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漫長的戰爭——中原政權鏖戰高句麗

高句麗, 建於西元前37年, 亡於西元668年, 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民族政權。

1、西元前107年, 漢武帝滅衛滿朝鮮, 在今遼寧省新賓縣設高句麗縣, 隸屬玄菟郡。

高句麗縣

漢元帝建昭二年(西元前37年), 扶余人朱蒙在高句麗縣建國, 故中國史書稱其為高句麗。 高句麗從此開始稱王。

西元8年, 王莽代漢, 建立新朝。

在王莽的改制中, “定諸侯王之號皆稱公, 四夷僭號稱王者皆更為侯”, 高句麗被將為侯。

西元12年, 因不服從王莽的調兵命令, 王莽將高句驪更名為為“下句驪”。

西元32年, 東漢之時, 高句麗遣使朝貢, 光武帝恢復了高句麗的王號。

儘管高句麗王得到了中原政權的正式承認, 但是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 高句麗政權仍和建立政權之前的高句麗民族一樣, 繼續歸漢玄菟郡或遼東郡管轄。

直到西元56年, 高句麗對樂浪郡, 玄菟郡和遼東發動攻勢, 從此完全擺脫了漢朝的控制。

此後, 高句麗不斷侵犯遼東, 中原王朝與高句麗漫長的戰爭從此開始。

但漢朝時中原王朝尚能對高句麗保持軍事高壓, 漢末高句麗為避鋒芒, 遷都丸都城。

西元243年, 曹魏時期, 幽州刺史毋丘儉懸車束馬丸都城, 屠高句麗都城, 斬首萬餘級, 刻石記功而還。

此役後, 魏以為高句麗從此國滅, 遂罷兵。

但半個多世紀後, 高句麗人又重建了丸都城, 並開始襲擊遼東, 樂浪和玄菟。 而此時的中原正處於四分五裂的時期, 高句麗於是得以迅速壯大。

西元313年, 高句麗美川王吞併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 樂浪郡。 高句麗從東北地區進入並控制了朝鮮半島北部大部地區, 高句麗進入鼎盛時期。

鼎盛時期的高句麗

2、遼東是中原政權故地, 本屬幽州。 西元589年, 隋王朝滅陳統一天下後, 便著手開始了對高句麗的戰爭。

開皇十八年(西元598年), 隋文帝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 周羅喉為水軍總管, 率大軍30萬, 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 無功而返。

隋煬帝楊廣以高句麗不守藩禮為由, 從大業八年(西元612年)到大業十年(西元614年)對高句麗發動了三次戰爭。

第一次伐高句麗, 楊廣慘敗, 國內怨聲載道, 起義蜂起。

第二次伐高句麗, 因楊玄感叛亂楊廣不得不退兵。

第三次伐高句麗, 高句麗請降, 但隋朝從此走到了盡頭。

隋末群雄割據

3、唐朝建立後唐軍四處征戰,

李世民滅東突厥、吐谷渾、高昌, 敗薛延陀汗國、中天竺, 四夷威服, 號稱“天可汗”。

貞觀十七年(西元643年), 新羅遣使入朝, 痛陳高句麗斷絕其入朝之路。 李世民遂派人出使高句麗, 命其停止爭戰, 遭高句麗權臣蓋蘇文拒絕, 李世民遂決定發兵東征高句麗。

西元644年, 李世民命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 太子詹事、左衛率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 率水陸大軍分道進擊高麗。 645年, 李世民率軍從洛陽出發, 御駕親征高句麗。

李世民並沒有滅掉高句麗, 但戰果輝煌。 此戰唐軍攻佔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穀、銀山、後黃十座城, 斬首高句麗軍四萬餘級, 而唐軍士兵戰死近兩千人。

李世民回朝後, 採納群臣建議, 開始採用偏師騷擾高句麗。

西元647年,高句麗王派其兒子入朝謝罪。

唐征高句麗

4、唐高宗李治即位後,朝鮮半島的百濟和新羅加入了唐與高句麗的戰爭。

百濟與高句麗聯盟,新羅從屬與大唐。

西元 659年,唐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在橫山(今遼寧遼陽附近華表山)大敗高麗軍。

西元660年,唐蘇定方滅百濟,高句麗失去盟國,從此陷入孤立境地。

西元666年,唐高宗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諸軍,分道合擊高句麗。李績攻取高麗軍事重鎮新城,薛仁貴在金山擊破高句麗大軍,斬首5萬餘級。

西元668年,各路唐軍會師平壤,圍城月余,高句麗王開城投降。

從此,高句麗全部平定。唐高宗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于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鎮守其地。

安東都護府

此後,高句麗貴族及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被遷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國各民族中。

另有部分留在遼東,成為大唐時期渤海國的臣民,此外還有一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羅。

自此,高句麗國家不再存在於世。

5、如果漢魏時期的戰爭不算,我們只從598年楊堅攻打高句麗算起,至西元668年,李治滅高句麗,這場漫長的戰爭也持續了70年,曆四代雄主。如此曠日持久的戰爭在中國歷史上十分罕見,為什麼楊堅、楊廣、李世民、李治一定要滅了高句麗呢?

首先,高句麗佔據了中原王朝的傳統區域遼東,此地本是漢幽州的一部分。

其次,高句麗四處擴張,對漢魏隋唐的屬國扶余、新羅構成了威脅。

最後,高句麗不是遊牧民族,如果做個對比的話,高句麗相當於後來的遼和金。高句麗做大,必然威脅中原王朝的安全。高句麗對遼東的蠶食使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對來自這個來自東北的威脅。

300年後,宋朝不能阻止遼佔領遼東和燕雲,500年後,宋朝同樣不能阻擋金入主中原。

而1000年後,就是在東北,又崛起了滿族建立的後金,此後大明無法控制遼東,不能消滅後金,終使滿族入主中原,如果唐不能滅高句麗,千年後的歷史可能就會提前上演。


西元647年,高句麗王派其兒子入朝謝罪。

唐征高句麗

4、唐高宗李治即位後,朝鮮半島的百濟和新羅加入了唐與高句麗的戰爭。

百濟與高句麗聯盟,新羅從屬與大唐。

西元 659年,唐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在橫山(今遼寧遼陽附近華表山)大敗高麗軍。

西元660年,唐蘇定方滅百濟,高句麗失去盟國,從此陷入孤立境地。

西元666年,唐高宗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諸軍,分道合擊高句麗。李績攻取高麗軍事重鎮新城,薛仁貴在金山擊破高句麗大軍,斬首5萬餘級。

西元668年,各路唐軍會師平壤,圍城月余,高句麗王開城投降。

從此,高句麗全部平定。唐高宗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于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鎮守其地。

安東都護府

此後,高句麗貴族及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被遷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國各民族中。

另有部分留在遼東,成為大唐時期渤海國的臣民,此外還有一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羅。

自此,高句麗國家不再存在於世。

5、如果漢魏時期的戰爭不算,我們只從598年楊堅攻打高句麗算起,至西元668年,李治滅高句麗,這場漫長的戰爭也持續了70年,曆四代雄主。如此曠日持久的戰爭在中國歷史上十分罕見,為什麼楊堅、楊廣、李世民、李治一定要滅了高句麗呢?

首先,高句麗佔據了中原王朝的傳統區域遼東,此地本是漢幽州的一部分。

其次,高句麗四處擴張,對漢魏隋唐的屬國扶余、新羅構成了威脅。

最後,高句麗不是遊牧民族,如果做個對比的話,高句麗相當於後來的遼和金。高句麗做大,必然威脅中原王朝的安全。高句麗對遼東的蠶食使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對來自這個來自東北的威脅。

300年後,宋朝不能阻止遼佔領遼東和燕雲,500年後,宋朝同樣不能阻擋金入主中原。

而1000年後,就是在東北,又崛起了滿族建立的後金,此後大明無法控制遼東,不能消滅後金,終使滿族入主中原,如果唐不能滅高句麗,千年後的歷史可能就會提前上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