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滿洲八旗推翻了明朝,卻抵禦不了外敵,歸根結底是乾隆皇帝一句話

說起明朝跟後金的戰爭史, 怕是要講個幾天幾夜。 自1618年後金與明朝在撫順首次交鋒, 止於1683年明鄭政權這場戰爭覆滅, 歷時半個世紀, 這其間, 大戰、小戰交替發生, 從數十、數百人的武裝衝突, 發展為千萬人的激戰, 再擴大到幾十萬人的殊死搏鬥。 它既有平原曠野上的往來衝殺, 也有堅城之下壁壘森嚴的鏖戰, 從運籌帷幄, 到決勝千里, 規模之大, 鬥爭之複雜, 戰局之多變, 皆為有史以來比較罕見的。

總的來說, 明朝勝少輸多, 眼看著打不過, 明朝乾脆關起城門防守。 而且仗著有火器, 後金拿明也是一點辦法沒有。 這個時候出了件事, 改變了雙方的戰爭格局。 明朝的大將孔友德帶著一大隊人馬歸順了後金, 帶有大量火器裝備, 這讓後金如獲至寶。 擁有火器的後金配合他們犀利的騎兵, 戰勝了大明王朝。

到了清朝時期, 皇帝們對於火器是不屑一顧的。 因為他們靠著騎兵戰勝了有火器的明朝, 所以他們認為火器百無一用。 而明朝的火器之所以不堪一擊, 多半因為監製部門的腐敗, 用了不好的材料, 導致火器效率極低。

乾隆時期, 清朝跟緬甸發生過戰爭。 當時清朝的騎兵被緬甸的火槍打的屁滾尿流, 於是回去跟乾隆報告, 不行咱們也發展火槍算了, 那玩意實在太厲害了。 但是乾隆皇帝的答覆是“騎射乃滿洲立國之本。 ”就這一句話, 耽誤了清朝對於火槍的發展。 而對於騎射的癡迷程度讓清朝皇帝們認為人才是戰爭勝利之本。 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清朝將領僧格林沁仍然採用騎兵衝鋒陣型, 結果被英法聯軍的洋槍大炮打的潰不成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