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手足口病的飲食調理——20170505

張曉燕主任醫師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以嬰幼兒發病為主, 常發生於4歲以下兒童。 主要表現為手、足、口腔黏膜等處出現皰疹, 有時也會在膝、肘部等處出現。 患兒常伴有煩躁、咳嗽、頭痛、流鼻涕、哭鬧、流口水、厭食等症狀。 多數患兒會持續發熱1-2天, 極少數患兒可出現腦膜炎、腦炎、心肌炎、肺水腫等嚴重併發症。 需及時診治和隔離。

手足口病傳染性強, 傳播途徑複雜, 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規模流行。 因此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嬰幼兒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 居室要經常通風和消毒, 勤曬衣被;嬰幼兒用過的玩具、使用的餐具或其他用品應徹底清洗和消毒;注意居室的定期開窗通風, 保持空氣新鮮和濕度適宜外, 還需注意飲食調理。 具體的飲食調理如下:

1飲食宜清淡, 多吃綠豆、黃瓜、絲瓜、苦瓜、馬蹄、茭白、蓮藕、冬瓜等清熱解毒的食物。

2多喝水。 白開水可加強新陳代謝的功能並使患兒發汗, 説明降低體表溫度, 有助於緩解症狀並促使機體康復。

3發病初期以牛奶、豆漿、米湯、面須須、蛋花湯等流質食物為主, 少食多餐, 維持基本的營養需要。 為了減少患兒進食時的嘴疼, 可用吸管吸食, 以減少食物與口腔粘膜的接觸。

4患病期間的飲食以泥糊狀食物或流質食物為主。

如胡蘿蔔米糊、黑米南瓜豆漿、藕粉糊、豆腐腦、蛋羹、綠豆糊、山藥小麥粥、胡蘿蔔豆腐泥、水果泥、燕麥南瓜泥、草莓土豆泥、小米芝麻糊、蔬菜豆腐泥、蔬菜牛奶羹、豆腐羹等, 避免食用魚、蝦、蟹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及冰冷、酸鹹等刺激性食物。

5恢復期可進食軟食, 宜質軟、易咀嚼、易消化, 並少量多餐, 每次食量不應太多, 但需保證營養。 如雞蛋羹中可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

6飲食溫度不宜過高。 食用過熱可能會刺激破潰處引發疼痛, 不利於病變癒合, 因此食物要既不燙也不涼。

7禁食冰冷、酸鹹、醃漬、辛辣、油炸等食物。

責任編輯

時明慧

張曉燕 主任醫師

從事臨床工作30年, 能熟練應用傳統醫學理論, 綜合分析營養與疾病的關係,

並結合不同人群的營養與膳食特點, 為患者提供科學實用的營養處方。

擅長:孕前營養優生干預、孕產期優生優育營養指導、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壓病、便秘等營養指導和治療。

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