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結合世界歷史,討論一下二戰中的德國與蘇聯,究竟誰強?

其實整個二戰的核心歐洲戰場, 都是圍繞納粹德國的戰略計畫展開的。 說道歐洲戰場, 最為轟動的戰役便是蘇德之爭了。 對比了若干個國家後, 這兩個在二戰中戰爭最為激烈的兩個國家, 卻還遲遲沒有上場。 今天, 我就來詳細對比兩個國家的實力, 揭示出兩個國家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強者。

從軍事發展而言, 蘇聯和德國都差不多, 歐洲這些國家除了羅馬、希臘等國家之外, 歷史都不長久。 日爾曼人之勇猛不用多說, 我認為他們是“後起之秀”, 中世紀其實就是在一直積累力量。 等到有一定實力後, 野心也跟著膨脹起來,

開始入侵周圍國家。 總之, 德國在軍事發展上很有規律, 軍事擴張與國家實力是分不開的。 在二戰中, 德國認為它的實力可以與蘇聯抗衡, 兩個王者之間展開了殘酷的較量。

而蘇聯一半是軍事, 一半是外交, 蘇聯人自古以來對待鄰國都是很陰險的態度。 希望儘量能撿回點好處, 讓人感覺很是虛偽。 對中國是笑裡藏刀, 在清朝初期入侵中國, 沒有成功便假裝友好地簽定和平條約。 而到了清朝末年, 中國遭到西方列強瓜分的時刻, 蘇聯也立刻翻臉, 霸佔了中國大面積的土地。 蘇聯人對外宣稱很高傲, 但處理事務時卻非常不謹慎, 這與德國入侵也有一定的關係。 又因為蘇聯人處事慌亂, 因而被德軍佔領了大部分領土。

與法國一樣, 蘇聯也可以說是活該。

之後就是士兵戰鬥力, 這次兩個國家只不過是時間不同, 戰鬥力也不一樣, 實際上兩國士兵戰鬥力差不多。 德國的鼎盛是在二戰初期, 而蘇聯則在二戰中後期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德國人在二戰初期的修戰場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 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戰鬥力因為戰績而有所提升, 蘇聯也是一樣。 德國能夠擊敗強大的蘇聯, 佔據大面積的領土;而蘇聯則靠強烈不間斷的反攻, 與德軍打拉鋸戰, 挫敗了德軍的士氣。 這就說明兩個國家戰鬥力基本相當!

再來談談雙方將領的素質, 這點仍舊是平局。 德國優秀將領人才濟濟, 三軍皆備, 鄧尼茨、古德里安、凱塞林等將軍, 都是納粹德國的利刃,

令盟國為之膽寒。 正因為擁有一把把利刃, 德國殘能閃擊歐洲大陸, 挑起世界大戰。 僅僅擁有強大的軍隊, 沒有優秀的指揮官, 那麼前者也不過是一盤散沙而已。 在這些將領的統帥之下, 德軍的“閃擊戰”才能取得巨大戰國, 並拖延了蘇軍部隊幾年時間。 蘇軍幾倍領先於德軍, 但還是沒能把後者快速殲滅, 且一直拖到了1945年。 這恰恰說明了這個道理!

其實, 蘇聯在德國入侵之時, 就有能力將其趕出國門, 不至於威脅到首都莫斯科。 這要怪就怪史達林不稱職, 他和蘇聯人傳統性格一樣, 愛聽拍馬屁, 因此就重用那些沒有才幹, 但卻很會說好話的人。 在中國, 這類人完全就是昏君了。 當危險一步步逼近, 蘇聯即將亡國時,

史達林才醒悟過來, 開始啟用朱可夫等將領反擊德軍, 並一直沿用他們打到了柏林。 這說明蘇聯將領的實力還是有的, 只不過沒有遇上一個明君。 能把高歌猛進的的德軍擊退, 與將領的實力是密不可分的。

再來對比一下雙方的三軍力量, 這次是德國優勝。 看來蘇聯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大, 要不然怎能被國土面積如芝麻粒的德國打得落花流水, 收復失地也幾乎將蘇軍傾巢出動, 真是名副其實的“紙老虎”。

陸軍不再多說, 雙方實力差不多。 但我認為, 日爾曼人比蘇聯人崛起要早, 他們的入侵也比蘇聯對鄰國的侵犯要公正許多。 在實力得到崛起以後, 他們才對法蘭西發動進攻。 而蘇聯則相當於在瓜分中國的殖民國家當中,

得到了一點好處, 但外交、作戰等都是英法負責, 蘇聯相當於只占了一個便宜。 這便是蘇聯可恥的地方了, 要想擴大領域, 就要成為真正的霸主。 而蘇聯人在與中國的交往上, 從始至終都是根據形勢而定, 說白了就是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 日爾曼人敢說敢做, 敢於與英法幹仗, 既然是入侵就要自己做主, 明目張膽地幹, 就這方面我認為德國陸軍就比蘇聯大氣許多。

還有就是在軍隊武器裝備方面, 這點德國就要比蘇聯強一些, 無論是武器多樣性還是武器性能, 都比後者領先。 德國的坦克多種多樣, 性能與很好, 而蘇聯除了T-34/85、KV-1之外, 其它的坦克就沒什麼了。 總的而言, 蘇軍的武器我認為大致上做工不如德國精細。 德國人注重細節, 而蘇聯軍方只管戰鬥力強弱、是否容易生產等問題,並沒有考慮士兵的舒適程度等方面。而德國在二戰末期又生產出了導彈,潛在工業力量其實要比蘇聯強很多,工業力量強大了,也隨之帶動了三軍力量。

再來聊聊空軍,這點德軍也是贏在了武器裝備與作戰方面。蘇德戰役初期之所以會對蘇聯造成巨大的破壞,除了德軍迅雷不及掩耳的進攻之外,炮火的轟炸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在這其中,德國空軍部隊貢獻了大量的戰績,投放的炸彈摧毀了蘇聯軍火庫、機場等多個重要設施。而在後來的各大戰役中,德軍制定的戰略計畫也少不了空軍參與,這也成為了蘇軍的一個巨大難題。

而在飛機上,德國空軍的強大有目共睹,BF-109、FW-190等戰鬥機,一直是德軍的空中霸主。他們多次襲擊了蘇軍的陸上部隊,給後者造成了極大損失。而蘇軍也有空軍,但取勝也靠得是數量上的優勢,單機性能不一定能比得過德國戰鬥機。而後來納粹德國有研發出Me-262等噴氣式飛機,雖說德軍此時已是強弩之末,但他們在空中的反擊還是很有力度的,讓求勝心切的蘇軍的反擊戰並不順利。從飛機的發展來看,蘇聯遠沒有德國影響深遠,從而看出德國的空軍實力比蘇聯在二戰時期領先許多。

海軍的結局是一樣的,在兩個國家同樣都得不到不重視,但德國也勉強贏了。至少德軍還取得過較大的戰績,在二戰期間不斷襲擊英國貨船,並在一個月成功將擊沉噸位趕超過了英國製造噸位。隨後他們的膽子更大,開始襲擊盟國商船。當然,弱小的德國海軍很快就被擊潰,從此大西洋海面上再也看不到“狼群”的身影。不過,“狼群”陣容雖不大,但也給盟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比蘇軍就要好得多,至少海軍的出現履行了它應有的職責。

至於蘇聯的海軍,甚至還不如德軍之霸氣。他們的水兵大部分都成為了海軍陸戰隊,參與陸地上與德軍的抗爭,許多士兵甚至還參加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導致蘇聯海軍人數不均衡,況且蘇聯真正的領海只在北冰洋,那裡並沒有船隻通過,德軍也從來不敢通過那裡貿然偷襲。因而蘇聯的海軍在二戰中並沒有派上什麼大用場,頂多是在陸軍登陸時為其炮火支援,或者充當運輸船,接回敗逃的士兵。這樣的海軍部隊,已經喪失了它的本質,和“海上狼群”還有什麼可比性呢?

下麵再來說說雙方的坦克。這點雙方平局,德國與蘇聯從來不泛優秀的坦克,日爾曼人的坦克做工精細,威力大,但卻因此而消耗了更多的工時,不宜量產。而蘇聯坦克則相反,做工粗糙,且容易出故障,但正因為如此才節省了材料消耗,因而T-34才累計創造了上萬輛的生產記錄。總之,雙方各有優劣,這就是兩個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民愛好和工藝取向有所不同的關係了。

接著對比一下雙方的步槍,這個德國略微勝出。德國的毛瑟步槍精准度不高,但威力很大,受到了許多德軍士兵的青睞。況且這款步槍的研發公司——毛瑟公司還是步槍界的鼻祖之一,就沖著一點,毛瑟步槍的來歷也要比蘇軍步槍高許多。但蘇聯步槍後坐力又很大,這可能是他們武器的一貫特點,無論是火炮還是機槍,後坐力東讓人有些承受不了。也許他們自己感覺舒服,但對於一款步槍而言,這並不算是優秀的性能。至於毛瑟步槍,後坐力就相對來說少一些,因而德國步槍小勝。

最後談談兩國士兵的性格。德國人幾千年來作戰都非常勇猛,而且對待事物非常認真,且很專一。這就是他們取勝的關鍵,想要幹什麼,就一定要努力實現目標。因而在二戰時期,德軍才會對蘇軍固守據點以及城市發起不斷的猛攻,尤其是列寧格勒,將其圍困幾年也不甘休。這是德國人的執著,也是他們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我想這一點高傲的美國人和善於吹噓的英國人都自愧不如。戰爭中需要強大的軍隊與武器沒錯,但最重要的還是恒心與毅力,要不然就會和義大利軍隊的結局一樣。

至於蘇軍士兵,說真的他們也有堅強的意志,只不過他們的這種精神的爆發,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只要擁有了優秀的指揮官,蘇軍士兵在戰場上才會勇猛殺敵,不惜傷亡。但如果將領整天好吃懶做,或者戰局對他們不利,蘇軍士兵的鬥志很快就會下降了。這也是他們不及德軍士兵的一個明顯重要之處!德軍在打仗時,完全把自己投身其中,並不受外界戰局的干擾。即使是在二戰後期節節敗退,他們依然頑強抵抗,因為他們是在執行長官的命令。而蘇軍則很有判斷力,好的命令就執行,不對的命令已經處在敗局中的命令,他們一貫都不執行。

看起來蘇軍士兵似乎更有理智,但仔細一想想,還是德國士兵更為忠誠。戰爭需要的是忠誠,如果加入了理智的判斷,那麼戰爭本身就是殘酷的,誰還願意去當兵?而德軍的指揮官大部分也很優秀,就是這樣一種巧妙的結合,使得德軍成為了二戰期間戰鬥力最為強大的部隊之一。

這麼看來,德國的綜合實力似乎要比蘇聯高一些,但蘇聯人民的意志猶如一睹鐵牆,堅決抵抗入侵者。在堅強的蘇聯軍民支撐與援助之下,蘇軍最後擊敗了德軍,並攻克了德國首都柏林。即使德國軍隊裝備再強大,但他們卻逃不了被蘇軍擊敗的結局,這麼看來,蘇聯還是最後的勝利者。這再次證明了一個永恆不變的道理:想要破壞世界和平的人永遠都是失敗的!

而蘇聯軍方只管戰鬥力強弱、是否容易生產等問題,並沒有考慮士兵的舒適程度等方面。而德國在二戰末期又生產出了導彈,潛在工業力量其實要比蘇聯強很多,工業力量強大了,也隨之帶動了三軍力量。

再來聊聊空軍,這點德軍也是贏在了武器裝備與作戰方面。蘇德戰役初期之所以會對蘇聯造成巨大的破壞,除了德軍迅雷不及掩耳的進攻之外,炮火的轟炸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在這其中,德國空軍部隊貢獻了大量的戰績,投放的炸彈摧毀了蘇聯軍火庫、機場等多個重要設施。而在後來的各大戰役中,德軍制定的戰略計畫也少不了空軍參與,這也成為了蘇軍的一個巨大難題。

而在飛機上,德國空軍的強大有目共睹,BF-109、FW-190等戰鬥機,一直是德軍的空中霸主。他們多次襲擊了蘇軍的陸上部隊,給後者造成了極大損失。而蘇軍也有空軍,但取勝也靠得是數量上的優勢,單機性能不一定能比得過德國戰鬥機。而後來納粹德國有研發出Me-262等噴氣式飛機,雖說德軍此時已是強弩之末,但他們在空中的反擊還是很有力度的,讓求勝心切的蘇軍的反擊戰並不順利。從飛機的發展來看,蘇聯遠沒有德國影響深遠,從而看出德國的空軍實力比蘇聯在二戰時期領先許多。

海軍的結局是一樣的,在兩個國家同樣都得不到不重視,但德國也勉強贏了。至少德軍還取得過較大的戰績,在二戰期間不斷襲擊英國貨船,並在一個月成功將擊沉噸位趕超過了英國製造噸位。隨後他們的膽子更大,開始襲擊盟國商船。當然,弱小的德國海軍很快就被擊潰,從此大西洋海面上再也看不到“狼群”的身影。不過,“狼群”陣容雖不大,但也給盟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比蘇軍就要好得多,至少海軍的出現履行了它應有的職責。

至於蘇聯的海軍,甚至還不如德軍之霸氣。他們的水兵大部分都成為了海軍陸戰隊,參與陸地上與德軍的抗爭,許多士兵甚至還參加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導致蘇聯海軍人數不均衡,況且蘇聯真正的領海只在北冰洋,那裡並沒有船隻通過,德軍也從來不敢通過那裡貿然偷襲。因而蘇聯的海軍在二戰中並沒有派上什麼大用場,頂多是在陸軍登陸時為其炮火支援,或者充當運輸船,接回敗逃的士兵。這樣的海軍部隊,已經喪失了它的本質,和“海上狼群”還有什麼可比性呢?

下麵再來說說雙方的坦克。這點雙方平局,德國與蘇聯從來不泛優秀的坦克,日爾曼人的坦克做工精細,威力大,但卻因此而消耗了更多的工時,不宜量產。而蘇聯坦克則相反,做工粗糙,且容易出故障,但正因為如此才節省了材料消耗,因而T-34才累計創造了上萬輛的生產記錄。總之,雙方各有優劣,這就是兩個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民愛好和工藝取向有所不同的關係了。

接著對比一下雙方的步槍,這個德國略微勝出。德國的毛瑟步槍精准度不高,但威力很大,受到了許多德軍士兵的青睞。況且這款步槍的研發公司——毛瑟公司還是步槍界的鼻祖之一,就沖著一點,毛瑟步槍的來歷也要比蘇軍步槍高許多。但蘇聯步槍後坐力又很大,這可能是他們武器的一貫特點,無論是火炮還是機槍,後坐力東讓人有些承受不了。也許他們自己感覺舒服,但對於一款步槍而言,這並不算是優秀的性能。至於毛瑟步槍,後坐力就相對來說少一些,因而德國步槍小勝。

最後談談兩國士兵的性格。德國人幾千年來作戰都非常勇猛,而且對待事物非常認真,且很專一。這就是他們取勝的關鍵,想要幹什麼,就一定要努力實現目標。因而在二戰時期,德軍才會對蘇軍固守據點以及城市發起不斷的猛攻,尤其是列寧格勒,將其圍困幾年也不甘休。這是德國人的執著,也是他們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我想這一點高傲的美國人和善於吹噓的英國人都自愧不如。戰爭中需要強大的軍隊與武器沒錯,但最重要的還是恒心與毅力,要不然就會和義大利軍隊的結局一樣。

至於蘇軍士兵,說真的他們也有堅強的意志,只不過他們的這種精神的爆發,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只要擁有了優秀的指揮官,蘇軍士兵在戰場上才會勇猛殺敵,不惜傷亡。但如果將領整天好吃懶做,或者戰局對他們不利,蘇軍士兵的鬥志很快就會下降了。這也是他們不及德軍士兵的一個明顯重要之處!德軍在打仗時,完全把自己投身其中,並不受外界戰局的干擾。即使是在二戰後期節節敗退,他們依然頑強抵抗,因為他們是在執行長官的命令。而蘇軍則很有判斷力,好的命令就執行,不對的命令已經處在敗局中的命令,他們一貫都不執行。

看起來蘇軍士兵似乎更有理智,但仔細一想想,還是德國士兵更為忠誠。戰爭需要的是忠誠,如果加入了理智的判斷,那麼戰爭本身就是殘酷的,誰還願意去當兵?而德軍的指揮官大部分也很優秀,就是這樣一種巧妙的結合,使得德軍成為了二戰期間戰鬥力最為強大的部隊之一。

這麼看來,德國的綜合實力似乎要比蘇聯高一些,但蘇聯人民的意志猶如一睹鐵牆,堅決抵抗入侵者。在堅強的蘇聯軍民支撐與援助之下,蘇軍最後擊敗了德軍,並攻克了德國首都柏林。即使德國軍隊裝備再強大,但他們卻逃不了被蘇軍擊敗的結局,這麼看來,蘇聯還是最後的勝利者。這再次證明了一個永恆不變的道理:想要破壞世界和平的人永遠都是失敗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