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震懾外族宣揚國威十位名將

龐籍簡介

我真懷疑龐籍是不是和民間說書的有仇, 不然這位抗擊西夏的大英雄怎麼在《包公案》裡倒成了人見人恨的反面太師?要知道宋朝防禦西夏的戰略思想是他設計的,

如果說之前的名將大多為進攻型人才的話, 那麼龐籍可以算是北宋防禦戰的第一專家, 西北邊陲在他的經營下成為了銅牆鐵壁, 在宋朝連經三川口與好水川之戰後, 正是他鎮守陝西, 為宋朝穩住了邊疆局勢, 整頓軍隊, 選拔將才, 為大宋在西北錘煉出了一支精銳鐵軍。

後人熟知的兩大抗西夏名將狄青和張兀都是他大膽提拔的, 到了話本小說裡卻全成了他的敵人。 對比真正的歷史, 看看《包公案》《三俠五義》裡一系列對這位大英雄的歪曲描繪, 直叫人由衷嘆服一句:人民群眾的創作力量是無窮的。

傅友德簡介

在朱元璋的部將裡, 傅友德是非常低調的一位, 畢竟那個年代名將太多了, 可這個低調的名將卻做出了不低調的攻業:雲南是他打下來的, 甘肅西部, 青海北部以及新疆東部地區也都是他打下來的。

鼎盛時期的蒙古騎兵在雲南地區曾屢遭挫折, 可老傅的明朝大軍卻在短時間裡橫掃了西南, 天下無敵的徐達在嶺北戰役裡遭到蒙古人阻擊,

無功而返, 可西線幾乎同時出征的傅友德卻率領大軍橫行千里, 在蒙古高原與青海高原上見誰滅誰, 七戰七捷, 打的蒙古人望風而逃, 只可惜他的名字一直生活在徐達, 常遇春等人的陰影裡, 晚年又因飛揚跋扈而獲罪, 最後落了個淒涼的結局。

陳麟簡介

朝鮮人鼓吹李舜臣, 幾乎把老李說成了高麗的民族魂, 可是當時的老李只能算陳麟的屬下, 滅倭數萬的露粱海大搏殺, 說到底還是要看大明鐵軍。 陳麟算是明朝中後期一個不世出的奇才, 露粱海殲滅戰正是由他制定戰術一手策劃的(今天的教科書卻出於中朝友好抹殺了這點, 見段萬瀚的世界五千年)。

這個人還是個全才, 西南平緬甸, 播洲平楊應龍, 平原戰, 山地戰, 騎兵戰, 步兵戰, 火器戰, 陸戰水戰幾乎是樣樣精通, 樣樣都打得贏。 只可惜由於他名聲不好(經濟問題比較嚴重, 又比較會巴結宦官, 前者有點嚴重, 後者在當時確實也算不得錯), 因此史書上對他評價不高。 加上滿清的歷史書對萬曆三大征的歪曲,

使這位建立大功業的英雄反而默默無聞了。 當年他的小跟班李舜臣已經被看做高麗民族的戰神, 真正建立下大功績的他, 是否更值得我們中國人去好好的紀念呢。

劉牢之簡介

要問冉魏敗亡後誰是天下第一勁旅, 那非東晉北府軍莫屬,北府軍是東晉政府的膽,劉牢之就是北府軍的膽,這支由南逃漢人組成的虎狼軍團勇猛善戰,其中還有不少成員是冉閔軍的舊部,肥水之戰,劉牢之統八萬之眾大破八十萬五胡聯軍,打出了中華男兒的赫赫天威。

今天的人或許忽略了一個歷史細節,胡人皇帝符堅在望八公山草木時,把滿身林木都看成了士兵,留下了草木皆兵的千古笑話,究竟又是什麼原因使這位橫行北方的大賊首如此膽戰心驚,答案就是在肥水之戰的前一天,劉牢之率領五千北府健兒率先對胡人大軍發動奇襲,斬殺一萬多人,一戰打破敵膽,才有了之後肥水之戰敵人落荒而逃的局面,遺憾的是,中國史書一直在鼓吹其實並沒有擔任指揮任務的名相謝安,老劉的聲威反而無人知道了。北府軍存在了五十多年,最終落到劉裕手裡,劉裕也憑藉這份家底幾度北伐,打出了南北朝時期漢人最輝煌的時代。

柴榮簡介

後周皇帝柴榮一生最大的悲哀無外乎兩字--短命,北方是他統一的,契丹是他打跑的,幽雲十六州的關南十七縣是他收復的,一輩子沒遇到一個像樣的對手,卻偏偏爭不過老天爺,英年早逝的結果就是讓趙宋政權拾了歷史最大的一個便宜。憑藉老柴留下的豐厚家底,趙氏兄弟基本統一了漢民族的勢力範圍,卻偏偏拿契丹人佔領的幽雲十六州一點辦法都沒有。

遙想柴榮北征時,契丹大軍望風披靡的情景,我們不得不感慨,假如後周世宗再生,歷史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結局呢?恰恰因為趙宋政權存在的緣故,大英雄柴榮的光輝事蹟也就沒有多少人關注了。柴榮的後人基本都英年早逝,只留下水滸裡子虛烏有的柴進大官人,還跑到山上當了賊寇,最後又隨宋江征了回遼,算是替老祖宗還願了。

劉仁軌簡介

中華千年滅倭的第一功臣,朝鮮白江之戰不但打的日本全軍覆沒,更讓日本在之後的幾百年裡鐵心跟在中國屁股後面做小弟。按說一仗打出了中日兩國的幾百年和平,老劉的功勳不算少,可誰讓他生在大唐呢,那是一個將星閃耀的時代。

劉仁軌擊殺數萬倭兵的戰功,與唐朝當時的眾位名將相比確實黯淡了點,就好比今天的美國,一個將軍要是打過蘇聯,絕對可以天天拿出來炫耀,一個將軍要是打過緬甸,估計提也不好意思提,怪只怪當時中國太強,日本又太不是盤菜,所以劉將軍星光暗淡也就不奇怪了。

王玄策簡介

殺印度兵數萬,俘虜數萬,憑藉借來的幾千雜牌軍就平定了印度,這個英雄就是王玄策,一個非軍事專業出身的使節,一個在國外毫無根基的外交官,居然能夠完成這樣的壯舉。實在是世界軍事歷史上不二的奇跡。

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就這樣輕鬆的被一個中國外交官在戰場上搞定了,真是愧對“文明古國”的美稱啊。只可惜當時的中國對印度知之太少,在中國人眼裡那只不過是一個化外蠻邦而已,而近代因為“中印友好”的緣故,對這段歷史教科書上也避之不提,所以王大英雄的名字沒人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陳湯簡介

要論抗擊匈奴的名將裡誰最冤,那當屬陳湯莫屬,大漢朝反擊匈奴的世紀之戰,實際上是到了陳湯這裡才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一戰陣斬匈奴單于,平定西域土地,奠定中華對今日新疆的主權,陳湯的功業自不必說,可是在漢朝朝廷內,卻偏偏落了個功高不賞的淒涼結局。

怪只怪陳大將軍太不會來事,只知道埋頭打仗從不知抬頭巴結人,加上陳湯自己確實手腳不乾淨,有貪污的把柄抓在禦史手裡,於是功高不賞暗箭來,得勝還朝的陳湯差點因為“未奉詔”被整死,最後雖然封了關內候,可沒過一年就免爵為民,碌碌而終,對比草包將軍李廣利三征匈奴無功卻高官厚祿的榮耀,陳湯可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高敖曹簡介

在鮮卑北齊政權裡,漢將高敖曹可是個狠角色,東魏王高歡平時給軍隊訓話都是用鮮卑語,只要老高在旁邊,肯定用漢語,而老高率領的漢人軍隊確實是當時北齊軍隊裡最精銳的部分。

老高這人雖然甘為鮮卑走狗,可也不是完全沒有氣節,經常為了維護漢人的尊嚴和他的鮮卑同事打的頭破血流,可小節不減大節畢竟有虧,誰讓他是“偽軍”呢。最後老高下場也很慘,東西魏大戰的時候硬是讓自己的鮮卑主子出賣,手下幾萬漢兵獨抗西魏數倍於己的鮮卑鐵騎。在讓敵人付出了更大傷亡後全軍覆沒,其悲壯的結局也告訴了中國軍人一個硬道理---做啥都別做漢奸。

冉閔簡介

今天歷史學界對冉閔的看法確實爭論激烈,但是我們拋卻政治因素不談,單從軍事成就上來說,冉閔確實為我中華百年一出的軍事奇才,他的冉魏漢軍經歷的大多數戰鬥都是在以少打多的情況下完成的,而且手下部隊以步兵為主,卻多次在中原大地橫挑強胡騎兵軍團,幾乎是百戰百勝,還打得對手全軍覆沒。

最後雖敗于慕容鮮卑騎兵軍團,但此戰鮮卑人也死傷甚重。遺憾的是,政治上的宣傳導向讓後人對他的軍事成就研究甚少,而他最後悲慘的結局不能說明慕容鮮卑軍團有多強大,除了說明他在政治和經濟建設上的失策外,還印證了中國古代的一句俗話:悍狼抵不住賴狗多啊!

千古悠悠歲月漫長,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此類名將不在少數,只是瞭解他們的人實在太少了,有興趣的不妨去看看這些名將們的資料。

那非東晉北府軍莫屬,北府軍是東晉政府的膽,劉牢之就是北府軍的膽,這支由南逃漢人組成的虎狼軍團勇猛善戰,其中還有不少成員是冉閔軍的舊部,肥水之戰,劉牢之統八萬之眾大破八十萬五胡聯軍,打出了中華男兒的赫赫天威。

今天的人或許忽略了一個歷史細節,胡人皇帝符堅在望八公山草木時,把滿身林木都看成了士兵,留下了草木皆兵的千古笑話,究竟又是什麼原因使這位橫行北方的大賊首如此膽戰心驚,答案就是在肥水之戰的前一天,劉牢之率領五千北府健兒率先對胡人大軍發動奇襲,斬殺一萬多人,一戰打破敵膽,才有了之後肥水之戰敵人落荒而逃的局面,遺憾的是,中國史書一直在鼓吹其實並沒有擔任指揮任務的名相謝安,老劉的聲威反而無人知道了。北府軍存在了五十多年,最終落到劉裕手裡,劉裕也憑藉這份家底幾度北伐,打出了南北朝時期漢人最輝煌的時代。

柴榮簡介

後周皇帝柴榮一生最大的悲哀無外乎兩字--短命,北方是他統一的,契丹是他打跑的,幽雲十六州的關南十七縣是他收復的,一輩子沒遇到一個像樣的對手,卻偏偏爭不過老天爺,英年早逝的結果就是讓趙宋政權拾了歷史最大的一個便宜。憑藉老柴留下的豐厚家底,趙氏兄弟基本統一了漢民族的勢力範圍,卻偏偏拿契丹人佔領的幽雲十六州一點辦法都沒有。

遙想柴榮北征時,契丹大軍望風披靡的情景,我們不得不感慨,假如後周世宗再生,歷史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結局呢?恰恰因為趙宋政權存在的緣故,大英雄柴榮的光輝事蹟也就沒有多少人關注了。柴榮的後人基本都英年早逝,只留下水滸裡子虛烏有的柴進大官人,還跑到山上當了賊寇,最後又隨宋江征了回遼,算是替老祖宗還願了。

劉仁軌簡介

中華千年滅倭的第一功臣,朝鮮白江之戰不但打的日本全軍覆沒,更讓日本在之後的幾百年裡鐵心跟在中國屁股後面做小弟。按說一仗打出了中日兩國的幾百年和平,老劉的功勳不算少,可誰讓他生在大唐呢,那是一個將星閃耀的時代。

劉仁軌擊殺數萬倭兵的戰功,與唐朝當時的眾位名將相比確實黯淡了點,就好比今天的美國,一個將軍要是打過蘇聯,絕對可以天天拿出來炫耀,一個將軍要是打過緬甸,估計提也不好意思提,怪只怪當時中國太強,日本又太不是盤菜,所以劉將軍星光暗淡也就不奇怪了。

王玄策簡介

殺印度兵數萬,俘虜數萬,憑藉借來的幾千雜牌軍就平定了印度,這個英雄就是王玄策,一個非軍事專業出身的使節,一個在國外毫無根基的外交官,居然能夠完成這樣的壯舉。實在是世界軍事歷史上不二的奇跡。

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就這樣輕鬆的被一個中國外交官在戰場上搞定了,真是愧對“文明古國”的美稱啊。只可惜當時的中國對印度知之太少,在中國人眼裡那只不過是一個化外蠻邦而已,而近代因為“中印友好”的緣故,對這段歷史教科書上也避之不提,所以王大英雄的名字沒人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陳湯簡介

要論抗擊匈奴的名將裡誰最冤,那當屬陳湯莫屬,大漢朝反擊匈奴的世紀之戰,實際上是到了陳湯這裡才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一戰陣斬匈奴單于,平定西域土地,奠定中華對今日新疆的主權,陳湯的功業自不必說,可是在漢朝朝廷內,卻偏偏落了個功高不賞的淒涼結局。

怪只怪陳大將軍太不會來事,只知道埋頭打仗從不知抬頭巴結人,加上陳湯自己確實手腳不乾淨,有貪污的把柄抓在禦史手裡,於是功高不賞暗箭來,得勝還朝的陳湯差點因為“未奉詔”被整死,最後雖然封了關內候,可沒過一年就免爵為民,碌碌而終,對比草包將軍李廣利三征匈奴無功卻高官厚祿的榮耀,陳湯可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高敖曹簡介

在鮮卑北齊政權裡,漢將高敖曹可是個狠角色,東魏王高歡平時給軍隊訓話都是用鮮卑語,只要老高在旁邊,肯定用漢語,而老高率領的漢人軍隊確實是當時北齊軍隊裡最精銳的部分。

老高這人雖然甘為鮮卑走狗,可也不是完全沒有氣節,經常為了維護漢人的尊嚴和他的鮮卑同事打的頭破血流,可小節不減大節畢竟有虧,誰讓他是“偽軍”呢。最後老高下場也很慘,東西魏大戰的時候硬是讓自己的鮮卑主子出賣,手下幾萬漢兵獨抗西魏數倍於己的鮮卑鐵騎。在讓敵人付出了更大傷亡後全軍覆沒,其悲壯的結局也告訴了中國軍人一個硬道理---做啥都別做漢奸。

冉閔簡介

今天歷史學界對冉閔的看法確實爭論激烈,但是我們拋卻政治因素不談,單從軍事成就上來說,冉閔確實為我中華百年一出的軍事奇才,他的冉魏漢軍經歷的大多數戰鬥都是在以少打多的情況下完成的,而且手下部隊以步兵為主,卻多次在中原大地橫挑強胡騎兵軍團,幾乎是百戰百勝,還打得對手全軍覆沒。

最後雖敗于慕容鮮卑騎兵軍團,但此戰鮮卑人也死傷甚重。遺憾的是,政治上的宣傳導向讓後人對他的軍事成就研究甚少,而他最後悲慘的結局不能說明慕容鮮卑軍團有多強大,除了說明他在政治和經濟建設上的失策外,還印證了中國古代的一句俗話:悍狼抵不住賴狗多啊!

千古悠悠歲月漫長,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此類名將不在少數,只是瞭解他們的人實在太少了,有興趣的不妨去看看這些名將們的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