 內耗不斷, 最終導致漢族政權徹底地覆滅, 開啟了長達300年的奴性統治!

清軍入關後的屠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