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盧氏舊縣出土趙匡胤聖諭碑:爾俸爾祿,民脂民膏

出土宋代石碑樹立在縣政府東樓門前, 上圖城隍廟為複製品

原出土宋代碑現豎立于盧氏縣人民政府院內東縣長辦公樓簷下。

碑高1.39米、寬0.57米、厚0.17米, 圓首, 正面上方書“聖諭”二字, 下方碑文為“爾俸爾祿, 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 上天難欺”。 清代縣誌記載, 當時的聖諭碑還有“聖諭亭”保護。

李歸田博客上談到, 據《盧氏文物》上講, 此碑最早的位置在盧氏縣西大街縣委門口, 為清代碑刻, 按清代慣例, 此碑的位置應該在縣衙的大堂之前, 大堂的位置大約應在現在的督查局辦公地, 叫戒石碑, 戒石碑當處於大堂與儀門之間,

朝儀門的一面書有“聖諭”二字, 朝大堂的一面, 刻有“爾俸爾祿, 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 上天難欺!”16個大字, 使為了讓官吏們坐在大堂之上, 時時看著這十六個大字, 告誡他們不可貪污腐敗、虐政害民。

戒石碑最早始于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他總結了前朝的興衰教訓, 認真研讀了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國皇帝孟昶的《戒諭辭》, 從中挑出“爾俸爾祿, 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 上天難欺”四句十六字, 頒於州縣, 刻碑為戒。 讓各知州、郡守、縣令將這塊戒石碑置於座右, 讓衙門裡的官吏晨夕念之, 期望官吏們能牢記戒石碑上的話, 做一個好官。

後來繼位的趙匡胤之弟宋太宗趙光義也為戒石碑寫過《戒石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