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將王翦為何敢跟秦始皇叫板要兵60萬秦軍滅楚呢?

西元前224年, 韓、趙、魏、燕相繼為秦所滅, 秦王嬴政決定乘大勝之勢, 南下發動滅楚戰爭, 完成統一霸業。 但在動用多少兵力上攻打楚國產生了分歧, 年輕的將軍李信認為20萬秦軍即可滅楚, 而老將王翦則堅持非60萬軍隊不可!最終的結果證明, 老將王翦是正確的。 那麼, 王翦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 敢跟秦始皇叫板要兵60萬秦軍滅楚呢?王翦又是如何能讓多疑的秦始皇願意放心把秦國大半兵力交由自己統領呢?

秦始皇

老將王翦為何敢跟秦始皇叫板要兵60萬秦軍滅楚呢?

我們知道在冷兵器時代, 兵力規模往往決定著戰爭的勝負,

但也並非意味著兵力越多越好。 兵力過多, 不僅是對糧草等後勤保障的巨大考驗, 同時也容易導致協調指揮不暢而被敵人各個擊破, 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案例比比皆是。 與此同時, 征伐他國, 也需要根據敵國情報, 做出相應的兵力部署。 戰國後期, 楚國雖已衰落, 但仍是地廣人多的“萬乘之國”, 對於楚國能夠調動多少兵力抵抗, 秦國朝堂是有預判的。 所以, 李信的20萬與王翦的60萬分歧, 並非是信口開河的數位較量, 而是基於相同的情報做出的不同估計。 顯然, 李信和秦王嬴政都認為20萬秦軍足以滅亡楚國。

秦始皇23年, 秦王嬴政召集群臣, 商議滅楚大計。 秦王知道李信十分勇猛果斷, 便問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國,

將軍估算一下, 需調用多少軍士才夠?”李信回答:“最多不過二十萬人。 ”贏政又問王翦, 王翦回答說:“非得六十萬人不可。 ”贏政很不高興說:“王將軍老嘍!多麼膽怯呀!李將軍真是果斷勇敢, 李信的話是對的。 ”於是便派李信和蒙恬率軍二十萬向南進發攻打楚國。 王翦因秦始皇不採納他的意見, 就推託有病, 回到家鄉頻陽養老。

王翦

李信的自信。 早在伐燕時, 李信就是王翦麾下副將, 以閃擊戰一舉擊破燕軍, 逼殺太子丹。 而事實上, 戰爭初期的結果, 也的確符合李信的預期, 率領二十萬大軍, 兵分兩路, 高歌猛進, 很快就攻陷了郢都。 但好景不長, 被楚將項燕以誘敵深入的戰術擊敗, 斬殺秦軍七個都尉, 李信大敗而歸。

當秦始皇聽到李信兵敗的消息後,

大怒。 但他並沒有下令懲處讓他威嚴掃地的李信, 而是直接驅車直奔王翦老家。 秦始皇到了王翦的家, 一進門就向王翦道歉認錯:“寡人沒有採用將軍計策, 李信果然使秦軍蒙受了恥辱。 聽說楚軍正在一天天向西逼進, 將軍雖然染病在身。 難道忍心拋棄我嗎?”

秦始皇誠懇如此, 按理說王翦應該受寵若驚, 然而卻沒有, 王翦不依不撓。 王翦推託說“:老臣病弱體衰, 昏聵無用, 希望大王另選良將。 ”秦始皇再次致歉說:“好了, 請將軍不要再說什麼了!”王翦不留面子, 接著叫板:“大王一定要用我, 非給我六十萬士兵不可。 ”面對王翦的如此無禮, 秦始皇不但沒有生氣, 也沒有責備, 而是爽快地答應了。 出兵那天, 秦始皇還親自送到灞上。

秦滅六國

與李信戰術截然相反, 王翦在楚國境內足足駐紮了一年之久, 以致秦軍士兵每日投石消遣。 楚軍因為兵少而無可奈何, 一年後終於按捺不住, 正當楚軍在調動之際, 王翦就率兵出擊大破楚軍, 殺項燕於蘄, 虜楚王負芻, 平定楚國。

老將王翦又是如何打消秦始皇疑心, 而放心把秦國大半兵力交由自己統領呢?

60萬秦軍遠征一年, 考驗的不僅是秦國的糧草保障能力, 更是考驗國君的耐心。 畢竟, 60萬秦軍交給王翦, 等於將身家性命也託付了出去, 古往今來, 掌握軍權的將領擁兵反叛並非個例。 而即使將領絕對忠誠, 60萬秦軍一旦被敵軍截斷糧道, 又或者遭遇慘敗, 秦國就有傾覆的危險。

王翦出征便向秦始皇“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出關前, 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 連部下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太過份, 王翦才說出了自己的用意:我王生性多疑, 如今秦國全國士兵盡交到自己手中, 此時唯有向秦王諸多要求, 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別無他求, 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

秦軍

王翦身為四朝元老,歷任多位相國,無論是范雎、蔡澤,乃至呂不韋,都對他十分尊重。當他攻下燕都之後,迅即上表告老還鄉,此時統一大業已經完成一半,但重頭戲還在後頭,但他向秦王推薦由其他將領來完成。而當他再度出山滅楚後,無論秦王怎麼勸都要徹底隱退,從而得以善終。

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

秦軍

王翦身為四朝元老,歷任多位相國,無論是范雎、蔡澤,乃至呂不韋,都對他十分尊重。當他攻下燕都之後,迅即上表告老還鄉,此時統一大業已經完成一半,但重頭戲還在後頭,但他向秦王推薦由其他將領來完成。而當他再度出山滅楚後,無論秦王怎麼勸都要徹底隱退,從而得以善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