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蘇聯差一點喪權辱國,史達林計畫割地給希特勒

說起二戰的風雲歷史, 自然要說鐮刀和惡魔的對抗。 作為一開始被動受打擊的蘇聯一方, 史達林對待希特勒的態勢是百轉千回, 為了保住自身的領袖地位, 甚至動了不惜出賣國家利益的惻隱之心。

只可惜歷史的車輪已經註定了納粹的失敗, 否則史達林的晚節就將不保!

第一次史達林向希特勒提出媾和是在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後不久。 由於蘇軍的軍官團多被“大清洗”運動清洗掉了, 加上蘇軍準備不足, “巴巴羅薩”行動勢如破竹, 德軍接連分割包圍了大批蘇軍, 舉例來說, 僅僅6月22日至7月9日的明斯克會戰,

德軍就俘虜蘇軍32.4萬人, 7月7日至9月26日的基輔會戰德軍俘虜蘇軍66萬人, 從這兩次會戰的結果我們就可以看出蘇聯在衛國戰爭初期的損失有多麼慘重。

9月30日, 德軍發動“颱風”行動, 意在奪取莫斯科, 刺穿蘇聯的“心臟”, 據蘇聯歷史學家基爾什內爾1991年編的《戰爭前夕和初期文獻資料》中記載了巴甫連柯中將同朱可夫元帥的對話:“為推卸紅軍在戰爭最初幾個月中失敗的責任, 史達林要找些‘替罪羊’, 主要戰線上的相當一部分指揮官都被冠以”叛變“或”作戰不利“的名頭而遭到逮捕或者處決。

1941年10月7日, 德軍逼近莫斯科城下, 據朱可夫說, 史達林驚慌失措, 命令時任國防委員會委員的貝利亞通過自己的管道同德國簽訂新的“布列斯特和約”,

以使兩國媾和, 為此可以割讓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部分地區, 可以接受任何條件。 ”

從這裡不難看出, 史達林是要學習列寧, 以一紙割地賠款的條約來換取和平, “我問朱可夫, 接下來做了些什麼, 他回答說:“貝利亞派代表與當時的保加利亞駐蘇大使斯托傑諾夫接觸, 讓他同德國接觸, 商談媾和事宜。 ”但是據斯托傑諾夫說, 希特勒拒絕媾和, 他指望莫斯科快速陷落。 這次史達林背著人民進行的可恥的媾和行動沒有成功。

第二次媾和則是在1942年2月, 也就是德軍在莫斯科城下遭到蘇軍反攻, 節節敗退之際。 在卡爾波夫1999年寫的《大元帥》, 又稱《史達林大元帥》一書中記載了相關的媾和情況, 《大元帥》一書是為史達林歌功頌德所著,

所以此書記載的史達林與希特勒謀求媾和的事情, 應是真實的。

據卡爾波夫的說法, 1942年2月史達林下令情報部門設法與德國統帥部取得聯繫, 以史達林的名義提出和談建議, 1942年2月20日雙方在德占區內的姆岑斯克會晤, 史達林起草並簽署了《給德國統帥部的幾條建議》的檔, 雙方依據這個檔展開和談, 其主要內容如下:

1、從1942年5月5日6時起, 戰場全線停戰, 休戰截止到1942年8月1日18時止。

2、從1942年8月1日至1942年12月22日, 德軍應該撤至圖1標出的地區。 建議按照圖1標出的延伸線確定德國和蘇聯的邊界。

3、在雙方部隊變更駐地後蘇聯軍隊準備在1943年底之前和德國軍隊一起對英國和美國採取行動。

4、蘇聯原意研究宣佈兩國和平、指責以英美兩國為代表的各國猶太人挑起戰火、在1943年至1944年間實施進攻性聯合戰鬥、重新安排世界的條件。

注:德軍如果拒絕履行上述第1、2條的要求, 將被徹底殲滅, 德國作為一個國家也將從政治地圖上消失。

這次會談的分歧較大, 首先是德軍不願意撤至蘇聯指定地區, 但是不排除雙方建立反英美統一戰線的可能性。 在討論瓜分世界的意圖時, 雙方分歧也很大, 德國認為拉丁美洲應是德國勢力範圍, 阿拉伯世界應該成為其保護國。 德國統帥部的代表沃爾夫否認了德國武裝力量在戰爭中將被打敗的可能性。

由於雙方不能達成共識, 此次媾和行動失敗。 但是我們不難看出這第二次媾和和第一次媾和有很大不同,

第一次媾和, 史達林又是割地又是賠款, 又是德國提什麼條件他都答應, 現在呢, 他突然變得強硬起來了, 又要德國撤到指定地區, 又要聯合德國, 打擊英美, 還要和德國一起瓜分世界, 為什麼, 因為戰爭局勢變了, 莫斯科會戰的戰局出現了轉機, 蘇軍從1941年12月中旬就開始進入反攻階段, 德軍由於缺乏冬裝和戰線太長, 後勤補給不力等諸多問題, 竟然在蘇軍的打擊下節節敗退, 這次反攻一直持續到1942年4月方告結束。

正是戰爭局勢的扭轉讓史達林有了態度強硬的資本, 至於史達林想和德國聯手打擊英美, 和德國一起瓜分世界版圖, 那是他當時認為的一個非常可行的方案。 在史達林眼中, 德國、英國、法國、美國都是一個樣子, 都是帝國主義國家,和誰結盟無所謂,只要能一起主導世界霸權,他願意和希特勒結盟。

第三次媾和行動是在1942年下半年,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1997年由別列什科夫出版的《史達林私人翻譯回憶錄》,揭露了這次媾和的內幕,這次會談由史達林指派的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的副委員傑卡諾佐夫在中立國瑞典和德國特使什列努進行談判,史達林又提出類似《布列斯特和約》的要求以換取兩國的和平,將1939年之前屬於波蘭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移交給德國,將比薩拉比亞歸還給羅馬尼亞,以及德軍經蘇聯領土過境到中東波斯灣的石油產地,也要歸德國所有。

別列什科夫還說,他記得1942年間,史達林在各種場合多次提到過列寧與德國簽訂的《布列斯特和約》,強調列寧不顧托洛茨基等人的反對,簽訂了被列寧本人叫做“可恥的和約”。史達林總是在說,列寧一貫正確,拒絕和平意味著喪失一切;而接受和約則可以使布爾什維克保存最主要的東西——權力,即使被割去一大塊俄國領土。其可恥的政治投機主義者的面目由此可見一斑。不惜以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出賣人民利益來換取他個人的終極權力,這就是史達林最真實的想法。然而這次會談也失敗了,因為柏林方面一直拒絕回應蘇聯的和談要求,談判就拖到了到了1943年初,蘇聯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最終勝利,贏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史達林的這個和談方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最終不了了之。

都是帝國主義國家,和誰結盟無所謂,只要能一起主導世界霸權,他願意和希特勒結盟。

第三次媾和行動是在1942年下半年,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1997年由別列什科夫出版的《史達林私人翻譯回憶錄》,揭露了這次媾和的內幕,這次會談由史達林指派的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的副委員傑卡諾佐夫在中立國瑞典和德國特使什列努進行談判,史達林又提出類似《布列斯特和約》的要求以換取兩國的和平,將1939年之前屬於波蘭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移交給德國,將比薩拉比亞歸還給羅馬尼亞,以及德軍經蘇聯領土過境到中東波斯灣的石油產地,也要歸德國所有。

別列什科夫還說,他記得1942年間,史達林在各種場合多次提到過列寧與德國簽訂的《布列斯特和約》,強調列寧不顧托洛茨基等人的反對,簽訂了被列寧本人叫做“可恥的和約”。史達林總是在說,列寧一貫正確,拒絕和平意味著喪失一切;而接受和約則可以使布爾什維克保存最主要的東西——權力,即使被割去一大塊俄國領土。其可恥的政治投機主義者的面目由此可見一斑。不惜以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出賣人民利益來換取他個人的終極權力,這就是史達林最真實的想法。然而這次會談也失敗了,因為柏林方面一直拒絕回應蘇聯的和談要求,談判就拖到了到了1943年初,蘇聯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最終勝利,贏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史達林的這個和談方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最終不了了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