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隋唐兩代的皇帝們為何瘋狂攻打高麗唐太宗一語道破玄機

高句麗是西元前一世紀至西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 與百濟、新羅合稱朝鮮三國時代。 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 後又吸收些靺鞨人, 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 高句麗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南韓、朝鮮。

隋文帝時期, 高句麗攻遼西軍事駐地, 被營州總管韋沖擊退。 開皇十八年, 隋文帝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 周羅喉為水軍總管, 率大軍30萬, 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 漢王楊諒率陸路隋軍出臨渝關(今山海關)。 時逢雨季, 道路泥濘, 糧草不濟, 軍中乏食, 又遇疫病。 水路隋軍由周羅喉率領, 自東萊(今山東掖縣)出海, 直趨平壤城, 在海上遇大風, 船多沉沒。 九月二十一日, 水陸兩路被迫退還。 隋軍十分之八到十分之九的人死亡了。 隋軍撤退。 嬰陽王高元上表稱“遼東糞土臣元”, 表示屈服, 隋文帝遂罷兵。

隋煬帝三次狂征高句麗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隋煬帝對高句麗發動戰爭, 連年征戰使數百萬人喪生, “九軍並陷, 將帥奔還亡者二千餘騎”, 引起國內農民大起義。 隋煬帝第一次攻高句麗時, 就開始爆發隋末農民起義。 至隋煬帝第三次征高句麗, 各地大量農民起義使隋朝統治崩潰、名存實亡。

隋對高句麗的連年征戰不僅嚴重削弱了國力, 導致民不聊生, 同時也激起大規模農民起義, 使隋朝統治崩潰。 在隋煬帝第三次征討時, 高句麗表面上表示臣服, 但是卻不按隋煬帝的命令入朝, 俘獲的大批隋人也不放還。 隋煬帝征高句麗, 結果高句麗還在, 隋朝卻大亂滅亡, 隋文帝留下的豐厚遺產被敗壞殆盡, 隋煬帝造成的大亂嚴重削弱了華夏, 導致人口銳減到200余萬戶, 東突厥乘機崛起達到“戎狄熾強, 古未有也”的極盛程度, 突厥可汗將隋朝中原的部分地區納入勢力範圍, 突厥可汗還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取得中原, 華夏面臨被突厥滅亡的危險。

唐初貞觀年間, 唐朝攻滅東突厥汗國、吐谷渾汗國、西域諸國, 打敗薛延陀汗國, 四夷威服。 唐太宗遂決定發兵東征高麗。 次年十一月, 詔命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 太子詹事、左衛率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 率水陸大軍分道進擊高麗。 十九年二月, 唐太宗率六軍從洛陽出發, 御駕親征。

張亮率水軍渡海襲占卑沙城;李績軍攻克遼東重鎮遼東城, 斬俘兩萬餘人。 六月, 唐軍進至安市城。 高麗北部耨薩高延壽、高惠真率15萬大軍前來救援, 被唐太宗擊敗, 余眾歸降, 高麗舉國震恐。 七月, 唐軍開始圍攻安市城。 由於守軍殊死抵抗, 使唐軍至九月仍未攻克。 時近深秋, 草枯水凍, 士馬難以久留, 唐太宗下令班師。

唐高宗時期,唐高宗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諸軍,分道合擊高句麗。李績攻取高麗軍事重鎮新城,並趁勢將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貴在金山擊破高句麗大軍,斬首5萬餘級,攻下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與泉男生軍會師;李績等攻佔扶餘城,斬俘萬餘人,扶餘川中40餘城亦望風歸降,再戰薛賀水斬俘3萬餘人,乘勝攻佔大行城。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軍會師,推進至鴨綠柵。高麗發兵抵抗,唐軍奮勇出擊,大敗高句麗軍,追奔200餘裡,攻拔辱夷城,高句麗其他各城守軍或逃或降。唐軍進至平壤城下,圍平壤月余,高句麗王高藏派泉男產率首領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閉門拒守,並多次遣兵出戰,皆敗。九月十二日,高句麗僧信誠打開城門,唐軍沖進城中,俘男建,高句麗全部平定。

隋唐幾個英名垂史的皇帝象著了迷一樣發瘋似地進攻高句麗,歷經幾代努力,最後將這個王國消滅。征高句麗之戰,歷來被史家們咒駡為“不恤民力,勞師遠征”,甚至被罵為“封建軍事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是隋唐封建貴族對弱小國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認為這是“毫無必要的征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隋唐的皇帝們之所以瘋狂地攻打高句麗,是因為他們認為,高句麗不除,後世必為大患。

自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之後,對中原王朝構成主要威脅的北方勢力已被分割瓦解,自秦漢以來匈奴侵擾問題,此時已不再發生,北方少數民族已被中華文化同化。唯有東北地區還保有其自己的特色文化,與中華文化不同,中國以後的邊境威脅也從西北轉移到了東北,唐以後,遼、金、滿清皆起于東北。隋唐帝王們的眼光不可謂不遠。

貞觀十九年,在出征前,太宗謂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後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

不遺後世憂也,深深佩服唐太宗的這份歷史責任擔當。這也是隋唐帝王們瘋狂地攻打高句麗的主要原因吧!

唐高宗時期,唐高宗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諸軍,分道合擊高句麗。李績攻取高麗軍事重鎮新城,並趁勢將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貴在金山擊破高句麗大軍,斬首5萬餘級,攻下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與泉男生軍會師;李績等攻佔扶餘城,斬俘萬餘人,扶餘川中40餘城亦望風歸降,再戰薛賀水斬俘3萬餘人,乘勝攻佔大行城。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軍會師,推進至鴨綠柵。高麗發兵抵抗,唐軍奮勇出擊,大敗高句麗軍,追奔200餘裡,攻拔辱夷城,高句麗其他各城守軍或逃或降。唐軍進至平壤城下,圍平壤月余,高句麗王高藏派泉男產率首領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閉門拒守,並多次遣兵出戰,皆敗。九月十二日,高句麗僧信誠打開城門,唐軍沖進城中,俘男建,高句麗全部平定。

隋唐幾個英名垂史的皇帝象著了迷一樣發瘋似地進攻高句麗,歷經幾代努力,最後將這個王國消滅。征高句麗之戰,歷來被史家們咒駡為“不恤民力,勞師遠征”,甚至被罵為“封建軍事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是隋唐封建貴族對弱小國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認為這是“毫無必要的征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隋唐的皇帝們之所以瘋狂地攻打高句麗,是因為他們認為,高句麗不除,後世必為大患。

自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之後,對中原王朝構成主要威脅的北方勢力已被分割瓦解,自秦漢以來匈奴侵擾問題,此時已不再發生,北方少數民族已被中華文化同化。唯有東北地區還保有其自己的特色文化,與中華文化不同,中國以後的邊境威脅也從西北轉移到了東北,唐以後,遼、金、滿清皆起于東北。隋唐帝王們的眼光不可謂不遠。

貞觀十九年,在出征前,太宗謂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後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

不遺後世憂也,深深佩服唐太宗的這份歷史責任擔當。這也是隋唐帝王們瘋狂地攻打高句麗的主要原因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