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一碗麵條的來歷,簡簡單單的陽春麵為何受歡迎?

揚州人對陽春麵是太熟悉了, 陽春麵是揚州人早餐的首選之一。 據說陽春麵的發源地與州關係大呢。

一碗麵條的來歷

陽春麵,

又稱“光面”。 陰曆的十月又稱小陽春, 這“十”和“陽春”有了關係, 民國時, “光面”每碗賣十文錢, 既簡單又好吃, 就是不好聽, 特別是做生意的, 最怕“光”字。 於是用價錢代面名, 十文錢一碗“光面”便成了“陽春麵”。

陽春麵的叫法不超百年, 清徐珂《清稗類鈔》記載了十多種面的品種, 沒出現陽春麵的名稱, 再向前推《調鼎集》、《隨園食單》兩食譜也未見陽春麵的名稱, 著名揚州烹飪理論學者邱龐同教授編的《中國麵點史》也未見陽春麵條目。

小陽春中一碗面, 青蔥香裡憶揚州

揚州陽春麵是揚州人日常生活中喜歡的一種麵條, 是最節省時間、最為方便的主食。 揚州許多人非常喜歡這個麵條, 在家裡早飯不吃, 出去在店裡吃上一碗陽春麵上班, 習慣了每天如此。

在計劃經濟的年代, 要到面店吃一碗陽春麵還真不容易, 要錢、要糧票、要就餐券、還要花時間去等候。 起個大早去排隊, 店裡還沒有開門, 人全在外面站著, 門一開人群湧進店堂, 去搶位子, 搶到位子吃頭餐。 搶不到位子, 只好站在人家後面等二餐, 那最難受, 人家坐著你站著, 人家吃著你看著。 而且飯點一過, 就不供應了。

現在不同了, 大街小巷都有面店, 隨時都可以吃上一碗熱乎乎的陽春麵。

陽春麵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民間美食, 會做不稀奇, 不過, 在一面一湯中, 你能掌握個中滋味的精髓嗎?

麵條的講究

揚州人對陽春麵比較講究, 下出一碗美味可口的麵條要能達到“硬而不生, 軟而不爛”的要求才行。 原料是影響麵條口感的關鍵,

在製作時, 面裡要放適量的食用堿, 製成堿面, 主要起香。 麵條多壓, 不放食用膠, 扁而薄, 寬度適中的揚州麵條, 那樣比較容易入味。

寬湯下面

一大鍋水裡, 放進去幾湯勺蝦籽, 在大鍋裡沸騰, 這時麵條朝鍋裡一放, 等鍋開了, 麵條就自然地漂了起來, 揚州人這時叫“飄湯麵”, 再在鍋裡澆點冷水, 養一下, 叉面。 這樣下出來的麵條, 不糊湯, 又爽又滑。

開佐料

揚州人下麵不叫做佐料, 而叫開佐料, 這裡可是有講究的!醬油要熟醬油, 買回來的生醬油要燒開熬一下, 變成熟醬油後醬香味更濃些。 熬豬油一定要放生薑、蔥、酒, 熬出來的豬油沒有豬腥味。

開佐料時, 醬油、豬油、大蒜泥或青蒜花子、胡椒、味精, 外加點麻油, 一樣不能少, 再兌上蝦籽湯, 竹篾子的漏勺和大面筷子配合, 很整齊地把麵條叉在碗裡, 看上去真像一把梳子, 揚州人又很形象地稱之為“梳子面”。

一碗看上去簡簡單單的陽春麵, 內裡卻是實實在在的味道。 陽春麵, 一種吃過就會愛上的食物, 你想試試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