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孔令輝:中國乒乓球史上的一個尷尬存在

在孔令輝以前中國的橫板打法, 本質上其實是另一種握拍的快攻打法罷了, 正反反生(王濤)、正正反反(滕義)、正正反正(黃文冠),

全是快攻。 直到馬文革開始, 國乒才開始注意練習對拉與中遠台技術;而到孔令輝這, 橫板弧圈化的趨勢已經體現出來了。

與馬文革相比, 孔令輝的球更注重實力, 甚至對拉和相持成了主要得分手段。 他的站位雖然仍然很近, 但卻已經能夠從容退台;反手雖然看著彆扭, 但很實用, 而且使用率遠高於馬文革。

前面我說了, 孔令輝的打法其實是一個半成品, 若沒有遇到中國橫拍打法開始起步這道趨勢, 他在國內恐怕永無出頭之日;而如果他再晚出道幾年趕上改大球的話就更糟糕了。

然而孔令輝獲得了一個絕佳的發展機會, 在面對傳統直板衰落、中國隊上層有意培養橫板雙反人才之際, 他成為了時代的寵兒, 國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進行栽培,

給予了孔令輝之前橫板選手所不能享受的待遇, 可以說, 在馬文革對歐洲人極端下風、劉國梁仍然是直板快攻打法的情況下, 孔令輝成為了當時國乒走向弧圈時代的希望。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 孔令輝成為了中國乒乓球歷史上的一個非常奇特的存在:

首先,

他是無可爭議的中國乒乓球技術正式走向弧圈化、中遠台化的代表人物, 上承許增才、馬文革等人, 下啟王勵勤、劉國正乃至現在的馬龍、張繼科等。 毫不誇張地說, 正是孔令輝的成功, 讓中國的橫板選手們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未來。

其次, 孔令輝又是無可爭議的完美融合中國前三板計畫和歐洲相持技術的選手, 就這點而言, 他和瓦爾德內爾形成了極其有趣的“互補”——兩人都是歐亞打法的“混血兒”, 瓦爾德內爾生於相持見長的歐洲卻以前三板發接發技術獨步武林, 但是相持和作為歐洲傳統優勢的反手技術反而成了他的弱項;孔令輝生於前三板發接發技術世界第一的中國卻變成了當年相持能力最強的乒乓球選手,

而且反手比許多歐洲人都要好。

有意思!

但是孔令輝榮耀的背後, 卻也成為了國乒技術史上的一個尷尬存在。

深入分析孔令輝的技術我們會發現, 他不但與前輩馬文革等人的快攻為主、弧圈為輔甚至純快攻的橫板打法格格不入,

也與之後引領中國橫板雙反技術的王勵勤等的風格有著千差萬別, 倒是和距離他十多年後馬龍、張繼科的球風有些接近, 但本質上又完全不同, 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涉及的點很多, 我將在後面連載的適當位置一一點出, 目前要說的、也是必須要說的, 就是——孔令輝的技術特徵是怎樣的?

我們下一節再說。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118):孔令輝, 榮耀卻尷尬的存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