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急功近利的崇禎帝

崇禎帝1627年登臨皇位, 當時的明朝內憂外患, 岌岌可危。 懷著振興國家的雄心, 崇禎一即位便著手革弊除患。 他花了兩個多月時間剪除了魏忠賢的閹黨集團, 又為前朝遭到迫害的忠臣翻案, 提拔能幹有謀的良將袁崇煥等為兵部尚書, 並讓他總督遼薊抗拒後金。 他的這些措施讓人們看到了復興大明的希望, 崇禎本人也被譽為“英容中興之君”。 然而, 好景不長, 這種局勢並沒有持續多久。

明朝積患已深, 再英明的舉措一時半會都難以見到明顯成效, 而崇禎又十分急躁。 一段時間過去, 見到事情沒有想像中那樣順利, 他沉不住氣了, 動輒便將責任推到大臣的身上。 不止走馬觀燈一樣頻繁更換官員——在位十七年, 內閣大學士就換了十五人, 刑部尚書換了十七人——還常因為一點小事就重罪治人。

崇禎強調唯才是舉, 而由於急功近利, 心性浮躁, 不能以虛靜觀物,

他又經常被奸佞之徒的花言巧語蒙蔽, 看不穿人、事的本質, 一次次地誤害忠臣。

勤政而憂國憂民的崇禎最終沒能挽救大明的江山, 在1644年, 李自成的起義軍攻破北京城之際, 於景山自殺, 年僅35歲。 臨死之前, 他滿懷悲憤的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朕涼德藐躬, 上幹天咎, 然皆諸臣誤朕。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