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之洞死時,家人連喪葬費都沒有,多虧黃興、董必武幫忙!

提到晚清重臣張之洞, 大家想到這個人一定很有錢。 實際上, 張之洞非常清廉, 從不接受不索賄受賄, 因家中人口多, 日子過得很艱難, 死時候連喪葬費都不夠……

(張之洞)

1837年9月, 張之洞出生。 史料記載, 張之洞幼年稟賦聰慧, 從小讀書用功, 才思敏捷, 受過嚴格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薰陶。

道光三十年(1850年), 不滿14歲的張之洞回原籍南皮應縣試, 得中第一名秀才, 進入縣學。 兩年後, 又以順天府鄉試第一名中舉, 取得參加會試得中進士的資格。 以當時張之洞的學養實力, 他應當能夠一氣呵成, 早日金榜題名, 進士及第, 但他直到27歲那年才得中進士。

這十一年中, 他前幾年的時間耗在幫父親辦理軍務, 應付貴州苗民起義, 以及結婚生子, 為父親治喪守制, 自然無暇無心於應試。 到23歲那年將應會試, 因族兄張之萬為同考官, 循例回避。 第二年應恩科會試, 因為同樣的原因,

又沒有考成。

同治二年(1863年), 他如願以償, 得中第三名進士及第, 進入翰林院, 被授予七品銜編修, 正式步入仕途, 成為官僚階層中的一員。 同治三年(1864年)參加會試、殿試, 中一甲第三名, 授翰林院編修。

此後, 張之洞走上仕途, 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 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

張之洞家的人口比較多, 他有13個兒子。 本來花銷就很大, 但是張之洞與其他晚清官員不同, 從來不不接受不索賄受賄。 家庭的花銷, 就只能靠張之洞的工資。

張之洞還比較好面子, 一旦來客人了, 就會擺下豐盛的酒宴, 所以拿點工資基本上是不夠花, 特別是年節的時候, 花銷特別大, 所以每到這個時候, 他就會去當鋪, 當下自己的衣服。

當年, 武昌“維新”等大當鋪有一規矩:凡是總督衙門拿皮箱來當, 每口箱子都給200兩銀子, 並不開箱驗看, 只照箱數付給銀兩。 開春後張之洞手頭鬆動一點, 必會派人用銀兩贖回箱子。 張之洞的弟子傅岳(字治薌, 武昌人, 民國時任北京師大教授)曾回憶恩師身後的情形:“張去世後,

諡文襄, 無遺產, 家境不裕。

(張之洞)

1909年, 張之洞去世。 他一生清正廉潔、艱苦樸素, 辦理後事時竟然連喪葬費都拿不出。

親友門生也知道張之洞一生為官清廉, 所以在“反清先鋒”黃興、中共元老之一董必武等人帶頭下,

為張之洞募集喪葬費用。

臨終前, 張之洞對子孫說:“人總有一死, 你們無須悲痛。 我生平學術治術, 所行者不過十之四五, 所幸心術則大中至正。 為官40多年, 勤奮做事, 不謀私利, 到死房不增一間、地不加一畝, 可以無愧祖宗。 望你們無忘國恩, 勿墜家風, 必明君子小人之辨, 勿爭財產, 勿入下流。 ”

嫡孫女張厚粲回憶張之洞時說, “祖父老家在河北南皮, 當時祖父主張興修鐵路, 就是不同意把鐵路修在老家。 掌管鐵路修建的官員紛紛把路線往自己老家‘引’, 而張公卻偏偏避開自己的家鄉, 以明其廉。 ”

(每日漢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