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柔術表演者為何越來越少,看看這些小姑娘們的訓練你就知道了

柔術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進入新中國後, 周恩來總理正式命名為雜技柔術, 它與其他的傳統藝術一樣, 具有許多的門派、品種繁多, 民族文化底蘊深厚。 不過在現代卻越來越少人練習這門技藝了, 因為很難承受訓練時候的痛苦。

我們常常見到的舞臺上的柔術表演者們, 她們可以輕鬆的做到許多我們無法想像的動作姿勢。 並且表情輕鬆, 仿佛這些姿勢很輕易就能完成, 並沒有對身體帶來痛楚。

但其實大多都是忍著痛楚, 或者早已對疼痛麻木, 雜技是用自己的身體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的表演。

它對表演者的韌帶有很高的要求, 一般的表演者都要在6歲之前就開始訓練, 並堅持10年的日以繼日的刻苦鍛煉。

它以驚險和高難度結合而成, 而這技能都需要從小開始培養訓練。

有許多動作都是需要翻轉身體, 以下巴和肩部承重身體, 所以下巴常常都會結成老繭。

女孩子的柔韌性比男孩子高, 一般柔術表演者都是女性, 不過也有些男表演者, 多數為輔助或一些力量技巧性表演。

通過十多年的訓練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表演者, 年幼時後往往住在訓練團, 一周或半月才能見一次父母。

訓練往往都是通過外力來強制拉韌帶, 常常都是伴隨著孩子的哀嚎聲。

雖然有很多網友都認為應該取消這門表演, 不過作為一門傳承了2000多年的藝術,

存在即合理, 它的觀眾量還是非常的高, 在許多的農村中都有這些巡遊藝術團在表演。

雖然鍛煉辛苦, 對表演者的身體和壽命也有很大的影響, 但這項藝術也給了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一條出路, 也是對傳統藝術的傳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